《十月围城》:为了忘却的纪念
《十月围城》讲述的是一段发生在1905年10月15日期间的革命往事。影片没有把镜头对准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革命领袖,也没有聚焦于轰轰烈烈,慷慨就义的革命战士,而是开始关心国破家亡之时,那些被革命洪流入的劳苦大众们,请注意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为革命就义是自发行为,并不是自觉行为。
影片没有交代革命的背景情况,也没有告诉大家为什么需要革命。导演想依靠我们普通观众的历史知识来给革命找一个不得不的理由的做法是极为不恰当的。我可以很大胆的说很多观众并不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导演的初衷也就是为了赚点银子了事,谁也没有想用影片去承载解惑的重任。
看完影片之后,很多网友在讨论《十月围城》的时候谈到了一个很华丽的词语“信仰”。这个词来自《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的榜样或指南针。”我们之中鲜有人有信仰,大家都是在随波逐流中长大,曾几何时我们也有所谓的信仰,但在社会的磨砺如今已是面目全非。能经历世事变迁,外圆内方,能将自己的理想藏于心底,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片中的阿四、方红、王复明、刘郁白并没有救千万万黎民百姓于水很火热之中的伟大抱负,他们的献身精神纯粹来源于中国人最纯朴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我们的常说的“情义”; 李重光和陈少白则是真正的革命者,他们才是视革命为信仰,并为之献身的一群人;而李重光的父亲李玉堂属于大资产阶级,其在革命中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双重属性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至于清廷的刺客阎孝国,只能算一个看不清形势,兢兢业业的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关于那段对“清廷鹰犬”的自我辩护的说辞就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解释。
话题又回到信仰的话题上,为什么我们会欣赏“信仰的力量”?是因为我们渴望,那为什么我们渴望?是因为我们匮乏,那为什么我们缺少信仰,是因为我么处于一个娱乐的时代,没有事情值得我们坚定地奋斗一生,我们正像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中所描绘的那样:“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回头想想,我们这个时代中有多少人靠娱乐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开心网不就是最好的证据。《十月围城》只不过是我们所谓“信仰”的廉价替代品。
《十月围城》:为了忘却的纪念 作者:leo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