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
10号,我与一群电影同好者包场看了陆川的《南京!南京!》。近两个小时下来,泪水,一直藏在眼眶中,却没有动力掉下来。只觉得,陆川真的努力了,可是,做得不够好,许是沉淀不够吧,他显得太浮躁。哎,南京…南京…
我的第一个“南京…”是给历史的,作为一名中国人,但凡提到37年的南京,都会有满腔悲愤的。陆川真实的为我们还原了当年的惨烈,勾起了我们的怨念。刚开场不久,角川等日本兵找到了一个教堂,西式的教堂是讲究左右对称的,可是,那个教堂却没有了左边的钟楼,上帝的左边,是米迦勒的位置,有人称米迦勒是慈悲的天使,绝对正义的化身……这个教堂没有了左边,没有了米迦勒。就在这个教堂里,一个懵懂的女孩,还不知发生了什么,在大家因畏惧而举起双手的时候,也跟着将小手举高。在满城死寂的市中心,唯一屹立着的,是中山先生的雕像,生命不在,精神犹存,然而我们仅存的这一点点精神,还要被日本人蹂躏。还有刘烨扮演的陆剑雄,在告知战友,这城是“守不住了”以后,大家仍坚守阵线。在所有重要演员都有了生卒年月是,最后的小豆子——还活着。当然,痛苦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日本士兵,日本的慰安妇们,同样衣食无着,同样惦念着家乡的味道,同样知道恐惧,同样知道活着的意义。陆川这一点做得真的很好。
可是,我另一个“南京…”就是给这部戏了,作为一个初学电影的人,我没有资格批评什么,只是把自己的一点想法说出来罢了。对于大家公认的,剧场版由于剪辑而带来的问题,我就不赘言了。
首先,先聊聊我的总体感受吧,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看了这部戏后会“愤青”,它真的没什么让我震撼的,它带给我心灵上的撞击远不如《东京审判》来的真切。这部戏的确表现出了日本人的“人性”他们也畏惧战争,也想家,也重视生命。但是,我们中国人呢,我们会不会太懦弱了?还是陆川想以日本好战分子对手中国无寸铁的老弱妇孺的屠杀来展示他们的残暴?除了陆健雄活着时那一小群战士,除了高圆圆,还有谁在抗争,还有谁想抗争。这样一个懦弱的中国怎么会换回胜利,怎么会有今天的雄起呢。
陆川一心想留下点希望,所以,他给唐先生留了后,可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唐先生一家三口(不包括周小妹)真的提不起我的怜爱,就连他的女儿猫猫被摔死的场景也一样。首先,我不喜欢的就是这个猫猫。在《卡廷惨案》中,波兰军官的女儿妮可在逃难的路上,仍为一只狗的生死而忧心。猫猫一出场,就面对了一群和自己同龄不同命的逃难的孩子,那些孩子的眼睛犹如湖水,明净,透彻,悲戚,让人同情。可我在猫猫的眼中,看到的只是漠然,我多希望她会祈求她妈妈,帮一下那些可怜的孩子,尽管她妈妈一定不同意,但是,叫人看见的未来的希望要远胜于她妈妈的再次怀孕。秦岚扮演的唐周氏也是不让人心疼的,从头到尾,她只会为自己着想,生灵涂炭,只因自己有德国人庇护,就依然歌舞升平,她的眼泪之为自己的头发而掉。
另一点没希望的希望在影片结尾,小豆子和顺子放肆的笑声中。小豆子是这部戏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战争来了,他是娃娃兵,刚毅的小男子汉,虽不知自己该怎么做,但紧随自己心中的偶像,哪怕是死亡。战争间歇,他回归孩子的本性,淘气,爱玩。需要他时,他绝不退缩,虽能力有限,但是他在努力。可是,我不明白的是在角川死后,他为什么笑?仅仅因为角川没有杀他们,他们就看到了未来的希望?那么好吧,陆川为什么补不尝试着将结尾做成彩色的呢。几个月前,春天来了的时候,我看到这样一张照片,在伊拉克,一个黄衣小女孩在绿草红花之间欢笑着奔跑。
说道角川的死,我在想,他为什么要自杀呢?在看这部戏之前我就知道,有一个日本兵会在结尾自杀,当时我想像的是,角川是一个人性犹在的人,他也畏惧死亡和战争,第一次杀人,他也害怕,然而战争使他成为了嗜血狂魔,他由最初的不敢斩杀,到后来一刀一个,当进行了一次血腥的屠杀之后,当他一个人站在尸山尸海之间,他才冷静下来,思考什么是生命,才悲戚的举起杀害自己的枪。而陆川给我们的角川,真的不该死掉啊,他也没有死掉的理由。如果强加一个理由的话,好吧,角川看过中国的《赵氏孤儿》,他效仿韩厥,希望小豆子和顺子活的安心一些。
另一个我喜欢的角色是妓女小江。但奇怪的是,在教堂举手去做慰安妇的时候,小江看到什么了?仅凭姜淑云几句话就挑起了她的血性和勇气?哦,也许,还是因为剪辑的原因吧,我不多说了,但是一向简洁的《南京!南京!》在这场戏里却有一点赘余。就是拉贝的〞I am so sorry”,一己之言,觉得此时的拉贝,一句沉重的“sorry”要来的更真切。
还有一处是多余的,不是画面,是声音。就是刘烨那群人被杀之时,震耳欲聋的枪声取代了山呼海啸般的口号,我觉得,枪声是不必要的,这里如果用静音,效果会更好,陆川想用枪声转场,却破坏了这一场屠杀的震撼。口号声渐渐稀少,化为最终的寂静,空虚,不仅效果好,也还是可以用来转场的。
另外还有顺子,面对屠杀当初是他最先喊出的“中国不会亡”的,可一句“你还活着?”“还活着”他就懦弱了,就不敢面对死亡了。
别的就不多说了,最后给陆川一个建议,咱卖《南京!南京!》的电影票可不可以附赠晕车药啊,看完了之后,我体会到的坐车的感觉——晕。这部戏里运用了大量的手持拍摄以及晃镜头,我知道,陆川是想以这样的方式,用角川的视角展示这个人物内心的迷离,彷徨。但是,似乎运用的太多了,物极必反。
最后,是给观众的建议,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说,我不想毫不负责任的将这部“儿童不宜”的,充满血腥和暴力的影片标榜成“爱国主义影片”的。我想建议大家去剧场,大家就要和我一样,有一大堆的迷茫;在网上看完整版吧,则体会不到本戏的重点,屠杀和战争场面的震撼。哎,真难啊。
其实,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我们希望的,不浮躁的国产影片似乎是个奢求,就连我们自己都做不到冷静,还干嘛希望别人不浮躁呢?可是,期待,还是要有的。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