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哈里·布朗》:最后正义战胜了邪恶

发布时间:2022-10-14 18:23:59

  我有一个在南伦敦土生土长的哥们,当过足球运动员,后来膝盖受伤退役,然后开始四处云游。一天陪丫去鼓楼买琴的时候,他看见某琴行30平米的地方有五六个伙计在忙活觉得很搞笑。我跟他说,很多这样的都是中下层的孩子们来北京追求梦想的,琴行的工作让他们能接触更多买不起的乐器,是个不错的事儿。

然后这兄弟操着你在两杆大烟枪和Snatch里听熟了的伦敦胡同话说,其实这挺好的,在我们那,你知道无所事事的小孩们都干嘛么?都不干好事儿,四处打砸抢呢。

Harry Brown这部电影要说的,就是这么一个光鲜外表之外的伦敦,南部伦敦。除了旅游胜地和文化据点之外的英格兰首都的一部分。

一个老大爷,曾经是皇家海军陆战队的精英,年逾古稀的时候靠着低保住在一幢廉价公寓里,老伴垂死,并且结果还是死了。这片儿有一群青少年流氓,长年堵在一个公路下的隧道里。在老伴临死的雨夜,老头为了避开小王八蛋们没有选择走隧道抄近路,以至于没有见到老伴最后一面,他很伤感。

老人的名字叫哈里·布朗,不是波特,所以看起来很平常。他有一个棋友Len,就是给波特他们学校看门的那位。他们一块在军队里呆过,和爱尔兰共和军干过仗。不行的是,老人往往是小流氓欺负的对象。Len忍无可忍,警察却束手无策,他决定带着刀去报复小混蛋们,结果反被捅得血肉模糊。布朗老人得知死讯后,欲哭无泪。

这两件事儿,外加目睹的无数次小流氓们的行径构成了主人公在电影后半段变身孤胆枪手的动机。

本片是导演Daniel Barber的处女作,没有炫耀的技巧也没有过度的情节编排,一切中规中矩。在阴暗的英格兰天气里讲了一个阴暗的故事。一个公民被逼成复仇者的事儿。这种故事并不新鲜,比较近的可以举一个凯文·贝肯的《Death Sentence》。然而模式化,俗气的好莱坞和英国人的区别在于,前者严守着清教徒教义,让所有取人性命者,包括为子复仇的主人公一并死掉,而后哈里·布朗在片尾则依旧能够平静地走过那条被他肃清的过街隧道。

所以,再看了太多纠结的,讲人性的电影以后,这种简单的正义战胜邪恶回归了最浅显基础的人类道德观,让人在最后能够长舒一口气。这种题材可以上升到青少年犯罪调查,或者警局不作为现象的讨论层面。但一如英国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那的导演们大多数时候视角更加微观,就像本片一样,仅做出单方面的解读就够了,也让观众少了不少负担。

有的评论说,电影前一半的铺垫过长,但其实正好给了布朗在后半段发飙做了充分的情感铺垫,同时,不得不说,没有迈克尔·凯恩的表演,这个剧本呈现出来的效果会逊色很多。特别是当哈里·布朗在毒贩的大麻种植基地第二次杀人的时候,凯恩面对垂死的恶人那种冰冷的眼神实在是酷到了极致。

而情节上,比较有失偏颇的一段就是影片高潮段落,在混乱中被流氓袭击的两位警官遇到了拔刀相助的布朗,这个有点过于巧合,或者说没有给巧合做够铺垫。

Emily Mortimer饰演的女警官和同题材中的女性一样是个典型的妇人之仁的拖油瓶,并且间接害死了自己的搭档。没死实在是影片一大憾事。

最后,说个题外八卦。英国版Timeout给了本片两星,评论中和谐地之处,片子里的伦敦和现实中大相径庭,简直给帝都抹黑。

结果这评论很不招人待见,遭到了人民群众的反驳。


《哈里·布朗》:最后正义战胜了邪恶 作者:玛丽莲·梦兔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