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一代人童年的终结
2011年8月4号,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终于顺利在中国放映。而距离魔法石上映,已经过了将近10年。
十年,我们从小学升入大学,我们从懵懂无知变为宠辱不惊,我们在肉体上早已成熟。但是在心灵上,很多很多人,宁愿把自己的灵魂如魂器般寄存在九又四分之三车站,或是魔法世界的角角落落,妄图让自己的童年多延续几年;而当魔法世界大门开始关闭的时候,藏匿已久的灵魂再也无容身之地,于是乎,我们的童年真真切切的结束了。
这就是哈利波特的魔力所在。套用巴萨俱乐部的口号~HP不仅仅是一套小说,也不仅仅是一个电影系列。平心而论,HP的小说并非奇幻类中最优秀者,甚至可以说还属于童话阶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奇幻粉反对将HP列为奇幻的原因),而电影更多由于导演呈现良莠不齐的情况(额~默默吐槽下叶慈~虽然他很努力,但他真的还是适合拍电视剧)。但即便如此,他在全世界也能拥有如此多的簇拥,不得让人怀疑真的有魔力的存在;当然,HP本身的大火本身也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后来人已经很难模仿了;而对我来说,HP最大的吸引了则是它的真是,不错,罗琳从小说创作中就不像奇幻小说那样挖空心思完善架空世界及设定,而恰恰反其道而行之,整个魔法世界都是建立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并与之紧密相连,书中常常有种种熟悉的场景提醒我们,哦他们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附近,无疑加强了代入感。何况HP魔法世界主要参考的正是蒸汽动力下维多利亚时代,代表着大英帝国最后的辉煌,无疑获取了成为不列颠“国民剧”的资本。
而电影更是一部历时十年的真人秀,你我每个人都是其中的演员,当然大多为跑龙套,我们目睹着英国新一代演员在银幕在荧屏在显示器上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也目睹着英国电影工业伴随这一机遇的重生。尤为重要的英国最顶尖演员几乎半数悉数登场,理查德哈里斯、迈克尔冈本、马吉史密斯、拉尔夫费恩斯、海伦娜邦卡翰姆、阿兰瑞克曼、艾玛汤普森、加里奥德曼等(我擦累,不想列举了~找时间列个相册吧~),这些既有学院派又有方法派的演员中,HP除了自身锻炼和发展的一个舞台,更是提携新人的跳板。但无疑,这些老演员,真真正正是HP表演上最大的看点,拉尔夫费恩斯对声音的表现、奥德曼和邦卡翰姆的爆发力、哈里斯冈本史密斯众的老辣。最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斯内普教授,AR通过舞台剧式的表演演活了这个角色,不论是每次说话必备的抑扬顿挫,还有动作上戏剧性的夸张,特别是最后一部斯内普的回忆中交叉着与邓布利多的交锋、对哈利的看护和对莉莉的情感,前者即使放在戏剧中也能作为二人戏的经典,富有张力,后面则堪称本片最大泪点。所以已经拖欠HP7次的奥斯卡,勇敢的将表演类奖项抛过来吧。但无论如何,我们最最熟悉最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几乎跟我们同龄演员,我们见证了他们的成长,正如我们的成长。
我们是不幸的,披头士狂热属于60年代,双星争霸(Starwars & Startrek)贯穿7、80年代,变形金刚、蓝精灵是80后美好回忆,MJ则是90年代的最后狂欢。但我们拥有21世纪初最伟大的一段传奇,一个戴眼镜的小巫师,魔戒太老、冰火太专、暮色太偏,而美漫则缺少生活浸染的共鸣,最后成就HP孤独的王者地位,成就了这个时代的Icon。
可以想见,但N年后,当HPN周年纪念版层出不穷的发布时,会去亲自排队等待的主力还是我们这一代,到那时,或许每个人都会相视一笑。后辈可能不会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对这样一段故事产生如此的迷恋,正如我们无法理解父辈一样,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支柱。
最后,真的结束了,当霍格伍兹的战斗结束,一切就已终结;书中电影上的那个19年后对我们来说不过是陌生的彼岸,告诉我们这么多年他们一切安好。我们不关心哈利和金妮是否周末会看英国达人,罗恩是否会在迪安的浸淫下会去温布利看欧冠决赛,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