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文化随笔

新说《老子》16-20章

发布时间:2022-08-10 11:19:28

  请朋友留下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谢谢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新说:舍弃智巧,排空自己的主观意识,使心灵保持极致虚静,坚持清静的生活不变。任凭万物蓬勃生长,而不有所动作。静心观察它们生长返复的规律,万物归复于他们的根本,这就叫静。静是生命的根本,是恒常的道理,知道了这个恒常的道理也就算了通达明白了。不明白恒常的道理,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妄动就容易造成灾祸。明白了恒常的道理,才能有包容之心,包容才能公正,公正才能周全,周全才能持久,才符合道的性质。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新说:最好的领导人,人们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领导人,人们亲近他,赞誉他;其次的领导人,人们害怕他;更次的领导人,人们蔑视他,辱骂他。只有诚信不足的人,没有人们不相信的人。好的领导人悠闲自在,很少发号施令,办事却通畅无阻。潜移默化的实施教化,不被察觉,人们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啊!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新说:文明的发展,所以有了仁义;因为有了智慧,所以有了诚实和伪诈。六亲不和时就需要彰显孝慈,国家混乱时就能分出臣子的忠奸了。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新说:抛弃聪敏智巧,人民得到的好处会更多;抛弃仁义,人民会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利,盗贼就没有了。智慧,仁义,巧利都是人道发展而自然出现了,有道的人常常舍弃它们,减少私欲杂念,抛弃世俗的浮文礼法,归复于自然淳朴的本性。所以他们能了解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浮的。从而避虚就实,很少被迷惑,很少有祸端。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新说:允诺与呵斥,相差多远呢?美好与丑恶,相差多少呢?本性所畏惧的,不可能不畏惧。众人都兴高采烈,好像参加丰盛的筵席,好像春天登上高台,唯独我淡泊恬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像婴儿还不会发笑;疲倦闲散,好像无家可归的浪子。众人都觉得丰足有余,唯独我好像还远远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钝之心啊。众人都明明白白,唯独我糊里糊涂;众人都洞察精明,唯独我懵懂无知;恬静安定啊,就像深沉的大海;自由奔放啊,就像不知停止的疾风;众人都有作为,唯独我愚笨又浅陋。只有我与众不同,重视那养育万物的道。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