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自欺欺人的伪纪录片

发布时间:2021-12-16 16:17:30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海报

  首先从影片进入内地市场的时期来看,可以得出几个结论。第一,台湾的国片市场真的萎缩得非常厉害,甚至连DVD市场都跟着一并萎缩掉了,否则,象这样一部去年金马奖入围,并且在年初早已经上映过的片子,到现在才勉强有了碟片流入内地,确实很失败。第二,台湾国片死亡的最大原因在哪里?恐怕很多台湾电影人自身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那就是因为他们的电视业实在太发达了,能给予民众的娱乐功能太全面,太丰富,已经完全不需要电影了。就拿情非得已一片来说吧,从制作到完成到上映,到宣传期,豆导(钮承泽)已经上过无数次综艺节目进行宣传,甚至长达四十分钟的电视特辑都已经播出过了,试问,这样一部已经被挖得几乎无料可说的电影,对于一般民众,我指的是对于电影或者豆导并没有特殊感情的人,怎么可能还有兴趣再进电影院去看上一遍呢?这就怪不得影片虽然最初炒作得不错,但是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票房数字出来,大概是不甚理想吧?

  我承认,我很喜欢豆导的戏,从偶像剧时期就喜欢,他的《我在垦丁天气晴》是我近几年看到最好的一部电视剧,可以这么说,所以我难免会有期待,再加上看过一些片断之后,看到那么多熟悉的综艺咖的形象,就更让我这个综艺狂热分子来劲了。但是在看完全片之后,我不得不承认,片中,陈希圣制片说的那句话,虽然带有自嘲的意味,但是却是那么的正确。

  “怎么又是这种打手枪的片子啊?

  什么叫打手枪?自爽而已。为了达到自己所谓的理念传达,丝毫不顾电影的表达方式,甚至是不顾受众的反应,硬性植入概念。当然,这个想法,从最初开始,豆导就已经坚决地反对过了,他希望自己是能拍出一部商业化的,更能被观众所喜爱的电影,当然更可能的是,那只是他想要表达理念的一个假象而已。

  什么是Macumentray?伪记录片,这种模式其实是从记录片变化而来的,而当年以小博大,区区两万五美金,换来上亿票房的《女巫布莱尔》正是个中典范。《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最初的发想正是由此而来的,导演还煞有其事地在片头安排了这么一幕。但是到最后,或许导演是认为他骗过了大家。那些真真假假的受访片段的安排确实让整部电影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区别于其他电影的质感,但是豆导矫枉过正了,那头刻意剪掉的长发,那些矫情的片段,最终还是暴露了他的概念,这并不是一部记录片,甚至都算不上是一部伪记录片,豆导还是寄望于这种还原现实的假象来传达,自己希望谨守本心的理想。

  或许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只是你从没有仔细地想过究竟。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必须是要付出许多艰辛和痛苦的,甚至是出卖自己灵魂,乃至肉体的举动。但是最终你所完成的,又是不是你最初想要做到的那件事情呢?

  那位名叫钮承泽的导演所正在做着的,正是这么一件事情。

  领取辅导金,拍电影,那并不是一件正经事情,虽然他用种种理由欺骗着众人。包括他的母亲,包括一个个的金主,厂商。但是他自己其实都对最终的结果产生怀疑,因为他只是为了证明一些什么而证明这什么。

  爱情,对于搞电影的人,根本就是一件奢侈品。这是豆导暗里想从影片里传达出来的概念。在这个声色犬马,时时刻刻都在挑战自己、怀疑自己的圈子里,怎样才可能谨守住一份必须要天长地久的爱情?他根本看不破,他只是自以为看破了而已。

  起码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从任何方面得到有关豆导和他的马麻更多的感情方面的消息。所以即便豆导一再地在各种场合宣称自己早就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火暴浪子了,而是奉行着爱的教育的钮承泽,但是,谁相信呢?

  从电影本身的角度来说,爱情最终喧宾夺主成为影片的主线,而并不是最初发想的Macumentary的手法,虽然导演最想做到的,其实是通过这些纷繁芜杂的社会乱象、政治乱象、八卦乱象,以传达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的良知。但是结果如何呢?他最终发现的是,自己早就已经迷失在这些乱象当中,不再纯粹,于是“豆导”混乱了,作为导演的钮承泽也同样混乱了,他无所适从。最终他选择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强行自我了断,妄图就以那一头长发的代价结束自己都不清楚的一切。但是为什么最终,这一切都还是要归结到爱情之上呢?这么小资的结局,难道就不怕削弱掉了一整部影片累积下来的现实感吗?这是我唯一对影片最不满意的地方。

  不过好在影片结尾处,那个有如轮回一般的场景还是给了大家一个很黑色幽默的结局。只是不知道如今的豆导再碰到这些情况之后,他又会怎样呢?

  还好,虽然有这样挥之不去的小资情结在,但是不可否认,影片Macumentary的形式感确实很新鲜,而且台湾各界足够多的乱象也成为了影片的第一卖点。当然,这个卖点必须是在你足够了解台湾这个岛为前提的。

  要知道,影片中所有人、所有事,都是真真假假,难以琢磨的。邱毅的假发是真的,屈中恒的&ldq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