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昨天回城,晚上又看了一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相关协会举办的小型回顾专场。
我不得不感叹:乡居虽然更舒服,但城市也有乡居甚缺的东西,比如咖啡、电影文化,更别说画廊、交响乐……等等。
而重温看过的好片,令人思绪飘逸,再次感动。
A坐在电影院,望望四周,这情景常令我想到我最喜欢的意大利导演多纳拖雷(GiuseppeTornatore),他的三部代表作有一部叫《天堂电影院》(另两部是《海上钢琴师》和《西西里美丽传说》),描述主人公年少时小镇电影院带给他的幸福时光,和主人公成为电影权威后回到小镇,看到那承载珍贵梦想的儿时电影院被遗弃坍败的失落与无奈。而我那时看这部电影就忍不住向往:主人公小时居住的小镇竟然有那么美好的电影院,真的是天堂啊!我们只有露天银幕的记忆。现在的中国乡镇,至少在我的故乡,是没有电影的。我还特意到县城找过,读中学时常去的那两间电影院,一家改成了服装城为主,一家成了餐厅为主,只各留了间几十平米的放映厅,和从前录像室差不多。依此推论,县城以下的广大中国疆域,电影设施退化到了改革开放以前水平。当然我们小时普遍存在的戏剧舞台,更是绝迹了。乡村仅有的文化生活是看电视和打麻将。就我所知,麻将于今成了中国城乡的一个很大产业链---不得不说,这和当局的错误文化政策有莫大关联。
所以我回到城市的活动之一,就是去看电影。虽然,一年之中,难得遇到几部好电影。本来国内演员的实力,达到世界级水平的不少了,但题材限制使他们发挥余地太小;国外的好电影,能在国内电影院上映的也不多。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在加入WTO后要宽了一点点,但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和保护国产电影的目的,依然是十分严厉而落后的。
B就我的记忆中,1994年的好莱坞,创造了世界电影史的辉煌纪录。这一年出产的美国电影,堪称经典的就有不少。仅我看过的、觉得很好且记得的有:爱情片——真实的谎言、纽约未眠夜、天生杀人狂、风月俏佳人、燃情岁月……;科幻片——未来警察、时空特警等;喜剧片——四个婚礼一个葬礼、阿甘正传等;故事片——这个杀手不太冷、当男人爱上女人、新灵犬莱西、爱在好莱坞的日子、肖申克的救赎……等等
而成为电影历史上最大话题的是:《阿甘正传》和《肖申克的救赎》这两部影片在角逐奥斯卡奖时,《阿甘正传》胜出,获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电影等大奖,《肖申克的救赎》虽被奥斯卡冷落,却获得最佳票房和口碑。直到现在,在好莱坞电影历史上,《肖申克的救赎》仅次于《公民凯恩》稳座电影排行榜第二名,高出《阿甘正传》许多。有人总结形成这一遗憾的原因是:《阿甘正传》的题材是弱智人士问题、演员是资深影帝(汤姆汉克斯),而《肖申克的救赎》题材是揭露社会黑暗现象、演员导演都是新人等。我觉得原因在于:《阿甘正传》是披着伦理外衣的商业电影、娱众性强,共鸣回应快,《肖申克的救赎》是真正艺术哲理电影、内涵过深,需要细细体会,并且要经过时间沉淀后,它的了不起才能慢慢被人认识到。
C喜欢外国文学的人,应该都能说出不少法国、英国、德国、俄国甚至美国作家及其作品,要是问南美作家作品,也许都知道哥伦比亚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要是再多列举一部的话,恐怕多数人都要语塞。据我所知,紧接着《百年孤独》(1966年)之后,在欧美流传最广的南美小说是阿根廷人曼奴埃尔-普依格所著《丽塔-海华斯的背叛》(1968年),这本书的女主角“丽塔-海华斯”与好莱坞三、四十年代著名女影星RitaHayworth同名,但却不是她的传记。不求甚解的中国人往往以为玛丽莲-梦露是好莱坞第一艳星,其实美国人不这么认为。就美貌与风情来说,无论是电影史家还是影迷口碑,多数人认为丽塔-海华斯才是好莱坞第一艳星,只不过有机会欣赏丽塔海华斯风采的几代人已经老去,加上梦露与肯尼迪的纠葛,加上梦露盛年自杀(36岁),引起了范围更大、时间更久的注意而已。----且不说这个吧。由于对丽塔-海华斯当时无人能及的魅力倾倒,曼努埃尔-普依格便以她的名字为自己的小说女主角命名,并写了言辞恳切的信向偶像解释。以致十几年后,当名满美欧的作者见到红颜已老的偶像,忐忑不安的请求她为自己签名时,这位一生不惧给世人轻浮印象的丽塔-海华斯竟流着泪水,伤心地对作者说:“我不信我曾经背叛……”。曼努埃尔还是写作同性恋题材的高手,他的另外一部小说《蜘蛛女之吻》被认为是该类题材的巅峰之作。大家所熟悉的香港导演王家卫,在拍摄《春光乍泄》时,曾特意带着张国荣、梁朝伟去阿根廷,感受曼努埃尔写作同性恋小说的环境,寻找感觉。
美国作家斯蒂芬-金就是受到曼努埃尔的启发,在写作一部小说时,也在标题里用了“丽塔-海华斯”的名字,不过他的小说里并没有这个角色,“丽塔-海华斯”只是小说里囚犯们臆想的对象,和挂在墙上的那幅电影海报画。这部小说就是《丽塔-海华斯和肖申克监狱的救赎》,改编拍成电影后,才定名为《TheShawshankRedemption》,即大名鼎鼎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丽塔海华斯’在电影里只是一种象征,象征渴望但得不到的东西----身为囚犯,反正是得不到,那就不如渴望最最得不到的那个:丽塔-海华斯。
D欣赏《肖申克的救赎》,当然首先会被离奇的情节吸引:主角银行家安迪(Andy)以谋杀妻子及其情人罪名被判终生监禁,在1948-1975年的27年里怎样承受看似完全无法承受的冤屈、侮辱、渺渺无望的人生,又怎样在所有人(包括最好的朋友Red)的意料之外精心而韧耐地以一把小锤用27年时间挖凿一条逃生通道,并最终成功逃脱。
它那近乎完满的结局也能给观众一种解脱的愉悦:精通税务会计的安迪,在监狱为贪腐的监狱长做假帐洗钱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为自己预留了一条身份和财富的后路,并最终由此获得新生,颇具基督山伯爵那种‘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痛快。
但仅看到这些不足以达成对这部电影的欣赏。
这部电影还可以让人从中窥探到美国社会的一角。美国号称世界上法制最完善的国家,但美国的法制在‘证据至上’的原则下,越来越演变成程序的法制,而令实体法条渐行渐远,甚至难以企及。安迪并没谋杀妻子,但所有法律程序显示他不能逃脱干系,于是他就只能是凶手。尽管后来有人证出来差点使他得到昭雪,可惜也功亏一篑;而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1994年的辛普森杀妻案:著名的黑人橄榄球明星辛普森杀妻后,在全球电视直播的见证下被警察追捕,明明尸体、车上血迹和作案工具都昭然若揭,但由于法律程序的瑕疵,最后被法庭宣布无罪,当庭释放。这一虚一实、一正一反两种情形,映射的是一个结论:最完美的法律,实践起来也存在巨大的不公平。
这部电影所着力渲染的人性,也应该能令你久久回味,时间弥久味道愈浓。当安迪冒着生命危险为难友们争取来冰冻啤酒,大伙在劳改之余慢慢啜饮时,有那么一刹那大家仿佛感到,一向凶神恶煞的狱警有时也不是那么可恶,劳改也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同样还有那个情节:安迪牢房的墙上忽然挂上了丽塔-海华斯的海报,本来面目可憎的监狱长明知是非法弄来的,却也网开一面没有追究;
而最令人热泪潸然的当然是那一幕:在安迪见到公众寄来的莫扎特唱片,他情难自禁,擅自决定立即播放。他完全能料到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禁闭惩罚),但他顾不得那么多了,于是他反锁上阅览室(这之前他有幸成为阅览室的当值),打开留声机,把扩音器全开,让整个监狱都可以听到久违了的歌剧。于是残酷监狱的上空飘荡起《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和苏珊娜著名的二重唱:“当西风拂起……”。任凭警察砸门,他自闭眼悠然享受,犹若身处歌剧院包厢。-----牢卒狱警可以剥夺他们的自由甚至扼杀生命,但扼杀不了人性和精神尊严!
这部电影没有以俗套模式为安迪‘平反昭雪’,但观众期望他获得的自由和财富这两样东西以巧妙的途径给予了他,这样既达成了观众的心愿,也保留了对制度漏洞的鞭挞,更显示了编剧和导演的高明;本片中另一主角Red在假释后也按照与安迪的约定,找到那棵大橡树以及那块独特的玻璃石下的信件,奔向自由的Zihuatanejo,与安迪汇合。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人性的胜利吧。Zihuatanejo是墨西哥人对太平洋的称呼,意思是‘没有记忆的海’,那里岛屿众多,相关国家无暇顾及,是电影主角安迪选好的寓意自由的所在。直到现在,那里仍是大量亡命天涯之徒藏身的地方。
E这部电影主角安迪的扮演者蒂姆-罗宾斯(TimRobbins),虽然已经于1992年凭借电影《ThePlayer》获得嘎纳电影节影帝和金球奖,但当时还算影坛新人。他后来主要做编剧、导演及制作人,获得许多荣誉。而Red的主演摩根-弗里曼(MorganFreeman)更是实力派老演员,早在1989年就获得过金球奖。他演过无数好电影,近几年印象中有部电影
影片导演弗兰克-达拉邦作为导演的作品并不多,但一部《肖申克的救赎》,足矣!
F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是在南方,那时……。而今大家劳燕分飞、天各一方……
——坐在电影院,看着《肖申克的救赎》,脑海里那些油然而来的印象次第划过:多纳托雷:‘天堂电影院’---1994年美国电影的繁华、‘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曼努埃尔--普依格---丽塔-海华斯、玛丽莲-梦露---辛普森----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Zihuatanejo---
真的是部好电影!
电影英文剧本台词非常好,比较起来,中文配音就一般化。如果英文水准够,当然是看原版最好。其次是选择有英文字幕的版本,对比着看能更好理解原意。大陆官方六十年来引进的电影,翻译配音,来来去去就是那么几个人,几乎把所有的电影都弄成了一个味,原有的韵味自是流失殆尽。我看过一些民间人士用广东粤语配音的电影,也看过用湖北黄陂腔配音的电影,觉得比中影和华夏两家官方公司的译品,还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