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影评

发布时间:2019-08-27 00:13:43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影评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改编自科幻作家JeromeBixby(1923~1998)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说。这部电影是最让我感到惊艳的电影之一。投资不过一万多美元,却在IMDB上获得了高达的评分。

整个故事看似轻松、温文尔雅,轻松的音乐,温暖的炉火,平缓的语气,还有一点关于爱情的插曲,但是,只要你一停顿,一种紧张的逼仄感会立即不由自主的爬上你的心头:

穴居人JOHN活了140个世纪直到现代,经历了或者说促发了不计其数的重大历史事件,伴哥伦布同游,与梵高为友,听佛祖讲学,甚至一不小心做了耶稣的原型,漫长的岁月为了自保不断融入社群又不断迁移,某一天突然决定要把故事说出来,因为想以真实的身份和朋友们——一群大学教授告别,于是有了这个电影。

所有在场者以及观众都希望知道约翰说的是不是真话,这是一个拷问的过程,拷问的内容虽然形而上,却绝对吸引观众的听觉。当一个活了14000年的人站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最想问他的是什么呢?很显然,这是一个关于哲学的思辩会。

质疑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思维呢?这当然是一个哲学命题,如果说约翰的同事们是柏拉图式的理型思维,即他们从书本上当然地认识到了这个理型的世界,并且用这种理型世界的思维怀疑那些不同寻常的事情,那么约翰这个人物的一定是属于亚里士多德的弟子,他用自己的实践去认识这个世界,并且追随着这个世界的每一次变化,从而很好地去适应它。

跳出时间的概念来看历史,人的一生对于宇宙不过是连光芒都来不及闪耀的仓皇一瞬。故事的精彩在于给了我们一个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可能性,带大家漫步于人类进化的每一个阶段,将那些无法亲历的历史细节用一个见证者的角度以还原。

于是,一个问题被提出:当时间湮没了所有的见证人,那我们该如何接近真像。

用经验主义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可以证明一千只羊、一万只羊、一百万只羊是白色的,但是我们无法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色的。换句话说,就是,可证伪,无法证真。“黑天鹅效应”论证白天鹅虽说随处可见,但世界还是由少数的黑天鹅改变的。

那个信教的老太太最后吻约翰的时候,她是否相信她吻的是耶稣呢?我想,她是相信的,即便不信,她也是把他当作信仰的耶稣去吻的。科学的论战最后转入宗教的探讨,这符合人们的常识:相对来说,宗教能够解决大多数科学无法解释的终极问题。有神论或者无神论,绝大多数人是被动选择的。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那些教授们对约翰身份以及谈话内容的质疑,但事实上,这只是故事的表面,真正的质疑却来自于约翰这个人物。编剧假定了约翰的寿命以及约翰本人的经历,所以无论约翰说些什么,从现实来讲,他都处在不真实的状态下,而这种不真实恰恰是剧中对那些教授们的真实的质疑。尤其当耶稣的理论出现的时候,这种质疑显然达到了最高峰,几乎要颠覆掉整个西方的文化,但假设的本身却存在着各种可能性。

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的思考”,是超越了各种学科的,但什么样的心理适合对即定的观念进行思考,提出质疑呢?当心理医生以自己的权力而禁止了约翰的话语权时,我们便知道了,这种心理思考是不被允许的,是要被限制的,而在剧情上,心理医生与约翰的父子关系显然是导演对这种思想禁锢警察的巨大嘲讽。禁锢思想是哲学发展的最大敌人,于是,影片结尾,心理医生的死是导演的一种渲泻,甚至是一种意愿。当约翰再次离开的时候,他的人生注定要继续着对新生活的探索,从质疑到探索,这个过程是全人类的,恐怕也是导演对西方社会的一种意愿。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