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

发布时间:2022-07-26 16:19:58

   《海上钢琴师》影评

2011年8月的一个下午,天气有些阴晴不定,我忽然想起来一直要看的《海上钢琴师》还没有看,暴风对它的评价很高,分。我注意到《阿甘正传》是分。于是打开电脑,抱着享受的心情和能够沉浸其中荡涤浮躁的期许,开始欣赏起来。

片子快要结束的时候,外面终于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天空也逐渐暗了下来,我知道,浮躁的一天即将结束了。

看过一些好的电影,也见过一些不错的影评。不夸张的说,恰如其分的影评就是一部好书。很多时候,片子刚刚放完,就迫不及待的在网上搜索影评。有时是想佐证自己的一些想法,有时则是因了浮躁的心态,不愿意作更多的思考。

也有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的,有时候人们好像更愿意用华丽丽的辞藻来堆砌自己本来并不更复杂的思想。影评,说到底,就是谈谈自己的看法,对故事的看法,对人物的看法,对导演的世界观的看法,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关于情况的交代大体就是这样,下面讲一讲这部片子。

故事主要讲诉了主人公1900在船上的一生。准确的说,是主人公在往返于欧洲和美国的佛吉尼亚号上的一生(战争以后作为医疗船)。1900小时候很调皮,很可爱。每一个人都为他的命运究竟会怎样而牵挂着。直到他的养父丹尼因意外逝世,船长对1900的去留表明态度后,我们才知道,故事才刚刚开始。顺便说一下,丹尼大叔演的很出彩,小1900也非常可爱,影片的开头部分我很喜欢。

后来随着小1900的长大,他喜爱上了钢琴,并且很有天赋(这里片子里并没有交代清楚)。或许是太过神秘的原因,此时的1900并没有棱角分明,锋芒毕露,但即使我们能够找出喜爱他的理由,也好像已无法对他抱有小时候的那种好感。——就像《天堂电影院》里的主人公一样,这里可能不是拍摄手法的问题,而是可能跟我们天生的审美观念有关系。

故事就那么不温不火的讲着。1900非常具有音乐天赋,钢琴被他弹的出神入化。(原谅我这方面比较白痴,完全不能分出高下)。因为每每在一些演出的场合,1900总是不遵从乐队主持人的意见,随性弹奏,因此令主持人很不愉快。在场的嘉宾似乎倒并不介意,虽然曲风变幻莫测,仍然跳的津津有味,乐在其中。直到遇见了前来挑战的爵士音乐发明人。

这里有一处我比较疑惑的地方,挑战前两个回合时,影片的旁白就表示了1900并无竞技体育的精神,而且1900显然非常喜爱对方的音乐,完全是抱着学习的态度,甚至表达了对对方的致敬;为什么最后一场却又突然那样极端无礼,好像是憋了一肚子的窝火,被对方完全激怒。而且在最后一场赢得欢呼和掌声的演奏中,除了感觉动作很快,钢琴很烫外,我并没有感觉到美感。而且最后在对方下船的时候,冒出来一句“去他妈的爵士乐!”如果真的是表里一致的人情绪的变化会有这么反常吗?翻脸会如翻书一般快吗?如果不是,那么就是表里不一,那么纵使弹奏的技巧再高超,天赋再高,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去赞美吗??又或者导演歌颂的只是自我精神,难道世界上多一些1900这样的人,人们的生活就能更幸福一点吗??

然后电影在小号手的回忆里,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展开,在小号手的鼓励下,终于有一天,1900对小号手说,“我决定要上岸了”。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30岁左右的1900在和几乎所有船上的人一一告别后,踏向了下船的阶梯。当走到一多半时,1900似乎看到了什么,然后又决定不走了。这里没有解释多少原因,给我们留了一个悬念,一直到故事最后。

小号手来到即将爆炸的佛吉尼亚号上,请求并鼓励他一起出去,下船,组成一个乐队,重新开始,面对未来。计划可行,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但这时1900讲出了一番到现在我都不能理解的话,“88个琴键我可以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可以演奏出无限,而城市里成千上万条街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如何弹奏”——天哪,这是什么狗屁逻辑。在小号手无奈离去时,1900甚至还艰难地开了些玩笑。说实话,我曾经很努力的想听出一些道理出来,但最后发现实在毫无逻辑可言。我只能把它理解为是导演在和我们玩矫情呢。

为什么面对人生,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就不可取了?人类最可贵的品质不正是勇敢,坚韧,自信吗??也正是由于这些美好的品质,人类才可以变得逐渐强大,文明,有了我们的现在。1900宁愿孤独,宁愿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宁愿去死也不愿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着。就是因为他有着音乐上的天赋就可以高傲的藐视其他人的生活吗?难道世界上全是1900这样的人,人们的生活就会因此而幸福吗?

导演,你到底要表达些什么,讴歌些什么呢?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