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代码影评
源代码影评
影片“源代码”讲述了一个有关记忆的科幻故事,但是影片在对技术背景的描述上花费的篇幅很少,只是一笔带过地介绍了主人公之所以可以不断的进入到火车爆炸前8分钟的时间段,是利用了把记忆转化为“源代码”这样一种技术,他使这段记忆变得可以由其他合适的人随意读取。正是由于在技术描述上的不充分,才使观众对影片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但是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疑问,主要疑问大概有三点:一是火车爆炸前那8分钟的时间中的所有景象和事情——不管是记忆形式或者是一段已经编好的源代码形式,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具有必然性而不会有丝毫变化的,那么为什么在每次读取的时候都会有区别,直到最终突破了8分钟的限制,产生了那8分钟过完后的记忆中不可能存在的新的时间;二是那8分钟时间内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只存在于主人公的大脑中,相当于主人公用大脑通过读取其他人的残存记忆而想象的一个虚拟世界,但是当最终主人公的大脑停止运转时,虚拟世界为什么仍然会存在?三是最匪夷所思的问题,那就是这样一个只存在于大脑和电流中的、以数据形式存在的世界竟然会不通过人们的外在行为而直接改变了真实世界的历史,或者说真实世界竟然会按照虚拟世界中的进程而自动发生变化。
对于第一个问题,如果说能用科学方法来解释,那就是进化。如同一种生物体在自然环境作用下,通过遗传变异会不断产生和母体有区别的下一代一样,这段已有的源代码在主人公主观意识的作用下也不断地进行重组变异,从而一步步逐渐地向主人公所期望的情况接近,直到达到了一个最优的形式,甚至于通过进化建构出了那8分钟以外的整个虚拟世界,这段“源代码”就像一个有机体一样,在环境(主人公自我意识)的作用下不断自我学习(或者说条件反射?)和发展,而每一次的爆炸/死亡的往返就相当于源代码产生了下一代,每一代都比上一代对主人公意识期望的符合程度更高。但其实意识与源代码的关系并不像环境与生物体的关系一样简单,一方面意识对源代码施加了能够促使其进化的作用力,另一方面意识也在源代码所建构的情境中存在,根据情境选择虚拟世界中的行为,可以说这二者都是有机体,而且是互为环境,源代码为意识的存在提供场景,而意识的力量促使了源代码发生进化。从它所讲述的科技方面的内容上看,这部影片甚至可以看作是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一个探讨。
对于第二和第三个问题而言,现有条件下的科学还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从科学的角度我们还无法想象记忆和程序能够脱离介质独立存在,甚至于对现实世界施加直接的影响。这样的内容也许更多的是一种哲学层面的思考,就像是那本《苏菲的世界》中通过以想象中的人物的主观视角来讲述故事,而想象人物开始逐渐产生自我意识、发现真相直到最终彻底摆脱作者独立存在来探讨虚幻和现实的关系那样,该影片也想通过这些情节对人类意识究竟能够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程度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的问题进行探讨。很显然,影片对人类意识是持积极的态度并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在这里似乎能够看到存在主义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