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罪影评
赎罪影评
伴随一阵打字机滴滴答答的声音,Briony急速,冷漠的身影映入我们眼帘,她转身,快步,严肃,完全不像是十几岁的小女孩。最后她走进妈妈的卧室,瞬即变为狂喜扑入妈妈的怀抱宣布她的话剧稿完成了。影片至此,为她的才华所震撼,于后得知她也确实成了一位出色的作家,并且用自己的才华赎一生都不可能赎清的罪。现实虽然都以残酷的形式落幕,但她还是用手指敲打着自己内心源于救赎的美丽。
影片中略显诡异的钢琴音乐和神来之笔的打字声都为Briony诡异的性格与心理作出了诠释。她那一双透彻的眼睛里在影片来来回回的倒叙插叙中看着每一次Celilia和Robbie的悲欢离合,无论是真实还是虚构,不到影片最后我们不会知道后来他们的故事原来是一本永远未完成的书。编剧的精妙之笔把Briony的性格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影片中的Briony也用自己的笔编造着这本赎罪的书,影片可谓是编剧中的编剧,故事里的故事,《赎罪》中的赎罪。与其说Celilia和Robbie是本片的主角,不如把一直在赎罪的她的妹妹Briony当作本片的主角。因为他们的故事一直是在她的笔下一次又一次重聚,尽管他们早就在战争中死去,但是在Briony赎罪的笔下他们获得了重生。这种重生是虚妄的,空洞的,是Briony救赎自己愧罪心灵的产物,却用她最真的希望在祝愿。
Briony是痛苦的,因为一生都在自己编织的梦里挣扎着,对她自己最大的惩罚便是她一直在自己编造的故事里惩罚自己。她在影片最后向人们坦诚了自己的虚妄,她是如此镇定地迎接死亡。看到最后的人总会在她的叙述中再回头去寻找那些真实与虚假,比如Celilia和Robbie都在1940年死去。Briony是坚强却又懦弱的,她有勇气在内心救赎,但却都是谎言,因为现实并没有给她救赎的机会,即使有她又没有勇气去面对那些过错了。影片的故事又是发生在二战的背景下,本来一片和平的庄园被Briony的一次谎言让它失去了原本的安宁,而这种谎言的后果本来是短暂的别离后还可以重逢的,却因在战争中使这种离别成为永远无法相见。其实谎言的原罪并非Briony,而是那个导致她说谎的她的表姐,而后来那个表姐却和真正的凶手结婚生子。
随记忆的镜头转移到Briony的童年,始终是敏锐的眼神,小时候的她看着Celilia和Robbie在水边的争执,接着穿过花廊传并且看到了Robbie给Celilia的信,又看到两人在书房的情形,于是一个加一个的误解导致了后来的悲剧。悲剧的产生是她处出于对姐姐的关爱而非源于对Robbie的畸恋。尽管影片中有她跳水后和Robbie的镜头,但那是成年后的她书里的一部分。她的性格无疑是异常复杂的,她的书中,爱情和战争,离别和重逢两条主线,她想说他们的分开她自己是始作俑者,战争则是客观因素,影片中即Briony的书中大量战争场面的描写,血腥的战场,优美的少女死尸都把我们的视角由爱情转到战争。在书里爱情在战争中坚强地活下来了,而现实中爱情却在战争中早已湮灭。影片中几次出现的孤单的Robbie在电影大屏幕里两个亲吻的人下徘徊思念,这些镜头的设置与其说是Briony赎罪的悔过,不如说是她自我慰藉的心理,即把战争看做恋人天各一方的原因而非自己童年的罪过。
爱情的悲剧即已存在,等待的结果即已知晓,但是什么都阻挡不住希望的遐想,Robbie手中至死攥着的照片,Celilia在水中漂浮的尸体的盼望,这些真实都已成虚妄,相反的Briony笔下的完美是我们已开始就看到的真实。影片看到最后我们会唏嘘不已,真实和虚假混杂,希望和绝望埋葬在一起,终生的赎罪却是赎不回来的灵魂悲歌。影片最后当所有人知道了真相,我们已无力去对一个即将死去的老人斥责,Briony用坦诚作为遗言赎自己的罪,我们在为相恋的人悲叹时也同样应该为这位一直生活在罪恶与美好的煎熬中的老人感慨,为她一直书写的罪与罚感慨。
看着相恋的人在海边幸福的舞蹈,那些罪过似乎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重要的爱情终于等来了幸福。所有故事缓缓落幕,一切虽是虚妄,但Briony用她的笔给我们的是美丽的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