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什么都没看见没听见,却又要什么都看得见、听得到,打工的生存法则以黑色幽默呈现,让这部改编电影相当出色。
影片中的男主角并没有侍候过英国国王,甚至连英国国王的面都没见过,正因为这样,负责训练他的领班喜欢挂在口头上的这句「我侍候过英国国王」,俨然成为这一行向往的至高境界,代表事事通达、无所不知;而对于以此为名的原著小说和电影,则是巧妙地点出主人翁的工作与境遇,让捷克文学及电影里习见的幽默嘲讽,在此又找到一个出口。
1971年夏天,捷克作家赫拉巴尔在18天内完成这部13万字的小说,却直到1989年才终于能够正式出版。导演伊利曼佐经过长时间争取,得到了拍摄权,将共分为5章的原著改拍成电影。影片保留了小说原有的说故事形式,由主角像说书人一样娓娓?述他的遭遇,但是特别选择了他从拘留所出来的段落做起点,采用现实与回忆交错的方式,描绘他「从不幸中得到幸运」的人生。
男主角还在当学徒的时候,就经常被揪着耳朵教训,对周遭的千奇百怪,要什么都没看见、没听见,可是又要什么都看见、听见,在这种看似矛盾的生存法则下,作家、导演跟片子里的人物一起大玩黑色幽默。艰困的生活,严峻的环境,矮小的身材,都可以用自我调侃化解成笑谈;然而,看到主角淡然应对坎坷多舛的人生,把吃苦当作是吃补,反而使人有一种揪心的沉重,这样的情绪不只是由于角色的处境,同时也来自历史洪流冲刷出的无奈。
伊利曼佐对赫拉巴尔的作品向来情有独锺,也特别能掌握他书中每每苦中作乐的奇幻氛围。比起1990年的《失翼灵雀》,伊利曼佐这回以更厚实的手法处理片中苦涩而荒谬的人生,所有的是非对错、悲喜爱憎,都在小小的戏谑嘲讽之后,逐渐淡化成暮色里的模糊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