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午夜食人列车/人肉夜车》(The Midnight Meat Train)
【午夜人肉列车】改编自克里夫巴克(Clive Barker)的短篇小说。对恐怖迷而言,克里夫巴克是个掷地有声的名字,不只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成为不少恐怖片的素材,他对恐怖电影的直接影响也不容小觑。
1987年,克里夫巴克自编自导的【猛鬼追魂/养鬼吃人】(Hellraiser)让大银幕上首见撕、剥、钩、吊各种酷刑,恶男不仅回魂,而且是从骨到肉一层层地长回来,最后干脆拿了哥哥的人皮当衣服穿,他甚至还创造了「针头」(Pinhead)这号跃为八、九0年代知名恐怖形象的地狱使者。
克里夫巴克擅长挖掘凌虐痛感的创意,之后又在他发想与监制的【杀人蜂】(Candyman,1992)大加发挥,片中破镜而出的糖果人那把取代手掌的铁钩,几乎让虎克船长这位前辈温驯得像从琼瑶小说走出来的绅士。
这个特色依然延续到了最近上档的【午夜人肉列车】。片中的人肉屠夫把人当牛拿来宰的巨型重锤,在视觉上就已经够有份量,遑论斩首爆眼,以及人体变成排列有序的倒挂肉条之类的奇观,更不虞匮乏。
但原著几乎只发生在地铁车厢内,男主角与人肉屠夫从「对峙」到「取代」的故事性或篇幅,都不足以拍成剧情长片,所以编导插枝、移植了不少东西。包括改变男主角的职业为一个抑郁不得志的摄影师,因不满足于帮小报拍摄意外现场画面,而想成为一个真正有机会办展览的艺术家,于是在入夜后,用镜头直视氤烟黑暗的城市底层,捕捉那些被阴影遮盖的秘密,却无意间闯入比他平日所拍的意外画面更恶心百倍的炼狱里。
【午夜人肉列车】的导演是北村龙平,不像其它日本同侪到好莱坞多半只是重拍旧片然后换上西方脸孔说英语而已,而他也毫不手软地让片中大量出现残忍画面,不但人被屠杀或凌迟的场面层出不穷,血流成河也到足以令人滑倒而无法躲避杀手的追杀。比较可惜的反而是对立者之间关系的铺陈。
恐怖片虽然常诉诸感官与气氛的刺激,但并不表示剧情就乏善可陈。【养鬼吃人】在开创恐怖片的视觉尺度之余,也把肉体欲望的魔力阐释得入木三分,风韵犹存的大嫂和精壮阳刚的小叔一次天雷勾动地火的出轨体验,竟让她念念不忘到甘于帮助魂飞魄散的他当返回人间的诱饵,而那些被她诱惑的男人全成了她让情郎重返阳世的「养料」,相克相生之间,既讽刺又令人同情。【杀人蜂】的故事起于古远年代,一个黑人画家奉命教白人千金画画,却让她暗结珠胎,为了惩罚他,当地白人砍断他的手掌涂上蜂蜜,好让他没断气前饱受蜂螫的痛苦,传说他阴魂未散,满怀愤恨,只要你胆敢对着镜子喊五遍「Candyman」,他就带着铁勾现身。本片的女主角长得酷似当年千金小姐不说,正巧就在研究这个传说,此时多桩离奇命案接连发生,而一些阴错阳差的巧合竟让她成为嫌疑犯,她的丈夫也在此时弃她而去,女主角最后则以玉石俱焚的方式引出传说中的凶灵。最后当女主角换得清白死去,负心的丈夫后悔对着镜子呼喊她的名字时,你猜出来的会是什么?到头来,【杀人蜂】除了成功地示范了什么叫做urban legend,也让切肤之痛联系起爱情的难以周全。
我认为【午夜人肉列车】的原作精神根源于一个外来者对现居城市的想象膜拜,当他逐步失去对这座城市的兴趣后,一离串血案外加坐过站、睡过头的地铁奇遇,让他半被迫地直入城市底层,彷佛闯入异教集会般地通过考验(和人肉屠夫决斗)、奉献身体(他的舌头被拔除)、进而被赋予任务(取而代之成为新一代屠夫),在一种宗教情绪中,几乎停摆的、对城市的激情再度启动,他竟然从极度害怕变成了甘之如饴。所以他必定不是单纯地「发现罪恶」这么简单,但这种仪式情结、催眠惑力,实难表现。电影版男主角少了这种从被动到自愿的着魔状况,而只有坠入地狱的身不由己,对我而言是比较可惜的部分。
但有趣的是电影版也并未放弃论述的企图。本片虽少欠缺主角出神般的精彩描写,他的「着迷」只在抓凶手,而不是接纳他对抗者的行径与思维,也因此两者的传承就少了原著的力量,但电影却把同一个故事带到不同的恐怖结论:为何不断发生在地铁里的人口失踪从未破案?原来维护城市运作的公仆都是共犯,而他们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成了牺牲无辜少数的借口,公权力在某些时刻是可能成为自圆其说的莫大邪恶。电影版的【午夜人肉列车】透过片中角色把人类贬低到图屠宰肉品的层次时,正反映了背后心态的可议。视觉奇观就不再只是过瘾或恶心的辩证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