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斯莱特这对在1997年以《泰坦尼克号》创下影史最高票房纪录的银幕情侣,如今在《革命之路》就扮演一对原本很“特别”的夫妻,他们漂亮、有想法,在”革命路”上(Revolutionary Road,这是本片充满反讽意味的片名)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庭。然而有一天,当他们发觉自己似乎不再与众不同,生活使得两人愈来愈像过去嗤之以鼻的平凡中产阶级时,妻子决心摆脱宿命,要求丈夫一起离开,到巴黎重新开始。面对无聊又没成就感的工作、偶而偷偷腥的丈夫,也同意了。然而就在他们向身边他人骄傲地宣告这个浪漫又冒险的计划后,事情生变。一份无心插柳的报告,让丈夫意外获得升迁的机会;而妻子则发现自己怀孕了。这时候面临的才是更大的考验:彼此期待的东西是一样的吗?你是要不计一切代价逃离平庸,还是要尽力保护好不容易拥有的成果?
我们不禁想问:如果《泰坦尼克号》的杰克与罗斯幸运上了岸、结为连理,他们的生活会不会就是《革命之路》的写照?
生活本来就无法尽如人意。影片开始没多久,一心想当女演员的凯特•温斯莱特就在台上遭遇挫败,并在回家途中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大吵一架。这个看似简单的事件其实很有意思:神仙眷侣在一致的理想外,个性的差异在此已略见几分,也为后来的同床异梦埋下伏笔;而演技向来广受好评的凯特•温斯莱特却要演个半吊子女演员,则让人不禁发噱;而好像顺便过场一下的房仲(也就是介绍他们买下革命路上美丽小白屋的关键人物)兼邻居凯西•贝茨,在看完戏后的客套话(就如同她前来捧场的行径),看似正常不过,却也为本片对人际关系的嘲讽,做了耐人寻味的开场白。
凯西•贝茨其实是个很重要的配角,她曾盛赞这对璧人与众不同,而且当自己拥有博士学位却住进精神病院的儿子出院后,她唯一敢求助、希望他们能和儿子见见面、好让他适应人际关系的,就是这对年轻夫妇。而这个疯儿子却意外成为本片唯一的“真知者”。表面上的口无遮拦,看似疯狂症候的外显行径;其实他才是抛开伪善言词,真正理解男女主角心态的人。也因此当这对原本勇敢的夫妻计划生变,事不关己的疯博士那席鞭辟入里的批判之词,不仅让旁人难以招架,甚至揭穿了男女主角特立独行下,真正的恐惧与平庸,也让所有问题随后全数爆发。饰演此角的迈克尔•珊农转折剧烈、功能强大的演出,也让他以鲜少的戏份却成为本片唯一入围奥斯卡的演员。
《革命之路》的前半部一如真实人生,有点平淡,而且是刻意的平淡。所以女主角失败的舞台生涯与男主角偶而的拈花惹草,都被蜻蜓点水地表现,也暗喻了他们早被生活同化的事实。然而在被疯博士撕开假面后,这部电影进入了最激烈的时刻,男女主角相互咆哮彼此的不满,凯特温斯蕾和李奥纳多狄卡皮欧的表演火力全开,尖锐的言词、失控的举动,撕裂了仅存的互爱互谅,然而当观众尚未就不留情面的摊牌震惊中复原,下一场戏——隔日清晨,小两口竟像完美家庭倒带回放,丈夫起床,香味四溢的早餐已经准备好,用完餐后,妻子为他系好领带,体贴地送到门外,挥手道别。然而剧烈的反差却让这些亲密举止变得如走钢索般教人看了胆战心惊。之后凯特温斯蕾的独脚戏依旧在静默的氛围中进行,死寂的空气让人丝毫感受不到破镜重圆的可能,而终于导向一个万劫不复的收场。
但电影并未结束,镜头带到了他们的邻居,其中一个女主人向新搬来的夫妇嚼舌男女主角的八卦,男主人则受不了而逃离现场(他可能真替两位主角惋惜,或心虚地以为悲剧跟他有关);最后又带到卡西贝兹,她盛赞新搬来的屋主是对不同凡响的佳偶,只有他们配得上那栋屋子(显然又是她中介成功的案子),却否认说过男女主角也很独特的话,而她年迈的丈夫在妻子数落别人的时候,把助听器转到渐小。我们先不论本片否把婚姻关系的强势者都归结到女方,但最后这些萦绕不绝的声音,真有那么一点教人不寒而栗。人的伪善是种落井下石,还是让自己可以继续忍受生活、甚至赞美现状的保护伞与麻醉药呢?
萨姆•门德斯拍的虽然是理查德•耶茨以1950年代为背景的小说,但他对人际关系的犀利挖掘,却超越了时代所能局限,反而令人联想到让他一举成名的《美国丽人》(1999)。尽管《革命之路》在奥斯卡的提名未如预期(仅获男配角、服装设计、艺术指导三项入围),却无碍它可观的事实。而本片对“世故”与“誓言”的拆解,“特别”与“平庸”的辩证,恐怕会让不少因中文片名而期待看到“真爱无敌”的观众,得到更接近惊悚的棒喝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