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特洛伊(Troy)
《特洛伊》几乎是现代电影工业的一种范本:有大明星、大场面、跨国的拍摄制作,诠释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是的,好莱坞十分擅长操作这套机制,历经了数十年依旧如此。
然而《特洛伊》却在剧本上,做了大幅度的更动。编剧戴维宾诺佛的前作,是黑人导演史帕克李掷地有声的《25小时》,直视「九一一事件」后的美国纽约人心,完全不避讳任何的禁忌。可是在这部片,戴维却舍弃了所有神话的元素,将之归纳为纯粹人性的故事。于是没有神话的渲染,第一勇士阿基利斯的意气虽然依旧,也少了些夸张的说服力。在同时,王子赫克托的人性却被完整彰显,变成一个铁血汉子,他的挣扎与两难,是影片最重要的戏剧张力。
所以这部片最有趣的地方,就是看好莱坞如何“经营”一个产品,如何避重就轻,彰显其多元的价值。即使嫌影片改编不好,可是却无法忽略彼得奥图精湛的演技,跟毕彼特对手戏的高明动人。讨厌爱情戏的做作,也能欣赏大场面的惊心动魄(我们进戏院的理由,不就是看如潮水般蜂拥的作战镜头)。不能忍受大明星演技呆版,却看到政治操弄的无情嘴脸。
没错,《特洛伊》从一开始就是个精心设计的产品(就像那匹不怀好意的木马),好莱坞非常聪明地将风险分散,强化其每个细节,目的就是在避免某个环节不灵光时,影片的可看度却依旧存在。你看到了缺点,也看到了优点;这里头有些很公式的安排,也有些叫人深思的环节。故事说的好不好,已经是其次;电影好不好看,也不太重要。
这样的产品不必做到尽善尽美,但绝对得做到不同喜好的每个观众,都能看到自己偏爱的段落。因此我们能够对它热烈拥抱,就已经达成目的。若要深究能否永垂不朽,只能说,连第一勇士阿基利斯都无法留芳千古,拿这个标准要求《特洛伊》,又有何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