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混蛋》狂欢的复仇,昆汀的伟大
昆汀导的电影总是新奇的,但又不乏经典的意味。调侃中彰显着黑色幽默,严肃起来又发人深思。
《无耻混蛋》讲述的是二战时期反纳粹人士的故事。包含着正面战场,人民战争,游击战和无间道。题材上的“正”似乎未能框住人物的“歪”~,或多或少的有些揶揄味道。
希特勒还是近年来影片中的一贯形象,幼稚滑稽,动不动就气急败坏,弄得脸红脖子粗。如此对纳粹党魁的智力低下化真能抚平世界人民在二战中所受到的身心伤害吗?不过是隔靴搔痒罢了~
Aldo虽全身散发着痞味儿,却始终在向“严肃”靠拢。一口印第安英语不知道有没有让皮特挠头。全片Aldo最大的人物特征除了口音就是那挤眉弄眼的表情了。难道是为了表现对现实的鄙视和漠不关心而故意为之?
应该说片中绝对的主角是纳粹军官Hans。看似嬉皮笑脸,平易近人,实则笑里藏刀,心狠手辣。他心思缜密地异于常人,一眼洞穿他人所想不在话下。片中的两位人物,片头的农民和女间谍Hammersmark都在他语气温和到近似商量的盘问中彻底崩溃,心理防线完全决堤,就像做错事怕挨打的孩子一样,眼眶浸湿,掩面哭泣。当他不容置疑的把女间谍的脚放在自己的腿上,命令她把她不小心丢掉的鞋拿出来时,克鲁格(女间谍)绝望的眼神就像等待被狼吃掉的羊羔一样,不敢去反抗挣扎,完全心服口服。这出纳粹版“仙履奇缘”最终以Hans暴力掐死Hammersmark结束。那只合脚的小棕皮高跟鞋仿佛让灰姑娘变成枝头凤凰的水晶鞋一样,改变了hammersmark的命运,成为了她必死的罪证。
在与多年前失手放过的犹太姑娘Shosanna交涉时,一向对猎物无比敏感的Hans因年龄大了的问题,没有揪出她。这似乎是人物屈服于情节需要的问题。在我看来,以Hans的精明不会认不出Shosanna,但是为了剧本情节的发展,Hans的失误沦为铺垫。即便如此Hans的威慑力还是能辐射八方。与人言谈中分寸得当,礼貌得体,像真正的绅士一样永远给人以台阶下脚。初见Hans时,shosanna心跳如火车轰鸣,Hans离开后,精神濒临崩溃。她同样算被Hans大叔吓哭的可怜人儿。
剧中另一个出彩的人物是Shosanna,但仅限于她对电影风格的构建和镜头画面的标志性上。那一幕,她半倚硕大圆窗,一袭红裙与窗外的纳粹党旗交相呼应。夜色下,她轻咬手指,顾盼沉思。如此华丽唯美的画面,如此娇艳欲滴的女士。谁能知道她在盘算着能左右二战结果的刺杀计划。随后的化妆戴帽的刻画,伴着嬉皮又大气的配乐,凸显了Shosanna刺杀纳粹的决心和快感,给人一种MTV的感觉~
总体上,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死亡上的绝不拖沓。这是昆汀一贯的凌厉风格没错,但还是不免有些小惊叹。角色人物在昆汀的影片里似乎向来不值钱,说死就死,一枪毙命抑或乱枪打成马蜂窝,完全没有传统电影中的伪英雄主义,和主角无论如何也打不死的俗套。
酒馆拍的那场重头戏中,各派人物乱枪互指,严辞交涉。每个人都命悬一线,一个人的扳机扣动将引发一连串的炮火轰鸣。谁会幸存?果不其然,一瞬间十来号人因为一个人的非主流不冷静全倒在血泊中。只剩Hammersmark和一纳粹士兵对峙。最后竟然是方才温婉友好的Hammersmark把这个刚做父亲要投降求和的可怜士兵送上西天。如此突然让人措手不及。
另一场在剧院后台的戏中,Shosanna毫不犹豫给了爱慕她多时看起来憨直的Fredrick几枪。随后Shosanna心有不忍,反遭将死的Fredrick偷袭而一命呜呼。谁会想到Fredrick这个诚实到有点傻的纳粹小伙儿会忍心杀死自己追求的女孩?这惨烈的画面确实振动了我。仔细想想,这样的情节安排有理可循,毕竟是纳粹军官和法国遗孤,在意识形态的不同和战火的摧残下,再纯真的爱情也会被扼杀。到底是为爱国之情还是为男女之爱?令人发指的理性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为他们做出了抉择。也许昆汀想借此情节暗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应该融合互爱,否则将是两败俱伤。
最后,弹飞的烟头落在成堆的胶片山上,剧幕也一起欢快的燃烧。Shosanna的复仇笑脸在大火中扭曲,纳粹军官们在子弹雨中狼狈逃生,希特勒被机关枪扫成人肉筛子。此处的恶搞让人笑不出声来,更多的是错愕......
这部似喜似正的历史战争电影为昆汀的导演历程添上了厚重的一笔——还有什么电影昆汀不能拍?还有什么类型的电影不能被昆汀打上他的私人条形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