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站影评(The Last Station)
“爱与被爱是人生唯一的真实。”瓦伦汀(詹母斯麦艾维)引述托尔斯泰语录。
瓦伦汀是托尔斯泰主义的信徒、年轻的作家,被托尔斯泰信赖的切科夫(影帝保罗•吉亚玛提)指派贴身记录晚年的托尔斯泰,并提防托尔斯泰的太太索菲亚。
提防什么?是:托尔斯泰的著作财产权之争。
英文片名《The Last Station》,改编自小说,以俄国大文豪,被誉为世界很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1828~1910)在世最后一年,病死车站的缘由为影片切入点。相知甚深、甚至彼此相爱的夫妻为何总是吵闹不休?托尔斯泰婚前是索菲亚说的“沈迷妓院”;他的一言一行是指标:一生关心农民问题、1887年断绝肉食、厌恶特权与尊贵生活。因此,与太太--伯爵夫人索菲亚产生很大的歧异。切科夫带着托尔斯泰“逃离”庄园,千方百计堵绝索菲亚靠近丈夫;索菲亚为保障自己与子女的巨大权益,几番的软硬攻势抗争。如此的财产争夺战,犹如豪门的内斗。托尔斯泰能够那么深入的了解女性,写下《安娜卡列妮娜》,却无法安抚索菲亚?想来,是当年强烈的社会主义奉献精神,无法与索菲亚要的物质取向找到平衡点。出走,成为他不想再多言的抗议。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贴上大胡子饰演托尔斯泰,行走之姿以老化僵硬的腰模拟82岁的长者,展现的精神是:挺直着背、坚强的意志、幽默的谈吐。当他亲吻着公社里的小孩,他,就是小孩们送给他的一支支向日葵,迎满温煦的阳光,照看着大地。影后海伦•米伦(有俄罗斯血统)饰演索菲亚并不是个讨好的角色,却因她精湛的气质与演技,将女人的爱怨演绎得丝丝入扣,扣住观众的心,懂得这样的女人:时而歇斯底里、时而优雅睿智。他是托尔斯泰文学巨著里很重要的助理、能以鸡啼声,逗得托尔斯泰咯咯笑的人…。当托尔斯泰与瓦伦汀在树林里回忆他与索菲亚的那封让他们决定厮守终生的信,最是触动人心。瓦伦汀是最纯真的角色,透过他,间接诠释了托尔斯泰的博爱精神,与索菲亚的爱情观。
托尔斯泰的日记:“由于不平等,由于我们在贫困环绕的现象里过着豪奢的生活,我感到越来越痛苦…这是我生活中隐藏的悲剧因素。”近片尾的镜头是远去的火车背影,不得不联想到《安娜卡列妮娜》,成为避逃不了的悲剧;片尾的黑白新闻影片是托尔斯泰的身影,伫留在世间--
提醒我们《战争与和平》,时时检视:理想、爱情、婚姻、特权、贫穷…以及该怎么以理性以爱对抗罪恶。这些都是托尔斯泰终其一生探索的生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