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影评:〈赤壁〉的成与败[失败篇]

发布时间:2022-10-26 17:22:12

   电影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如同好莱坞用电影建造出的一个全球化的美国梦境,中国电影人也正在致力于通过电影来诠释中国的魅力。

  《赤壁》的团队几乎齐聚华人的影视创作精英,不知为何唯独配乐没有邀请谭盾出马。岩代太郎的配乐有几段与画面衔接得很好,像《赤壁上》开头的曹操出场、魏军进逼、蜀民逃难、糜夫人跳井、屠杀蜀军,有几段则不然,比如八卦阵之战结束和《赤壁下》的片头球赛,那种悲怆与紧张都是与情节格格不入。

  镜头剪辑方面也不乏亮点,八卦阵战前与东吴烧疫兵两段交叉剪辑都非常出色,孔周合奏完全靠剪辑来表现,曹操杀蔡张后的面部表情与吴军清点箭数的交叉剪辑强调出了张丰毅的表演功底[之所以是强调而不是显示,是因为这副表情其实在几分钟前就出现过],周瑜思念小乔的场景细腻感人,把大战前的气氛顶到了沸点。

  在三段战争戏中,最好的是长坡坂之战,层次众多,细节丰富,吴氏风格在赵云的部分发挥得淋漓尽致,马蹄华丽丽地慢镜溅起泥水,长枪华丽丽地慢镜鸣啸而出,披风华丽丽地慢镜掠过镜头,魏兵华丽丽地慢镜倒入火焰,策马接旗、长枪贯体、力折枪头、迎面对刺,不再毫发无伤的赵子龙愈显神勇无匹,与后面所表现的关张之勇的夸张不同,赵云之勇真实可信,打动人心。

  攻打曹营的场面不仅仅是太不像冷兵器作战,结尾的黑帮剧坏了一场好戏,而且缺乏这种对人物的成功塑造,赵云的镜头多是重复前景,周瑜瘦小的身躯怎么也“勇”不起来,像与赵云背靠背并肩作战这样的热血场面,如果周润发没有辞演,倒有可能出来几分感觉。

  至于八卦阵之战,完全是一场多余的战事,如果曹军的骑兵能过江主动与吴军打一场陆战,则长江天险就形同虚设了,曹操也就没有操练水军的必要,历史上吴魏确实是在乌林有一场陆战,火烧乌林那是在吴军水战胜利后打过江去才会发生的,就像影片最后那场攻打曹营的战事所演绎的那样。

  不去讲求这些历史真实——多数观众不会考虑这些,八卦阵之战是《赤壁》最大缺陷——主题游移的集中体现。首先吴宇森是想在影片中极力表现三国一众英雄豪杰的,而反战又是吴一贯的思想,英雄主义与爱好和平这对矛盾并非不能共存,解决的办法就是充分显示战争的情非得已,不把三国战争作为诸候争霸战,而作为反侵略保卫战来处理,原本已经化解了这对矛盾,可惜吴宇森的这一思路并不明确。

  长坂坡之战在各方面都趋近完美,魏军屠城,百姓逃难,配以悲怆的乐曲,充分烘托出生死存亡的危机感,不得不挺身为他人而战,这样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这时的拼杀才是以战止战,这一段结尾屠杀断后蜀军的镜头才分外具有感染力。而像回光阵不够有说服力,关羽踩着步点出场太戏剧化,一个人抵一千人太夸张这样的不足终究是小节。原本小说中除去华容道,从长坂坡到赤壁都没有关羽的戏份,但没有关羽的三国还能称之为三国吗?这正是前面所说的对定型化认知的屈从。

  反观八卦阵之战,从头到尾都不合情理——虽然它确实令观众觉得新鲜和过瘾,魏军就算冲不破孙刘联军的盾牌阵,也断然没有主动从空当处冲进包围圈的道理,当甘宁、赵、关、张轮番出场,旁边的士兵静立观战的情景出现——再次地迎合定型化认知,这场战事就开始沦为一场表演秀,最终在胜券在握的情况下,周瑜按耐不住寂寞也要下场显显身手,则让这场秀的味道变得彻彻底底,当杀人成为一种秀,实在无法自圆其说哪里还有半点反战的意味,战事结束后的那段配乐也就显得异常滑稽,因此纵然此后吴宇森一再作伏笔,当周瑜放走曹操说出“我们都输了”时依然让人难以接受。

  战争的惨烈,英雄在危难之时凸显出的高大,都是很沉重的话题,而关于诸葛亮、孙尚香的所有段落都是轻松的、有趣的,还包括周瑜探刘营对刘关张三人的刻画、投壶之戏等段落,这都严重冲淡了影片的主题,一对矛盾的纠结已经让吴导迷失了方向,居然还要唱一唱女权主义的赞歌来一博当代人的共鸣,要知道主题是需要被一再强调才能深入人心的,东敲西打自然是吃力不讨好,周瑜那句“因为专注”倒是说得很好,可惜吴宇森自己并没有听进去。无论是褒是贬,走出影院的人能够达成这样一种共识:这不过是一部娱乐片而已,差别只在于它是一部好的娱乐片还是差的娱乐片,也许《赤壁》的创作人员会满足于“一部很好的娱乐片”这样的评价,但无论如何一部缺乏思想内涵、无法激起人共鸣的电影是难以承受“中国电影的骄傲”这种赞誉的。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