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影评:魔鬼背后还有故事
发布时间:2022-09-24 13:24:57
如果把《孤儿》中的小神经病艾斯(Esther,伊莎贝拉.弗尔曼饰)换成一个成年角色,那么本片就变得毫无光彩了,正是因为艾斯幼稚纯真的外表和阴险恶毒的内心这两者的强烈反差,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戏剧张力,以至于看完本片我曾狐疑满腹地盯着邻居那个过份成熟的小女儿,琢磨了半天,以确定她的安全指数。
《孤儿》的基本故事框架其实并不新鲜,类似的故事,在早年的电影《凶兆》中就曾出现过,另外比如在《保姆》、《致命诱惑》、《纠缠》中那些或温柔或美丽的女性,看似简单无害,实则是狼子野心,他们利用自身的条件和他人的信任,进行着常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破坏行为,走得也是这个套路。《孤儿》独特之处在于,没有引入神秘主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大部分情节看似违反常规但却又可以自圆其说,再加之伊莎贝拉.弗尔曼的倾力表演,本片算是化腐朽为神奇了。
影片实质上讲述的是两个家庭的悲惨故事及其行为动机,一个故事是明的,即凯蒂(Kate,维拉.法梅加饰)和约翰(John,彼得萨斯加德饰)一家,这家人表面上看起来温馨幸福,其实有着不堪回首的家庭伤痕,一个女儿腹死胎中,一个女儿不幸失聪,这种阴影一直伴随着他们的生活,夫妻二人其实都刻意地避免碰触到这个伤口。因此收养一个外表乖巧,聪明懂事的女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修补女儿夭折所带来的心理伤害,谁也无法否认夫妻二人在艾斯身上寄托了对那个未曾谋面就死去的女儿的哀思,更何况在美国收养孤儿是一件很平常很多见的事情。因此,无论从家庭伦理、个人感情和社会风气来讲,凯蒂夫妇的行为都是毫无破绽的。
另外一个故事是暗叙的,笔墨很少,但是这个应该是更重要的。艾斯无疑是有问题的,存在着人格严重分裂,甚至可以称之为变态。但是这种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影片没有明说,作为一部惊悚片而言,做到这一部应该说已经能起到震慑人心的戏剧作用了。而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从影片的某些细节来推断艾斯的身世和遭遇的,首先在于艾斯有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导致了她的外表永远长不大,当然这种疾病是极其罕见的,罕见到叫人难以置信,这个病其实应该就是艾斯一切行为的根源。我们可以设想到,正是因为得了这种病,一个本来可以和其他姑娘一样去正常地恋爱和生活的女人梦就这样破碎了。也可以想见她必定受到了某些来自社会甚至家庭的歧视,一个缺乏爱和自我肯定的人产生人格分裂就显得很合情理了,于是乎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姑娘消失,一个凶残毒辣的女魔头横空出世——魔鬼就是这样炼成的。因为缺乏爱,她才扮成未成年人去行骗,以期获得家的感觉,而她勾引收养的她的“养父”也是为了得到爱,这种成人才有的情爱其实是她最想要得到的,因为她自身的原因注定了她永远很难享受到性和爱的快乐,所以这种感情在她看来才是最值得追求的,这才是她杀人作恶的真正根源,因为太渴望得到男人的认可,以致于心理畸变人格分裂,而变得面目可憎行为可恶。影片完全可以对这一点进行深入挖掘,更能彰显其社会意义,甚至可以演绎出一部前传故事来。
本片中的人物故事悲剧是由于领养产生的,把领养来的孩子当成了危险的根源,虽然这只是部电影,出于吸引观众的考虑而进行了的艺术夸张,但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必然会对那些有领养需求的父母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有侵犯孤儿和孤儿院的声誉之嫌,因此这部影片受到了一些孤儿院和人权组织的抨击和抵制。实际上,在现实中真正的大多数麻烦来自于领养者而不是被领养者,虐待领养儿童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绝大多数被领养孤儿是“无害”的,最多不过是难以和领养者家庭相融而已。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美国领养孤儿是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走的审核程序很多,就是为了避免这种不该发生的家庭暴力,以维护孤儿的人身权利。而这也是为什么有好多美国家庭到中国来领养小孩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中国的领养程序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同样地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政府也在逐步严格孤儿领养程序。现实中恰恰和影片中相反,被保护的是孤儿,而不是像影片那样将一个孤儿描绘成可怕的恶魔。
但是从艺术和娱乐的角度来看,《孤儿》又是成功的。影片的最大看点有两个,一个在于小演员伊莎贝拉.弗尔曼的那惊人的成熟而内敛的演技,这个仅仅十二岁的演员的表演天分超过了好多青春靓丽的成年花瓶女演员;另外一个看点在于剧情上,那就是影片最后揭示了这个可怕的小姑娘其实不是一个小姑娘,而是一个成年女性。当这个真相被揭示出来之后,影片也达到了高潮,幼稚无邪的外表下其实是一个成年邪恶的灵魂,那种出人意料的惊悚相信会令所有人印象无比深刻的。同时影片也通过夸张而不失合理的惊魂故事告诉了人们魔鬼是怎样炼成,其实那不过是另外一个隐藏在恐怖氛围之下的悲惨遭遇而已。
《孤儿》的基本故事框架其实并不新鲜,类似的故事,在早年的电影《凶兆》中就曾出现过,另外比如在《保姆》、《致命诱惑》、《纠缠》中那些或温柔或美丽的女性,看似简单无害,实则是狼子野心,他们利用自身的条件和他人的信任,进行着常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破坏行为,走得也是这个套路。《孤儿》独特之处在于,没有引入神秘主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大部分情节看似违反常规但却又可以自圆其说,再加之伊莎贝拉.弗尔曼的倾力表演,本片算是化腐朽为神奇了。
影片实质上讲述的是两个家庭的悲惨故事及其行为动机,一个故事是明的,即凯蒂(Kate,维拉.法梅加饰)和约翰(John,彼得萨斯加德饰)一家,这家人表面上看起来温馨幸福,其实有着不堪回首的家庭伤痕,一个女儿腹死胎中,一个女儿不幸失聪,这种阴影一直伴随着他们的生活,夫妻二人其实都刻意地避免碰触到这个伤口。因此收养一个外表乖巧,聪明懂事的女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修补女儿夭折所带来的心理伤害,谁也无法否认夫妻二人在艾斯身上寄托了对那个未曾谋面就死去的女儿的哀思,更何况在美国收养孤儿是一件很平常很多见的事情。因此,无论从家庭伦理、个人感情和社会风气来讲,凯蒂夫妇的行为都是毫无破绽的。
另外一个故事是暗叙的,笔墨很少,但是这个应该是更重要的。艾斯无疑是有问题的,存在着人格严重分裂,甚至可以称之为变态。但是这种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影片没有明说,作为一部惊悚片而言,做到这一部应该说已经能起到震慑人心的戏剧作用了。而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从影片的某些细节来推断艾斯的身世和遭遇的,首先在于艾斯有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导致了她的外表永远长不大,当然这种疾病是极其罕见的,罕见到叫人难以置信,这个病其实应该就是艾斯一切行为的根源。我们可以设想到,正是因为得了这种病,一个本来可以和其他姑娘一样去正常地恋爱和生活的女人梦就这样破碎了。也可以想见她必定受到了某些来自社会甚至家庭的歧视,一个缺乏爱和自我肯定的人产生人格分裂就显得很合情理了,于是乎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姑娘消失,一个凶残毒辣的女魔头横空出世——魔鬼就是这样炼成的。因为缺乏爱,她才扮成未成年人去行骗,以期获得家的感觉,而她勾引收养的她的“养父”也是为了得到爱,这种成人才有的情爱其实是她最想要得到的,因为她自身的原因注定了她永远很难享受到性和爱的快乐,所以这种感情在她看来才是最值得追求的,这才是她杀人作恶的真正根源,因为太渴望得到男人的认可,以致于心理畸变人格分裂,而变得面目可憎行为可恶。影片完全可以对这一点进行深入挖掘,更能彰显其社会意义,甚至可以演绎出一部前传故事来。
本片中的人物故事悲剧是由于领养产生的,把领养来的孩子当成了危险的根源,虽然这只是部电影,出于吸引观众的考虑而进行了的艺术夸张,但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必然会对那些有领养需求的父母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有侵犯孤儿和孤儿院的声誉之嫌,因此这部影片受到了一些孤儿院和人权组织的抨击和抵制。实际上,在现实中真正的大多数麻烦来自于领养者而不是被领养者,虐待领养儿童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绝大多数被领养孤儿是“无害”的,最多不过是难以和领养者家庭相融而已。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美国领养孤儿是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走的审核程序很多,就是为了避免这种不该发生的家庭暴力,以维护孤儿的人身权利。而这也是为什么有好多美国家庭到中国来领养小孩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中国的领养程序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同样地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政府也在逐步严格孤儿领养程序。现实中恰恰和影片中相反,被保护的是孤儿,而不是像影片那样将一个孤儿描绘成可怕的恶魔。
但是从艺术和娱乐的角度来看,《孤儿》又是成功的。影片的最大看点有两个,一个在于小演员伊莎贝拉.弗尔曼的那惊人的成熟而内敛的演技,这个仅仅十二岁的演员的表演天分超过了好多青春靓丽的成年花瓶女演员;另外一个看点在于剧情上,那就是影片最后揭示了这个可怕的小姑娘其实不是一个小姑娘,而是一个成年女性。当这个真相被揭示出来之后,影片也达到了高潮,幼稚无邪的外表下其实是一个成年邪恶的灵魂,那种出人意料的惊悚相信会令所有人印象无比深刻的。同时影片也通过夸张而不失合理的惊魂故事告诉了人们魔鬼是怎样炼成,其实那不过是另外一个隐藏在恐怖氛围之下的悲惨遭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