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影评:【王的男人】:以同志纯爱成功包装辛辣讽喻

发布时间:2024-08-15 10:39:11

  
【王的男人】包裹著韩国古装宫廷电影的传统特质:色彩华丽、情感压抑、权谋斗争、绮情艳色,又带有窥奇式的异国情调,加上"男男相恋"的主题设定,很容易被误以为又是另一幅虚有其表、不见血肉的风景空画。其实不然!全片从街头艺人的表演出发,在刻意设计的戏中戏形式之下,呈现的反倒是一场起承转合、辛辣赤裸的政治嘲讽。相对而言,片中三个男人之间的爱情,变得像是点缀其间的「纯爱」副线;不过以人戏不分的情感投射,做为在这条副线的主支撑点,倒是成功在电影结尾产生了煽情而不过份矫情的催泪效果。

  韩国电影过去一向有夸大情色议题的倾向,表面上看来压抑保守,实则更刻意偏重这方面的著墨,尤其是古装片。这两年上映过的【丑闻】与【醉画仙】,都有相同类似的毛病,过于放大性爱与情色奇观的结果,反倒严重削弱戏剧性与人物刻画的深度。【王的男人】除了捧红李準基可男可女的阴柔气质,导演李俊益也以扎实的戏剧实力证明,它在韩国刮起票房旋风,并非只有明星魅力使然。

  其实就故事本身而言,【王】片的情色卖点还是很耸动的:皇帝爱上男扮女装的戏子,无论从性别或阶级差异的角度来看,都是引人注目的话题。不过好就好在【王】片并非只想卖弄这个元素,这从电影的开场就看得出来,绳索上的戏码,除了直接了当就说明两位主人翁孔吉、张生的表演功力,也把庶民文化的魅力表露无遗。导演很明显地把眼光投注在这对「戏子」身上,也说明了所谓平民与皇族的阶级,其实无法阻隔戏剧魅力的单纯迷人。因此最后他们误打误撞的「博君一笑」,就与【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中伊莉莎白女王在平民剧场里被莎士比亚的戏所感动一样,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王】片绝非只意欲如此。片中的老太监引剧团入宫,演出一场又一场媲美「全民大闷锅」般的爆笑讽刺剧码,其实更大的用意是政治斗争。少年皇帝爱上平民妓女就已先招惹是非,然后又夹在前朝老臣、后宫后妃之间不得动弹,没想到这一齣齣辛辣的模仿秀,竟能助王铲平异己,更激化他独裁、弒血的内在慾望。导演藉此咏叹戏剧的强大能量,更是不言自明。

  相对於燕山君被激出的暴戾之气,孔吉的阴柔特质反倒成为一种对比,被描写成一种寄託与逃避。皇帝对他的倾慕,与其说是「爱」,还不如是一种情感与心灵上的补偿与慰藉,也更能以「三角关係」的张力,更加凸显孔吉与张生之间真正的爱情关係。从电影开始与最后的互相捨命相救,两人练字排戏的默契,以及张生不忍孔吉被剥削灵肉的激动气愤,都把这段看来像是「师兄弟」般的恋情,处理的看似含蓄、实则明晰。

  电影里把同志爱情处理的完全浪漫化,尤其最后张生、孔吉再重回绳索上的感慨喟叹,藉著人、戏/本人、角色之间的模糊地带,辗转隐约地让两人做出惊人动地的情感告白,却又没有任何同志异色在其中,这部份确实与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些许神似。而最后一个镜头宛如梦境/天堂般的超现实画面,除了呼应两人互约「下辈子还要再演戏」的心愿,更有同志理想国般的暗喻隐隐浮动,温柔而情感丰沛,又不过度前卫挑衅,是个颇堪玩味的曖昧结尾。 

  整部电影只有当燕山君对孔吉深情一「吻」之际,是真正在直观上最情色的一场戏,但其实孔吉这个角色在戏里、戏外都被视为欲望体的投射,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也难怪李準基能成为全片最具话题性的人物。不过另外两位算不上太帅的男主角甘宇成、郑镇荣,其实才更有水準以上的纯熟演技,尤其甘宇成既能演出豪迈洒脱的杂耍艺人本色,又能深情诠释道不出爱意的内在挣扎,技压全场。
 

   xprint(50422,400,‘王的男人‘,‘迅雷下载:王的男人‘);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