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影评:我这一辈子(This Life of Mine)

发布时间:2021-08-29 09:17:33

  说起改篇自老舍短篇小说的《我这一辈子》﹐相信大家可能都会想起早前张国立的电视剧版本。由于原著只是短篇﹐要改篇成二十多集的长剧﹐素材上的后天增加是无可避免的了。亦正因为这个原因﹐剧集受到不少观众和视评界的抨击﹐认为改篇的部份不能保留原著的神髓﹐整体评价毁誉参半。相对来说﹐石挥于五十年代执导的同名电影﹐却幸运得多。影片不但受到当时的观众的欢迎﹐更在今天成为华语电影的经典之作之一。

  影片故事背景设在清末民初﹐主角”我”(石挥)因为家贫投身警界﹐经历了自清末至二次大战后的苦难﹐成为严重腐化的官僚制度下的牺牲品。明显地﹐于中共建国不久公映的此片﹐在剧情上对于原著小说作出了一些改动﹐把故事的时空伸延不少﹐而且在歌颂共产党方面更是不遗余力(讽刺的是﹐导演石挥后来却被打成右派)。加盟共产党的人物如”我”的儿子(李纬)和开明的学生领袖(沈扬)都十分正派﹐说话也充满气概和大义﹐相反﹐国民政府的官僚不是蛇头鼠眼的贪官﹐就是庸碌无能的冗员﹐形像完全负面。当然﹐这种两极化的对比可能比较简单儿喜﹐也可以说是影片说服力比较弱的一环﹐不过﹐撇除这个政治宣传的成份﹐影片对于清末民初的腐化官僚制度﹐还是有颇为尖刻到肉的鞭挞﹐难怪影片在当年上映时不但大受欢迎﹐也获老舍认同﹐而没有出现像今天电视剧版本一样﹐不仅未能获得观众喜爱﹐更被老舍的后人口诛的尴尬。

  “我”在片中的悲剧收场﹐虽然也可以看成是他自己处事无力﹐逆来顺受的被动结果﹐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会发现有很多事情其实都不是在他能力范围可以控制得到。例如片初说他当了巡警数年后刚刚升职﹐却又立刻被降级﹐原因不外乎是因为官僚子弟凭着群带关系获聘高职﹐所以在他之下的警察都连带地降级迁就﹐这就不是他能够做任何事去改变结果的事实。”我”面对日军和战后同胞的欺凌的份外无力﹐也很无可奈何﹐因为他既不懂又欠缺能力攀附权贵。所以﹐这与其说是他个人的软弱﹐还不如把之看成是整个社会阶级制度的腐化所带出的流弊。他的无能是”不能”而非”不为”。

  显而易见地﹐”我”的角色就是蚁民的代表。他”不能”而非”不为”的遭遇正正显示出最低层的百姓在这个权力政制下的无力。而从片中那个汉奸贪官在战前和战后都能平步青云可见﹐人们对于这种腐化的制度都以近乎理所当然的态度对待﹐大家也见怪不怪。所以﹐这种种不公平的状况其实不是突然形成﹐也非朝令夕改能够消除﹐因为这实在是类积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的”产物”。推而广之﹐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的话﹐会发现影片的鞭挞对象不仅是清末民初的社会制度﹐编导要讽刺的﹐应当是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体制的缺憾﹗

  自导自演的石挥由二十岁演到六十岁都头头是道﹐举手投足充满草根味道﹐单是眼神便充满无限感情﹐难怪被喻为中国影坛头号演员。演他儿子的李纬也是杰出的演员﹐影龄甚长﹐从四十年代的《小城之春》到九十年代的《菊豆》也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虽然影片和原著略有不同﹐政治宣传的信息亦有点老土﹐然而编、导、演皆有高水平的《我这一辈子》始终是中国影史上的佳作﹐非常值得一看。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