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门影评(1971)
《精武门》(1971)讲述陈真(李小龙)从外地回国,得知师父霍元甲被日本人毒杀,于是为他报仇。当然,剧情并不是此片重点,它只不过是为了制造籍口让李小龙大显身手吧了。李也没有让观众失望,水银泻地的功夫动作令人看得叹为观止。拳拳到肉之余也做到赏心悦目。
老实说《精武门》拍得不够妥善,剧情节奏不快、爱情线描写简单。以一出剧情片的标准来看,也许此片并不是十分圆熟的作品,但说它是李小龙电影中最大快人心的作品实绝不为过。虽然它的制作规模比较细,或许只比《唐山大兄》高,场景也不多,但是论娱乐性和感染力,却比李小龙的其他作品更突出,亦难怪当年会大受欢迎。
在李小龙的明星效应下,就其娱乐性和感染力,精武门在当年能轰动一时。自《唐山大兄》后,李小龙一炮而红,巨星地位渐得确立,单是其威名已经可以说是票房保证,加上其身体状态正值巅峰,演技亦不乏独特之处,吸引观众入场不难。而且,李小龙朔造了新中国热血男儿的雏型,重建中国自晚清以来鲜有出现的强男形像,自然为年青一辈追捧。更重要的是,他差不多每一出戏的坏人都是外国人,例如《精武门》的奸角是日本人,《唐山大兄》的是泰国华侨民族败类,《猛龙过江》是意大利人等,李小龙把外国人或者民族败类打得落花流水,满足了香港甚至中国年长一辈,他们在现实世界曾经备受伤害蹂躏的身心得而在电影中得到修补救赎,崩溃的民族形像和自信心获得重建。
说到其娱乐性和感染力,《精武门》重武轻文,虽然文场戏不算十分可观,人物的关系也描写得不太出色,但武打场面实在拍得非常刺激过瘾,犹其公园教训日本人和到日本道场捣乱逼日人食纸几场最振奋人心,感染力对于年青或年长一群都甚强。正如前述,香港在二次大战曾受三年零八个月之苦,虽然相距电影推出电影三十多年,但不少当年深受战祸逼害的人还在人世,在电影看见李小龙大肆教训日本人,甚至逼他们食纸,自然会有大快人心的感觉。对于比较年青一辈,李小龙的英雄形像和男儿气慨在唤醒低落的民族尊严和士气方面也起一定的正面作用,片中一句“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便甚有意味。
《精武门》在七十年代的成功,除了把香港电影和中国功夫带到世界外,更重要的是,李小龙令到中国人自清代中叶以后可以再次自豪地抬起头来。所以说,李小龙的贡献除了是对于香港电影界外,更是民族性的。他本身实是现代中国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