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潜伏》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影响力

发布时间:2022-11-17 19:00:46

      我认为潜伏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人物的塑造,潜伏里的人物不是平面的,是立体的,它让观众看到的人物是一个个骨架 血肉 灵魂的真实人物,正面人物也有狡黠阴险的一面,让人为之颤栗;反面人物也有善良人性的一面,让人为之动容。每一个人物都有十分鲜明的性格特点,是站长的明哲保身,是余则成的老练世故,是李涯的执着敬业,抑或是翠平的善良率真,都显得那么耀眼、个性十足。除了成功人物塑造,还想说下潜伏的艺术表现手法。
      其一,黑色幽默。
      潜伏里有很多的幽默运用夸张、讽刺的手法来表现。如:三个人在站长办公室打赌,这种非语言性的表演,不加语言的粉饰,只靠表情、神态和动作来表达人物的心理变化,李涯和站长那么若无其事地结果余则成的100W,然后顺势塞进口袋,三个人心照不宣的场景真的很到位,让观众看的时候心里偷着乐。我不知道姜伟是不是在借古讽今,讽刺现实社会的势力和浓浓的铜臭味。我只知道,对于站长他们来说,这个讽刺很犀利,很尖锐。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给人以深深的反思。我个人最喜欢的黑色幽默要数斯蒂庞克那段。不得不佩服冯恩鹤老师的演技,相当棒,一招一式都那么到位,把一个站长贪婪、老练、圆滑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上最后余则成走后,唱着京剧打电话问价格的那段点睛之笔,真是神了!很多谍战剧把观众当傻瓜来演,潜伏不是,它尊重了观众的智商,它让观众觉得,潜伏就是一堆人在观众面前耍小把戏,它把自己看的很渺小,却抬高观众的视角,从而让观众有种优越感。
      其二,细节刻画。
      这也是潜伏成功的一大催化剂。比如:余则成和左蓝相会,余则成走后,左蓝拿起余则成拿过的被子,去感受他留下的余温,恰恰说明左蓝对他的爱有多深。再比如:机场余翠相遇,翠平想要过来与余相认,余责成轻轻地一个摇头,眼睛里充满复杂的神情,那是一种将激动、惊讶、欣慰、紧张、无奈糅合在一起的情感,难以言语,不可名状,估计只有余小眼自己清楚个中滋味。再比如:最后那个GD接头人对余说:“我们已经正式接受你为GCD员”的时候,余没有欣喜和激动,只剩下无奈、苦笑和茫然,他望了望窗外,然后面无表情地说,“我会奋斗终身的。”我想,这个时候的他,再也提不起当初劝晚秋去延安时的热情和斗志了,他再也说不出“站在一列雄壮的队伍里,高唱着战歌,去改变整个全中国."这样的话了。
      是啊,他本是一个平凡的监听员,曾经以为,革命就是抗日,所以他入军统。他并不是天生就那么城府世故,他也曾天真地以为和平会如期而至,也曾单纯地期待和左蓝一起的柴米油盐的生活,若不是战火的无情,他也可以为心爱的人送上一碗红糖水,粗茶淡饭,足矣。然而,为了信仰,他必须成长,必须那么义无反顾地让岁月褪去他的青春,必须那么毫无抗争地向命运妥协。有句话说得好,最大的悲哀绝不是命运不济,而是无条件地妥协,接受。就像《家》中的觉新,一直觉得,他们都是时代的殉道者,最最悲剧的角色。李涯多少是活出自我的人,而余则成不是,他没有自由,只有组织,整日生活在高压的日子中,和每个人演戏是他的主旋律,不要斥他的阴险、狡诈、世故,这是时代弄人,由不得他,他的成长是一种悲剧。怀念真实的余,那个有着孩童般笑脸的男人,被翠平拉着横着走的男人,在翠平说完“余则成大鸡蛋我煮你”后,笑得前俯后仰的男人。

       几个月以来,一切有关潜伏的东西都让我热血沸腾,激动万分,它“真”到让我有种回到1945的感觉,剪不断,理还乱。如今,潜伏也已经抱得三座奖杯,至此,让《潜伏》走进永恒,永久珍藏。我不知道姜伟拍潜伏要宣扬的主题是“歌颂对信仰的忠诚”还是“职场厚黑”,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潜伏》让我们懂得生活,如何生活,让我们去思考生活的意义,思考信仰何在?去正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平年代,信仰缺失。《潜伏》醍醐灌顶般地唤起人们对生活最初的思考,扫除了世纪末的浮躁和不安,激荡起了70后80后甚至90后对信仰对理想的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对于90后来说,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他们生命里是一个空白,生活在改革开放新时代,很多早期的奋斗史都鲜为人知,而把先辈的的这种浴血奋战换来的新中国的这种斗志流传下去,给下一代,给下下一代,是非常有意义的。我想这是《潜伏》最大的影响力。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