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桃姐》影评:淡然刻画的人情味

发布时间:2024-08-25 15:48:27
为了宣传即将上映的《桃姐》,今天第一次看见许鞍华。这位年近60的女导演与她的作品一样,爽朗、平易近人,能够低姿态、真诚地与观众倾听交流,同时高姿态地表达精妙的洞察与观点。

说回《桃姐》,许鞍华坦言,在这部电影里,她有用心地布局了一些对生活的调侃的段落,增加了一些趣味性,只为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影院感受这类讲述温情的简单故事。无论如何,希望这部电影获得更多的票房。

《桃姐》与《天水围的日与夜》一样,都着笔于一个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生活,折射香港社会变迁下平凡大众的不平凡情感。桃姐这位角色的背景,源于是上世纪70、80年代香港很常见的“马姐”,她们是常住家庭中的佣人,一辈子为主人打理起居饮食。原本,清末民初,大批顺德自梳女来到港澳及南洋打住家工,以刻苦耐劳著称,影评加上厨艺了得,在劳工市场上极受欢迎,当时只有大户人家才请得起。她们尽心尽力地打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许多电影或是影视剧中都不乏她们的身影,经典的形象为白衣黑裤,还有两条长长的辫子。

片中的桃姐,常年累月地服务着Roger一家人,看着这个家里有的人离开,看着有的人成长、结婚生子成家立室,事实上已俨然这个家中的一份子,亲情,早已渗透其中。只是,传统的主仆观念就像一张白纸,让日夜一起生活、感情深厚的桃姐与ROGER彼此都还“安全”地站在“主仆关系的位置上。桃姐即使中风住入老人院,各种不适,依旧不敢麻烦这位由她带大的“主人”,小人物的不安全感与卑微的感觉,让叶德娴演出来着实让人心里触动。

然而,导演很擅长地将“主仆”与“亲情“种微妙情感的变化,抽丝剥茧地在细节处展现。主仆二人一起打开老式的木箱,细数承载岁月痕迹的成长道具,童年的一件小事都能让桃姐回忆起来眉开眼笑,即使年过四十,Roger的同学朋友还都记得桃姐教的顺口溜,记得她煮的饭菜,这种亲近,就连亲生母亲,都难以企及。

有人交代不能剧透,好吧,就说这么多。这片子就是这样不用力、不刻意,用一种类似太极推手式的迂回、铺垫,就能让人看见内敛的情感如何灿烂地鸣放。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