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血色将至》影评:贪婪的美德

发布时间:2024-07-29 13:08:44
如今作为世界第一超级强国,美国的风姿让全世界羡慕,每个国家都在模仿美国,美国的文化,美国的价值观和意志伴随着其璀璨的光彩变成了某种无形的标杆或者主导潮流。和东方政治主导的文化不同,美国从建国起就是以经济为重的,政府多数情况下是十分微小和受限的。回顾美国短暂数百年的历史,每一次突飞猛进,经济的迅猛发展,无不是建立在贪婪丑恶之上,美国的历史,就是一部贪婪罪恶演化的历史。从荷兰、英国等列国的殖民掠夺和互相争斗,到印第安人的驱逐杀戮,到美国独立,到贩卖黑奴,再到逐渐统一北美,墨西哥战争,淘金热,石油热,之后的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财到之后美元的全球金融霸权和世界殖民,寡头的世界入侵垄断……光辉之下,有着诸多见不得人的黑幕和丑陋。

美国著名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一直就是一个对这种人性恶,对美国黑暗文化十分敏锐的人,《血色将至》就是这个主题最为杰出的代表作。

影片的历史背景是上个世纪之交的美国南部石油热潮,无数疯狂的人们都像赌博一样去挖掘开采石油,有的人一夜暴富,也有的人迅速破产。电影从两条主线展开,主线是石油大亨普莱文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石油工人通过各种无耻的欺瞒卑鄙手段崛起的过程。另一条线是地区的小牧师埃里借着宗教扩张不断膨胀自身欲望,最终覆灭崩溃。两个人漫长荒唐的人生,充满了斗争、博弈、欺诈和暴力;合作、纠缠、利用和仇恨。以小见大,最终展现出了那段黑暗荒诞的历史全貌。

如今的美国加州,已是繁荣平和了。不过曾经它却是一个荒芜苍凉之地,通过无数普莱文和埃里这样充满野心,道德沦丧的人的贪婪的洗礼,才有了这样的繁盛。“血色将至”本是一个圣经的寓言,审判即将到来之时,天降血色,是为上帝的警醒和愤怒。“血色将至”作为影片的题目,也就是在讽刺这段历史,这种发展就是将自身送上上帝审判台的罪恶捷径。

普莱文代表的是金钱的力量,而埃里代表则是精神宗教的力量。通俗的人世价值观里,宗教总是在想法设法的抵制人性的堕落,金钱的腐蚀。但是,由于金钱和宗教都是由人本身来操纵的,影评其实本质还是人性的博弈和争斗。安德森信奉的是人性恶,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外表和借口,都不过是人性恶的不同体现罢了。所以,普莱文一直力图逼迫卑鄙的躲在宗教神圣外衣后面的埃里亲口向上帝承认自己是多么无耻和虚伪。

两个人本质上是互相利用却又十分看不起对方的。普莱文厌恶埃里毫无能力,只会借着上帝的幌子欺骗愚昧的百姓为自己谋取权势;埃里看不惯普莱文毫不敬神却还能明目张胆的伪善暴富。普莱文希望借用埃里的宗教影响力来获取石油开采,俘获人心;埃里则想要钱来扩张自己的教会和自身权势。两个人有过几场十分精彩的对手戏。一开始是普莱文对埃里因为儿子的事情拳打脚踢。然后在拿地的事情上,普莱文不得不向埃里低头而加入教会,埃里借机狠狠抽打普莱文。最后是埃里的破灭,结局里与普莱文的最终博弈失败,而因此丧命。

整部电影浸满了黑色,一如漆黑的石油一样,就是人性黑暗的象征,血色将至便是末日将至。凛冽的火焰等与这层漆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带来了绝望而深邃的视觉效果。两个人的人生里,没有亲情,没有家人,没有真诚,没有爱,没有奉献,整个人性都被绝情的贪婪所吞并,被冰冷的野心所腐蚀。最后虽然普莱文活了下来,却只剩下了深深的绝望和寂寥的人生——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死亡。代表精神的神父肉体毁灭了,代表物质的商人精神破碎。

两个人物的塑造无疑是全片的核心,这不是依靠剧情来维持电影,而是依靠人物,人物维持了剧情,从而构建了电影。两个人关系的发展,既是揭示贪婪主题的主线,也是充满张力的戏剧的骨架。

当然,如果刻意隐去两个人那些丑陋的本质,而只以外表来判断。普莱文就是一个优雅的慈善家大商人,埃里就是一个天启的神圣牧师,都会是名人,是众人追捧的偶像。这也是这部电影另一个暗示所在。我们生活的时代,究竟是以什么为根基,什么为价值核心构建的,值得每一个人去反思。是的,我们就处在一个“血色将至”的时代,贪婪已经成了成功的代名词,这种可耻的奋斗方式早已成了一种美德。

本文来自芒果秀影评网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