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甄嬛传》影评:创作态度是电视剧成败的决定因素
发布时间:2019-09-01 23:28:37
创作成败的决定因素不是题材,而是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态度和思想艺术水平。近来,一些观众和评论家对荧屏上出现的“后宫热”现象提出批评,最终目的不是要取消这类题材,而是反对这类题材创作中的低俗化倾向和违反创作规律、“一窝蜂”跟风的做法。
重要的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宫廷生活题材的创作也是如此。从指导思想上讲,成败的关键在于创作者是用历史来解释后宫加权谋还是用后宫加权谋来解释历史,是想用先进文化感染人还是靠感官刺激和庸俗趣味赚收视率。在笔者看来,观众批评的那些后宫剧都有如下几个共同点:一、无视历史真实的基本要求,随意颠覆编织重要历史人物的整体定位和相互关系,随意篡改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氛围营造中常识性笑话不断,还硬把一些当代时髦话语塞进古人嘴中。二、完全抛开对社会基本矛盾和当时历史主题的揭示,主要用后宫的感情波澜和权谋较量去解释历史的发展变化,把中国历史写成了一部权谋史。三、无批判地甚至是以玩赏的态度去展示、美化后宫生活中的争风吃醋和阴谋权术,格调低下,为吸引眼球而自觉不自觉地宣扬了腐朽的人生观。对这样的作品难道不可以提出批评和商榷吗?
正在播出的《后宫甄嬛传》则与之不同。首先,作者的创作态度是认真的:一是对原网络小说的改编中,不仅增加了具体历史背景的交代,而且从总体上对封建皇权和后宫生活法则采取了一种批判姿态;二是主要人物都不是简单的欲望符号,而是被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加以把握,该剧主要用人物情感经历的精彩展现去吸引观众,而不是搞低俗的感官刺激;三是在历史场景、历史氛围的营造上不惜工本,狠下功夫,拍得很精彩。从完成片的精神文化内涵来讲,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其一,通过主人公甄嬛和几个姐妹被选入宫后人生经历的生动呈现,真实反映出封建皇权下的选秀制度和六宫制度,不但是封建的最高统治者对美丽资源霸权性地占有和垄断,而且是对女性青春生命的扼杀,是对生命尊严的践踏。
其二,围绕着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在两难选择中要么被杀死冤死,要么变成迷失自我的心狠手辣的权谋家的描写,既揭露了后宫争宠如何扭曲人性的过程,又彰显出无论怎么斗来斗去也无法从整体上改变她们悲惨命运的结局,因为后宫权谋和斗争都动摇不了皇权制度的根本。
其三,剧中甄嬛、眉庄等追求真爱的人生理想的破灭告诉观众,后宫文化土壤生长不出真正的爱情之树,想在皇帝外偷尝爱情禁果不仅会冒生命危险,还得把秘密永远埋在心里,结束后宫悲剧的惟一方法就是彻底地埋葬皇权。这是该剧主要的文化批判意义所在。
在笔者看来,该剧也有些值得商榷之处:在重要历史人物的描写上,比如弘历的在场年龄写的太小了,结尾处争论他能否登基的那场戏也缺少历史依据;虽贯穿着批判视角,后宫明争暗斗的戏还是写多了、写细了。此外,台词中对专制制度吃人本质的更有概括力的批判还是少了些。这几方面如能做得更好,全剧的历史美学会更坚实。
重要的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宫廷生活题材的创作也是如此。从指导思想上讲,成败的关键在于创作者是用历史来解释后宫加权谋还是用后宫加权谋来解释历史,是想用先进文化感染人还是靠感官刺激和庸俗趣味赚收视率。在笔者看来,观众批评的那些后宫剧都有如下几个共同点:一、无视历史真实的基本要求,随意颠覆编织重要历史人物的整体定位和相互关系,随意篡改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氛围营造中常识性笑话不断,还硬把一些当代时髦话语塞进古人嘴中。二、完全抛开对社会基本矛盾和当时历史主题的揭示,主要用后宫的感情波澜和权谋较量去解释历史的发展变化,把中国历史写成了一部权谋史。三、无批判地甚至是以玩赏的态度去展示、美化后宫生活中的争风吃醋和阴谋权术,格调低下,为吸引眼球而自觉不自觉地宣扬了腐朽的人生观。对这样的作品难道不可以提出批评和商榷吗?
正在播出的《后宫甄嬛传》则与之不同。首先,作者的创作态度是认真的:一是对原网络小说的改编中,不仅增加了具体历史背景的交代,而且从总体上对封建皇权和后宫生活法则采取了一种批判姿态;二是主要人物都不是简单的欲望符号,而是被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加以把握,该剧主要用人物情感经历的精彩展现去吸引观众,而不是搞低俗的感官刺激;三是在历史场景、历史氛围的营造上不惜工本,狠下功夫,拍得很精彩。从完成片的精神文化内涵来讲,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其一,通过主人公甄嬛和几个姐妹被选入宫后人生经历的生动呈现,真实反映出封建皇权下的选秀制度和六宫制度,不但是封建的最高统治者对美丽资源霸权性地占有和垄断,而且是对女性青春生命的扼杀,是对生命尊严的践踏。
其二,围绕着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在两难选择中要么被杀死冤死,要么变成迷失自我的心狠手辣的权谋家的描写,既揭露了后宫争宠如何扭曲人性的过程,又彰显出无论怎么斗来斗去也无法从整体上改变她们悲惨命运的结局,因为后宫权谋和斗争都动摇不了皇权制度的根本。
其三,剧中甄嬛、眉庄等追求真爱的人生理想的破灭告诉观众,后宫文化土壤生长不出真正的爱情之树,想在皇帝外偷尝爱情禁果不仅会冒生命危险,还得把秘密永远埋在心里,结束后宫悲剧的惟一方法就是彻底地埋葬皇权。这是该剧主要的文化批判意义所在。
在笔者看来,该剧也有些值得商榷之处:在重要历史人物的描写上,比如弘历的在场年龄写的太小了,结尾处争论他能否登基的那场戏也缺少历史依据;虽贯穿着批判视角,后宫明争暗斗的戏还是写多了、写细了。此外,台词中对专制制度吃人本质的更有概括力的批判还是少了些。这几方面如能做得更好,全剧的历史美学会更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