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桃姐》影评:许鞍华的经典

发布时间:2022-06-13 05:55:51
许鞍华的这部作品不是异类,是经典。

期待已久的这部《桃姐》观后感觉很奇妙。在观看之后,评价之前。于是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好电影是由什么因素构成的呢?

答:好故事,好演员,好情感。很显然很欣慰,这些都在《桃姐》之中。

改编自真实故事的《桃姐》,终于展示了一些很多年来大银幕上的华语电影所缺乏的东西。比如打动你时,温润入骨代替了煽情催泪。更比如故事过后,更多的是银幕下的思考而非题材上的争议噱头。这实则并非进步而是“还原”。许鞍华这种“还原”是在展示电影的本质,也在提醒我们,电影所拥有的一直以来逐渐被娱乐代替的功能——“记录”。

于是因为拍摄手法上的冷静与克制,一个温情故事得以脉脉讲述。手提摄影机大部分时间,犹如躲在角落,窥视着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刘德华,和已化身桃姐的叶德娴。这延续自《天水围的日与夜》的记实风格杀伤力极大,比起很多影视作品主人公离去时角色哭得死去活来的面部特写,影片甚至通篇并未出现主人公泪流满面的镜头,但却依旧让观众的泪无声滑落,这种高明实属难得。

当然,既然谈到记录。就需要细节支撑。影片的剧本很扎实,举一个例子即可说明这种细节的完美程度,那便是老人院这个场景的塑造过程。比起你可能会想到的一张张衰老的脸庞的特写,和迟缓的步态。有很多东西未想未见却有力。每一天清晨到来时,老人在这个“小社会”中的舞蹈与太极,仿佛无声的最后舒展,演绎着海报上那句“末日之前温暖你”中“末日之前”每个老人的态度。而除此之外,也展现了不那么完美的且微妙的关系。桃姐在和同龄人相处时,影评你能感觉到他们的无奈与偏执。而这一切终究化为等待:等待亲人,等待节日,等待时间的流逝。而最终,在等待尽头的流逝掉所有的光阴。这个过程中,许鞍华找到了等待这件事的痛苦与快乐。说痛苦,等待的最不幸便是空欢喜一场,于是等不到亲人的老者带着痛苦走,说快乐,是因为即将到尽头,他们化为孩子一般苦中做乐。这以秦沛扮演的角色坚叔最为鲜明。最后,他们也在那些同样孤独的老人身上,从彼此的交往之中找到归属。

当你认为许鞍华在展现痛苦时,她留下点滴欢乐。而当你觉得一切释怀后,疾病又因岁月的魔力不请自来。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拉锯构成了主题向前跑,但观众认同过程上的矛盾,待这矛盾延续到银幕之下,即成反思。

当观众看过电影后,能思考老人晚年左右摇摆生活的现状,并最终判断生活中的长辈应该安享天伦之乐后,这部电影便更是取得了现实意义上的成功。

所以说,《桃姐》虽是文艺范儿,且室内戏多多,配乐都是点睛之笔省之又省,但却因为这一直吸引观众的题材诠释过程非常吸引人。人们在不断的猎奇老人世界后,迅速被代入情境之中,想银幕下自己的父母,甚至想象自己的晚年。而如果这般悲凉贯穿始终,电影便会失去反哺的意义,成为说教。好在许鞍华也给了影片一些并不生硬娱乐效果颇佳的元素。比如各路导演和明星的客串,就很富有彩蛋的效果。华仔能量之大由此可见一斑:老一代如罗兰,业务上往来有徐克和洪金宝,新人如宁浩。且那段带上于冬的监制导演大PK的戏再次用电影自嘲了电影,很是不错。至于配角内地演员如秦海璐的知性和演绎到位,更是为影片加分不少。除去好友圈,如何展现刘德华扮演的电影监制这一角色,则使用了“生活中的刘德华”这个很好的切入角度。他那每次外出必遭遇错认的“老土”装扮更是引发了很多笑声。也让人感叹许鞍华作为女导演的良苦用心和细腻得当。经此一片,刘德华与刘青云在金像上的影帝之战变得富有悬念起来。后者在《夺命金》中演绎落魄混混同样出色,二人无论谁胜出都不会令人意外,是真正的势均力敌。

至于叶德娴,这次她奉献了一种教科书般却又学不来的表演。桃姐这个角色有太多被值得记住的好:比如细致入微的照顾和忙碌,以及家中一尘不染的习惯;比如再次回家与华仔找出旧物的那段对话(休息这一段道具的效用已达到最大化);再比如每每收到主人家中馈赠时都全力谢绝的俭省与良善。是的,没理由,没质疑,没悬念,她就是影后,她就是桃姐。

所以说,许鞍华因何能在《天水围的日与夜》中激活鲍起静?能在《得闲炒饭》中让周慧敏出山?这部《桃姐》让叶德娴封后?只因她一直在拍摄最美的女人们。而回到文章开篇,这个至今未婚,香港未买房的女导演不是异类,因为她制造经典,必然与众不同。

去看《桃姐》,只因这部戏献给每个人的明天。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