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江湖恩仇录》评论:用二十年的时间熬成了经典

发布时间:2022-01-12 22:48:19
据不完全准确考,《江湖恩仇录》诞生于1991年,距今已十九年。十九年,比杨过和小龙女分别的时间还长三年。有人称《江湖》是有史以来最烂的武侠电视剧,即使此言有夸大之嫌,但其烂片的地位似乎已经被定论。笔者中学的时候,正是该片热播的时候,当时可看的节目选择不多。所以有幸观摩了一部分,记得当时笑的不行。之后在学校嘲笑前一天播放的该片中的雷人场面成了我们班同学的一项重要课间娱乐。

“烂片”的恶名它背负了近二十年之久,不是没有原因,《江湖》确实有较明显的烂片的表象。首先这部片的出品不是一帆风顺,不知道是不是资金的问题和有关方面的干涉,该片途中经历了更换导演和主要演员,导致因为导演不同引起的前后风格大变异,甚至某些情节也前后不搭,产生了很多令人捧腹的笑料。其次是拍摄技术上的缺陷,作为中国大陆第一部古装武侠的探索之作,创作人员的技术和经验都有明显的欠缺,虽然演员都有武术的功底,但似乎没有专业的动作指导设计动作。估计拍武戏时,导演让机器架在一边喊声开始,剩下的全靠演员自己发挥了,所以武打动作显得生硬粗糙,经常发生拳脚打到人时浑然不觉,没打到人时却飞出老远,拟音则完全不理画面,只顾自己哼哼哈哈砰砰乓乓一片。第三点是老掉牙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基本不是情人就是仇人,或者既是情人又是仇人,或者本来是仇人后来变成情人等等…除此之外,该片还有不少逻辑上的硬伤。但表象终究只是表象,而我辈就是要通过表象发现其不凡的本质,如同在一块顽石中发掘出璞玉。

起因在前不久,我再次从网上看到了该片,出于重温一下旧日回忆的目的,进去看了一眼,但这次居然大吃一惊,该片在我的旧有印象中来了个大转弯,吸引我竟然从头到尾看完了。在经历了现代影视剧各种花哨、华丽的武打动作,光怪陆离的镜头和电脑特效已经导致视觉疲劳之时,《江湖恩仇录》那简约、清新的风格一下子显得卓然不群,如同一缕清风拂过心灵,该片演员朴实的表演风格,完全不同于现代武侠剧中角色爱耍帅、爱摆酷的德性,而且表演相当准确到位。简单的情节,恩怨分明的人物关系,绝对不伤观众的脑细胞。难得的是,该片几乎全部是自然取景,不论室内室外,都是真实的场景,绝非布景和搭的模型,风景如画的场景令全片增色不少,一些过去觉得雷人的地方现在忽然发觉其实也没那么不堪忍受,甚至某种程度上还使该片具备了一种另类娱乐性。该片情节之离奇,想象之大胆,完全超越了当时的观众所能接受的程度和欣赏的水平,应该说,他就是一部为二十年后而生的剧作,他注定只能在时光沉淀中升华。在这里,试举几个《江湖》中体现的特别优秀,甚至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仍然非常难得的亮点:

人物篇:

提到《江湖恩仇录》就不能不说女主角向春花,这个角色绝对是《江湖》中塑造最成功的角色,是全片的灵魂,不仅如此,她甚至可以称为有史以来武侠剧最佳女性角色。很多人嘲笑过这个女主角的名字,认为太土,太俗。但这个名字很对,我们认为土也好,俗也好,都是站在今天的审美角度上,并没有站在古人的情趣上。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是中国古代女子用的最多的名字之一,而且是很雅致的名字。我们看三言二拍,里面女性的名字也大都是些巧儿、淑珍之类的,这至少说明该剧的创作者是很尊重中国文化传统的,并没有按现代人的口味乱起名字。此外,这个角色的外形也很准确,不仅非常漂亮,而且是那种脸型稍圆润,下颌略尖,用词语来形容就是杏眼桃腮,樱桃小口,是真正中国传统美女的典型形象。而现在的古装影视剧中充斥着太多受西方审美文化影响的面部轮廓生硬的骨感美女,美则美已,但总缺乏那么一些古典气质。

说回角色本身,向春花具有现在不多见的中国传统女性那种温婉、灵秀的特质,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出巧手纤兮,巧目盼兮的神情。现在很多古装影视剧中的女性角色跟她相比起来,只是穿上了一层古装的外壳,一举一动都完全是现代人。饰演向春花的演员叫陈萍,没太大名气,后来好像也没出什么作品,但从这个角色上能看出她绝对是个相当优秀的演员,是那种从眼睛里出戏的演员,而不是只会靠夸张的表情。例如影片大结局那集,和李小刚分手时的那段戏,更是表现得收放自如具有极深的感染力。尤其在众人送别李小刚的时候,向春花一个人躲在树林里,这时的她已经是一身道姑的装束,趴在一棵大树上眼中含着泪远远地看着,看了一眼又回头,不忍心看,又似乎舍不得不看,虽然这时看不到她的脸,但通过手在树上的动作,准确地表现出心如刀割般的人物内心。除了默默地流泪,没有歇斯底里,没有寻死觅活,仅仅只是一个小动作,就表演得如此传神,简直堪称典范。(后来上网查了一下,陈萍是国家一级越剧演员,果然是名副其实)。

服装篇:

在江湖恩仇录的年代,我们的身边充斥着港片的武侠服装恶趣味,导致我们的欣赏水平严重下降。港剧中那些根本不符合时代、不讲究气候、不合乎身份的,零零碎碎的“混搭风”古装是当时的流行主流,这使得江湖恩仇录中人物能有自己的服装风格显得尤为可贵。刚看到江湖恩仇录的服装,观众可能会觉得眼熟,因为和《红楼梦》、《聊斋》等内地古装大戏几乎完全相同,这相当有道理,因为即使是学武的人,在服装上也不可能会跟一般人不同,不用在不打架的时候也成天戴着护腕,拿着兵器,蹬着个骑马才会穿的厚底靴子。另外,人物的发型也很精致讲究,比如向春花本来的发型带一排留海,而成亲的当天,留海就不见了,符合古代中国女性成亲后“开脸”的习俗。

但是,可惜的是这个优点《江湖》没能坚持很久,据说在前两部播出后观众反映较一般,估计制片方认为这种朴实的风格不符合观众的口味,于是在第三部开始换了导演和男主角,相应的服装道具武打设计等等风格全部为之一变,人物的服装一部分人开始向港台风格靠拢,另一部分人则向少数民族倾斜,道具不再是我们平时见到的正常物品,开始大量出现各种烟雾、塑料花、火腿等物品,武打场面开始用慢格拍摄,并大量动作重复,人物开始脱离地心引力甚至改变光学原理。使该片前两部建立起来的写实风格荡然无存变得更像西游记、封神榜之类的神话故事。这种改变属于典型的画虎不成反类犬,但是在当时的整体风气下,也是向恶俗不得已的妥协,如果能坚持前两部的风格,该片不至于获得如此多的恶评,早已成为《聊斋》、《儒林外史》、《庚娘》、《杜十娘》一样的经典古装剧情片也未可知。不过,有些网友认为,从这一部开始,就已经不是《江湖恩仇录》,而是另一部戏《金顶神功》了。

情感篇:

《江湖》中另一个亮点是李小刚和向春花之间的感情,和一般的武侠剧不同的是,主角向春花是个已婚的女子,虽然丈夫在洞房之夜被害死,但已经行过夫妻交拜之礼节,按古代的理法,这已经算成了亲。所以,向春花是以一个寡妇的身份和男主角展开一段新的恋情,纵观史上诸多武侠大剧,如此大胆脱俗的安排几乎再没有第二部,(再次佩服该剧主创)。和某些影片男女主人公莫名其妙就爱的死去活来不同,该片中两人的感情绝对是慢热型,即使在前两部结束,经过一系列的男主角英雄救美、同生共死、甘苦与共,两人依然只是成为同门师兄妹,以礼相守知己相交。尽管向春花死了丈夫,但在古代一女不事二夫的习俗下也是至少要为丈夫守节三年的,感谢编导没有让二人立即眉来眼去,这使得这段感情多了一些时间的积淀,厚积薄发才更有说服力。该片中两人的男女之情在峨眉同门相守时慢慢产生,在向春花脱衣给李小刚疗伤之后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在两人行走江湖的过程中渐渐达到不离不弃,一步一个脚印,做足了铺垫,非常清晰有条理,丝毫不给人突兀的感觉。这些扎实的工夫也在之后两人生离死别之际爆发出的情感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这段离别戏在所有影视剧同类情节中几乎好到后无来者,也让人怀疑中国电视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制作技术是进步了不少,但演员的表演功力是进是退还未可知。以下是引用某网友描写的该场景片段:

李小刚答应黑白教教主南山秀的婚事后,娇娇又哭又闹,向春花沉默了,娇娇闹得不行了,她才一面流泪一面劝说娇娇。电视画面再一转,李小刚在找向春花与娇娇,向春花站在山顶上。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难受时想在大山深处大喊大叫发泄一番。此时的向春花也是伤心欲绝,只是她没有大喊大叫,她只是默默地站在那,是想自尽还是在眺望远方我们不得而知。李小刚发现了她,飞身上来,向春花默默地看着李小刚,想责怪吧?又不舍得责怪,也不该责怪。所谓“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就是这种场景了。向春花终于哭了,她与李小刚拥抱在一起,李小刚向她道歉说对不住她。向春花泪流满面哭声说道“你这是为了拯救武林,这几年来我们几乎形影不离地在一起,你是我心中的神灵,你是我的精神支柱,我的的确确离不开你,你是我唯一的亲人……为了武林的安危,为了以后再也不出现相互残杀的局面,我……我支持你这么做。”

向春花一直是一个含蓄、内敛的传统女性角色,类似的情感爆发和表白在剧中从未有过,但是从头看到这里的观众听到此处心中绝不会无动于衷,因为向春花的经历堪称苦命,刚开始就死了父亲,一直以来的人生目标就是报父仇。新婚之时丈夫突然又被暗害暴毙,这之后经过和李小刚的生死与共,后者已经是她生命的全部,现在这个唯一的亲人又要被人夺走,到这里内心全部的感情终于爆发,成为对两人感情的一个最后注解,实在是催人泪下阿。

如果换了是我,管他什么武林的腥风血雨,宁死也要和春花这么善良可爱的妹妹在一起,可是大侠就是大侠,觉悟非我等能比,他的幸福甚至生命都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而是属于整个武林的,爱上这样的大侠,就只能青灯佛卷,孤独一生了,真是杯具。

有些东西,注定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显出它的光芒。尽管埋没了二十年,但是金子迟早会发光。深为当年的少不更事惭愧,竟然没有早点理解该剧如此奇妙的构思,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它思维跳跃但逻辑严密,它情感超越世俗却如此真挚,我终于发现,该片并不可笑,可笑的是一直在笑话它的观众。

本文来自芒果秀影评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