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谈谈凯文》影评:风格化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4-07-03 17:51:04
人格方面的铸就往往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先天性的遗传基因,另一个是后天生活环境的完善和教化,一旦全面的探讨这一类问题,大多都会陷入到一种沉闷而严肃的氛围中,从而会消磨掉一些因需深入思考而引发的兴趣和好奇心,但电影《我们需要谈谈凯文》的出现,却为此打开了一条十分新颖而独特的道路,在极具风格化的拍摄手法下,虚拟的故事情节中,展开了一段犹如梦魇般的恐怖反思之旅。
影片一开始就披上了一层非常神秘的面纱,像是被死寂般的幽静和阴暗包裹着,有种很深邃的悬念感一直牵引着你,激发出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迫切心情,虽然片如其名具体围绕的事情和导演的意图,大致都能猜出来,但在叙事结构和细节处理上的别出心裁,却还是带出了不少的惊喜,小孩成长的种种问题在电影题材的选取上可以说数不胜数,不过在故事情节的走向上很多都是以结果的产生反推出其原因,营造出巨大的反差,以先入为主的感官冲击作为判断的基准,再慢慢地客观理由化,从而诱发出悲悯的心怀及对社会更为深刻的反思。
但《我们需要谈谈凯文》却是以插叙及倒叙的叙述方式,在过去进行时与现在进行时的相互交替中,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从因(凯文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和果(凯文的妈妈爱娃,潦倒、卑微和悲哀的生活现状)的不断穿插下揭露出了本片最为主要的果(最后凯文残忍的大屠杀),看似混乱不堪的流程安排,却能很奇妙的让人找到前因后果间的衔接点,在脑海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很清晰的条理与链接,这种剪辑方式不但能很好的塑造出意味浓厚的悬念感,增加影片的可观性,还能在各方面的极大反差中制造出强烈的戏剧冲突,使影片丰富饱满而颇具层次感。
风格的体现上,除了剪辑外,另外就是影片中极具特色的配乐和摄影,配乐选得很有心思,主要是以民谣歌曲和中国的琵琶乐为主,民谣歌曲通俗而明快,歌词方面极其贴切于剧情的发展就像一种特殊的旁白,同时也给影片的那种凝重而深沉的意味带来了一丝轻松和缓解,而富有中国传统意味的琵琶乐更是一针见血,影评特别是在气氛尤为紧张母子间的情感处于紧绷或迫在眉睫的状态时,总能恰到好处的加油添醋或锦上添花一番,而这些影片中富有心意的配乐在烘托气氛及表达片中人物情感波动和内心情绪上也都起到了关键性的辅助作用。
摄影方面也很值得一提,红色的大肆铺张与渲染,好似印证了影片关乎血腥的主题,从影片一开始的番茄大会就已在人们的心中打下了铺垫,这一细节的表现也增添了不少的悬念感。另外影片也没有过多的沉静在阴郁的氛围中,并未完全的偏向于写实的风格,而是加了点梦幻的效果,削弱了本片的恐怖因子,不过也加大了最后结果揭晓时的震撼力。无论是剪辑、配乐还是摄影,这部电影都给予了一种全新而特别的视角,除了打造出一条探讨现实的全新思路外,同时也体现出了光影的迷人魅力。
而对于片中几位主角的演绎,更是让人拍手叫绝,我一直都觉得只要是由斯文顿参演的电影,基本没上映就已成功了一半,因为她的实力从未让人质疑或失望过,无论是情绪上的表达或生动的心理刻画,斯文顿总能拿捏得十分精准到位,在片中她更是将一个成功女性的强势自信到一个失败母亲的落魄羞愧演绎得淋漓尽致,而她独有的气质加上出神入化的表演功底更是无人能敌。而扮演凯文一大一小的两名演员也展现出了惊人的表演天赋,那种超出常人的情感掌控更是显得极为的老练和专业,凌厉的眼神尖酸的话语,极其贴切的刻画出了“魔鬼”般的形象,不得不让人为之折服。
除了以上强有力的辅助条件外,最重要的一点还得回到主轴上,这部电影风格化的体现也并未仅局限于电影的技术含量上,在故事的铺成和编排上也很有自己的一套。借用另一片名《凯文怎么了》,影片所要探讨的其实就是这个问题,在以往的很多电影中也许大多都是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孩子的后天教育上,但这部电影却没有刻意的忽略先天这一重要原由,从小就有着超出常人匪夷所思的思考和辨识的能力,犀利的目光加上时不时的语出惊人及对于爱娃的心计都足以说明,当然影片还是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对于凯文现状更加有力解释的后天培养和生活上,也给了观众更为多重性和开放性的思考路径。
对于爱娃来说凯文的出生就像个毫无准备的意外,她根本没有做好当母亲的心理准备,也缺乏身为母亲一般的常识和经验,面对非比寻常的凯文爱娃更是手足无措,她表现出来更多的是排斥和焦虑的心理,不知如何抱孩子,不知如何安抚孩子,不知如何关心孩子,不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不知如何与孩子袒露心扉的沟通,有的只是一味强硬的制止、无意的讨好、无奈的容忍和顺从,回报而来的则是更多的仇恨、痛恶、鄙视和报复,最后只能导致彼此间的隔膜越来越深,直到双方的关系形成一种畸形的扭曲状,从而引发出无法弥补的凄惨悲剧。而凯文对于爱娃的种种恶行,更是让人难以理解。
虽说爱娃并不是个极其称职的母亲,但还是一直努力的想要做好,不至于让孩子如此的深恶痛绝或是培养出一个如此恐怖的恶童来,从反母,反家庭,到最后的反社会,极端的捉弄母亲,伤害妹妹,加上最后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或许是想引起母亲的高度关注,或许是想要卸掉母亲身上理所当然虚伪的责任和习惯,试探出真正的疼爱和关怀,或许是一种恋母情结扭曲变态的体现,又或许是想证明自个某方面的能力,满足自身的成就感,而这些或许可能只是凯文出于一种单纯的想要达成自身的目的或意愿,但在方式的多种选择中,凯文唯独选择了最为黑暗和邪恶的途径,虽然故事本身只是一个虚构的假设,却充满了现实意义,发人深省。而影片也并未一悲到底,最后导演还是留了个扑朔迷离的开放式结局,对于那个拥抱的含义,凯文或许能真正理解了。
本文来自芒果秀影评网
影片一开始就披上了一层非常神秘的面纱,像是被死寂般的幽静和阴暗包裹着,有种很深邃的悬念感一直牵引着你,激发出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迫切心情,虽然片如其名具体围绕的事情和导演的意图,大致都能猜出来,但在叙事结构和细节处理上的别出心裁,却还是带出了不少的惊喜,小孩成长的种种问题在电影题材的选取上可以说数不胜数,不过在故事情节的走向上很多都是以结果的产生反推出其原因,营造出巨大的反差,以先入为主的感官冲击作为判断的基准,再慢慢地客观理由化,从而诱发出悲悯的心怀及对社会更为深刻的反思。
但《我们需要谈谈凯文》却是以插叙及倒叙的叙述方式,在过去进行时与现在进行时的相互交替中,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从因(凯文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和果(凯文的妈妈爱娃,潦倒、卑微和悲哀的生活现状)的不断穿插下揭露出了本片最为主要的果(最后凯文残忍的大屠杀),看似混乱不堪的流程安排,却能很奇妙的让人找到前因后果间的衔接点,在脑海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很清晰的条理与链接,这种剪辑方式不但能很好的塑造出意味浓厚的悬念感,增加影片的可观性,还能在各方面的极大反差中制造出强烈的戏剧冲突,使影片丰富饱满而颇具层次感。
风格的体现上,除了剪辑外,另外就是影片中极具特色的配乐和摄影,配乐选得很有心思,主要是以民谣歌曲和中国的琵琶乐为主,民谣歌曲通俗而明快,歌词方面极其贴切于剧情的发展就像一种特殊的旁白,同时也给影片的那种凝重而深沉的意味带来了一丝轻松和缓解,而富有中国传统意味的琵琶乐更是一针见血,影评特别是在气氛尤为紧张母子间的情感处于紧绷或迫在眉睫的状态时,总能恰到好处的加油添醋或锦上添花一番,而这些影片中富有心意的配乐在烘托气氛及表达片中人物情感波动和内心情绪上也都起到了关键性的辅助作用。
摄影方面也很值得一提,红色的大肆铺张与渲染,好似印证了影片关乎血腥的主题,从影片一开始的番茄大会就已在人们的心中打下了铺垫,这一细节的表现也增添了不少的悬念感。另外影片也没有过多的沉静在阴郁的氛围中,并未完全的偏向于写实的风格,而是加了点梦幻的效果,削弱了本片的恐怖因子,不过也加大了最后结果揭晓时的震撼力。无论是剪辑、配乐还是摄影,这部电影都给予了一种全新而特别的视角,除了打造出一条探讨现实的全新思路外,同时也体现出了光影的迷人魅力。
而对于片中几位主角的演绎,更是让人拍手叫绝,我一直都觉得只要是由斯文顿参演的电影,基本没上映就已成功了一半,因为她的实力从未让人质疑或失望过,无论是情绪上的表达或生动的心理刻画,斯文顿总能拿捏得十分精准到位,在片中她更是将一个成功女性的强势自信到一个失败母亲的落魄羞愧演绎得淋漓尽致,而她独有的气质加上出神入化的表演功底更是无人能敌。而扮演凯文一大一小的两名演员也展现出了惊人的表演天赋,那种超出常人的情感掌控更是显得极为的老练和专业,凌厉的眼神尖酸的话语,极其贴切的刻画出了“魔鬼”般的形象,不得不让人为之折服。
除了以上强有力的辅助条件外,最重要的一点还得回到主轴上,这部电影风格化的体现也并未仅局限于电影的技术含量上,在故事的铺成和编排上也很有自己的一套。借用另一片名《凯文怎么了》,影片所要探讨的其实就是这个问题,在以往的很多电影中也许大多都是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孩子的后天教育上,但这部电影却没有刻意的忽略先天这一重要原由,从小就有着超出常人匪夷所思的思考和辨识的能力,犀利的目光加上时不时的语出惊人及对于爱娃的心计都足以说明,当然影片还是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对于凯文现状更加有力解释的后天培养和生活上,也给了观众更为多重性和开放性的思考路径。
对于爱娃来说凯文的出生就像个毫无准备的意外,她根本没有做好当母亲的心理准备,也缺乏身为母亲一般的常识和经验,面对非比寻常的凯文爱娃更是手足无措,她表现出来更多的是排斥和焦虑的心理,不知如何抱孩子,不知如何安抚孩子,不知如何关心孩子,不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不知如何与孩子袒露心扉的沟通,有的只是一味强硬的制止、无意的讨好、无奈的容忍和顺从,回报而来的则是更多的仇恨、痛恶、鄙视和报复,最后只能导致彼此间的隔膜越来越深,直到双方的关系形成一种畸形的扭曲状,从而引发出无法弥补的凄惨悲剧。而凯文对于爱娃的种种恶行,更是让人难以理解。
虽说爱娃并不是个极其称职的母亲,但还是一直努力的想要做好,不至于让孩子如此的深恶痛绝或是培养出一个如此恐怖的恶童来,从反母,反家庭,到最后的反社会,极端的捉弄母亲,伤害妹妹,加上最后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或许是想引起母亲的高度关注,或许是想要卸掉母亲身上理所当然虚伪的责任和习惯,试探出真正的疼爱和关怀,或许是一种恋母情结扭曲变态的体现,又或许是想证明自个某方面的能力,满足自身的成就感,而这些或许可能只是凯文出于一种单纯的想要达成自身的目的或意愿,但在方式的多种选择中,凯文唯独选择了最为黑暗和邪恶的途径,虽然故事本身只是一个虚构的假设,却充满了现实意义,发人深省。而影片也并未一悲到底,最后导演还是留了个扑朔迷离的开放式结局,对于那个拥抱的含义,凯文或许能真正理解了。
本文来自芒果秀影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