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赛德克·巴莱》影评:悲剧英雄的悲怆史诗

发布时间:2024-08-15 00:59:43
长期以来,文艺片、青春片几乎是台湾电影的代名词,而去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亮相并于5月在内地上映的《赛德克·巴莱》,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对台湾电影的刻板印象。赛德克·巴莱是台湾原住民语言的音译,汉语意为“真正的赛德克”。这部原片4个半小时、内地删减版2个半小时的“史诗”电影,以大量残酷的战争场面和血腥镜头,再现了1930年台湾原住民的抗日斗争——“雾社事件”。该事件是日治时代最后一次激烈的反抗行动,杀死日本人134名,造成日本驻台湾总督撤职。

雾社事件是一曲悲剧英雄演绎的悲怆史诗,《赛德克》通过影像手段还原雾社事件的过程及前因后果,让人在艺术的震撼中得到精神的陶冶与升华。

历史并非完全以成败论英雄。电影中,以莫那·鲁道为代表的抗日反殖的原住民在明知寡不敌众、战胜可能性渺茫的情况下,宁愿战死也不为日本人奴隶。赛德克族人的视死如归、慷慨就义的背后是其坚固的精神信仰,彩虹桥另一端的祖灵是他们追寻的彼岸世界。死亡对他们来说并不可怕,无法出草猎首、无法黥面意味着精神世界的空虚与失落,这其实是雾社事件的深层因素。电影中台湾传统文化的断裂,在现今社会中仍保持着历史的清醒与反思。

某种意义上说,雾社事件并非简单的反抗殖民压迫,也很难用“爱恨”、“正邪”来回顾,这其中饱含台湾原住民的纠结与煎熬,内在蕴含着其独特的生存信仰与族群美学。而导演魏德胜认为,这其实是为心理疗伤的一部电影,电影想帮助人们了解仇恨的渊源,从而才能化解仇恨。

就在前两天,韩寒写台湾的长微博《太平洋的风》被转发近20万次,影评同一时间,导演魏德圣还在各地参加见面会为影片宣传而奔波。但现实是,《赛德克·巴莱》在内地院线被大量撤场。有网友问:“那些光知道转发久仰的太平洋的风的人,风来了,你们接不接?”电影的拍摄历程艰辛,资金匮乏、前景黯淡、困难重重。但其最终高质量呈现,足以说明这是一位有种的导演,带领一群有种的人,为了讲一段有种的历史,拍出的一部有种的电影。对于这样一部史诗级电影,看低它或者唱衰它都不是坏事,至少很久以后你会正视它,对它以及它背后的英雄肃然起敬。那些年的征战,奈何委堕;这些年的遗忘,着实可怖。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