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文化随笔

震撼,为此陌生的爱

发布时间:2019-08-20 09:39:09

  《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初看这篇文章,我感到万分惊讶,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种爱!或许我们都习惯了为受害者而悲伤,,为施害者而愤怒,却独独忘记了,施害者也是一个受伤的灵魂!

  余虹说过,爱有两种,一种是有分别的世俗之爱,另一种是无分别的神圣之爱。而世俗的爱又有两种形式:1、以亲疏敌我区分为基础的爱;2、以善恶是非区分为基础的爱。我们熟悉于这世俗的爱并力求践行,却忘记了一切的生命都有同样的价值。耶稣说:“爱你们的敌人并为那些迫害你们的人祷告。而悼念赵承熙时劳拉所写的:“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确实如此,假如当时赵承熙能得到帮助的话,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人性本善,没有人一开始就想着要报复。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的发生也有他的原因,赵承熙本是有善良之心的,只是有错了方法,正如马加爵。

  33根蜡烛,33个生命。“当那位凶手在开枪的时候,我相信他的灵魂在地狱里,而此刻,我相信上帝也和他的灵魂在一起,他也是一个受伤的灵魂。”牧师的话让我震撼,也不得不让我重新审视我自己爱的观念。在中国,我们都陌生于这种爱,可是,这才是真正的无私的爱。这种爱超越了所有世俗之爱的偏爱与选择,它不以亲疏敌我,义与不义、善恶是非的区分为前提和条件,它爱人如己,爱义人也爱不义的人,爱善人也爱恶人。这正是我们要追求的,虽然陌生,但并不会被遗忘。

  但是,对凶手及其家人的宽容,在美国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精神,对此我表示严重怀疑。美国是一个时刻标榜着“人道主义”的大国,可是它的种种侵略及虐待战俘的行为,我却不敢恭维。美国从1999年悍然空袭南联盟,到2003年大举入侵伊拉克,它甚至置联合国的决定于不顾,毅然出兵,只为道貌岸然的“人道主义”。如果真的人道的话,那么别国人民的生命就这么的廉价,任你糟蹋?还是为了不为人知的目的,铲除异己呢?似乎别人的战争就是不正当的,而美国自己所发动的战争就是维护和平,保卫人民的。多可笑!而美国“误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更是说不过去,堂堂高科技超级经济大国,竞会发生这等“误炸”事件,似乎有点底气不足吧。而更令我们心寒的,却是它虐待战俘的事。自从美国虐待伊拉克战俘的照片被曝光后,我们不得不冷抽一口气。多可怕的炼狱,多残忍的虐待,多侮辱的折磨!难道这就是“自由、民主、人权”的美国?或许这只是对它自己国家的人民而言吧,而对别国的人,只是利益的互动,敌我的区别吧。

  难道这只是对已逝人的一种怜悯,一种宽容?我不得不深思这个问题。枪击事件后,当赵的姐姐代表家人公开道歉后,马上有人在网上回帖说:“这不是你或你家人的错误。”而有个女孩脱口而出说这次凶杀让32个家庭失去了亲人时,一个教授马上纠正她说:“不,是33个家庭失去了亲人”。希望我们不仅仅是对逝者的宽恕,更要对生者的关爱呀,而不是为了某种利益,就随便发动战争,置无辜的生命于水深火热之中。

  一个经过了神圣之爱洗礼的社会,是一个共同以爱来承担罪恶与不幸的社会,是一个化解仇恨的社会,那里的人有福了;一个没有经过神圣之爱洗礼的社会,是一个爱恨情仇轮回不已的社会,在此人们不仅世世代代饱尝了世态之炎凉和仇恨的苦果,也混混噩噩地参与了这种炎凉与仇恨的铸造。这些不仅仅是需要悼念会上的祈祷,更需要对生者的一种尊重,一种关爱。让我们从利益中挣脱出来,让我们从敌我中解救出来,每个生命都有他的价值,请不要随便践踏和否定。或许这爱来得突然,来得陌生,可是我们不怕,就让我们来行动来传播这爱的意义,而不是,让生命逝去了才去悔恨,才去宽恕……

  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震撼,为此的陌生,更为此的无私与宽容!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