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文化随笔

钟鼓声声意幽幽

发布时间:2023-10-28 06:00:48

  一首首幽思绵绵,意蕴切切的古老诗歌,宛如一条汩汩流淌的泉流,从洪荒时代注入到文明灿烂的今天。在这条幽静的河流上,悠悠不绝的是那高山深林、道观佛寺中飘洒而出的浑厚的钟声,这钟声是隐者的明慧,是士人的忠忱,是游子的情思,是有情人的衷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男女欢爱,儿女情肠,总是诗歌永恒的主题,那嗡嗡轰鸣的钟声里,也传达了多情人多少缠绵悱恻的情愫!“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古老《诗经》中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表达出一个被爱情所迷醉的男子最诚挚的心愿,对爱情最强烈的渴求。“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吕本中《柳州开元寺夏雨》)那一阵将梦惊醒的钟声,震断了与亲人相聚的美梦,使人又徒生浓重的怅惘,正当此时,妻子那一封盼归的家书到来,更是让人心生喟叹。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到的钟声更是情重如山:“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漫漫长夜中那一声声钝响,敲打的不是冷漠的钟鼓,而是唐玄宗李隆基孤寂的心坎。杨贵妃惨死马嵬坡,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独自藏身宫中睹物思人,肝肠寸断。一个大唐皇帝不爱江山爱美人,这爱情的力量也够厉害的了。

  爱情深重,思乡情也难耐。那远赴天涯为官的儿郎,那涉足海角谋生的游子,往往与孤独为伴,同寂寞为友。当钟声敲响,乡情燃烧,一段段忧愁的情思,便入了诗句,浸润了竹简纸张。“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韦应物《夕次盱眙县》)秦关本是回家路,夜晚的孤独,他乡的苦旅,都由那一阵阵钟声道出,而那困乏之后的睡意,也仿佛被这一阵钟声驱散了,诗人过的又是一个难眠之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这一首诗似乎可以理解成两种情形。一种是诗人看到客船到来,钟声响起,本已被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引起的愁情,现在更加严重了;另一种情形是两岸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已经点燃了内心的愁绪,靠岸之时又听到钟声,更是愁苦难以抑制。晚钟可叹,晓钟亦撩人心弦。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云:“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有那一份沉重的思乡情,本想已酒浇愁,醉后沉睡,却又担心早晨起来时,听到那震人魂魄的钟声,反而多了离乡的惆怅。“见时浓日午,别处暮钟残。”(韩偓《荐福寺讲筵偶见又别》)这游子的惆怅又岂止是那别乡的愁绪,还有那朋友离别,江湖奔走,异地牵挂的无奈呢。

  钟鼓声声,着雄浑的声音里,也飘荡着几千年梗直之士的坦荡胸怀,向那愚拙的天子传递着他们一片忠诚。“登阶捧玉册,峨冕耿金钟。”(《往在》)杜甫身逢安史之乱,天下动乱,大唐国势江河日下之际,他的一番报国情怀,有悠悠钟声可知。可是昏暗的朝廷常常是奸人当道,鸦鹊乱噪,哪里有忠臣贤士的用武之地呢?“长乐宫中钟暗来,可怜歌舞惯相催。”(《长乐宫》)孟浩然书写的是过去的欢乐,还是今朝的惨淡呢?一向心胸达观的苏轼也不免闻钟声而哀叹:“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苏轼《书双竹湛师房》)身不逢时的一代精英们,他们所背负的历史重荷,又有谁人能知,哪个能晓呢?“古来圣贤皆寂寞”,时事如此,只有在那一阵阵钟声中,提笔抒发自己的一腔豪情了。

  可是,也有活得轻松悠闲的文士,他们就是那些看破红尘,厌弃功名的隐者。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力薄势单,无力回天的时候,他们做了一个聪明的选择,那就是从幽谷青山之间的悠悠钟鸣中,感受自然的宁静,寻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这是诗佛王维在静僻的山寺中求得的一片静谧,是一种世俗人难以体验到的一种精神的澄静。“万籁此俱寂,惟馀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这又是诗人常建于功名追逐之后获得的一丝诗意的享受,是一种灵魂的净化过程。他们这样的心迹,是那些依然狗苟蝇营,热中于官场名利争夺的庸俗文人难以明了的,孟浩然将这样的心思表现得更为直接坦荡:“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寻香山湛上人》)读了这样的诗句,我们生活在现世物欲横流时代的人们,恐怕也会为自己的满脑子杂念,深感惭愧吧。遥望千里江山,一缕寒烟飘过,那远处的古寺也传来真阵清脆的钟鸣。或者当白天的一切喧闹都静止以后,大地万籁俱寂,你的耳鼓也许还能听到那远古的钟鸣。“顺西风降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马致远《烟寺晚钟》)倘若我们放不下心头千般欲求,我们又怎能求得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升华呢?

  钟鼓声声,情意幽幽,那原始和纯真的情感已经漂流到了我们人生的渡口,你准备纵身跳入那一条清澈的河流吗?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