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煞?果然!
很早前知道亦舒,知道她很出名,很早以前便开始发表作品,而且出身作家世家,那个传说写过最多汉字的倪匡就是她的亲哥哥,虽然看过一些她的文字,不知怎地,却并不感冒,相反更加钟情感性而浪漫的张小娴,如果张小娴是幸福而惆怅的三月饼,那亦舒绝对是相反的,她的文字沉静,内敛,言简意赅,字字珠玑,读时内心纷乱,读后却心若明镜,仿若品尝一杯精心烹饪的苦丁花茶,苦涩中自有它独特的芬芳。
我在端午节的那天坐在书店的角落里读完《恨煞》,初看题目,不明白,哪种恨何以到了煞的地步,所谓煞就是已经到了极致,再也无法上升的程度。直到看完最后一个字,才恍然大悟,恨煞除了表示程度的极致,还表示了某种只能郁积于心中却无处发泄的愤恨。
女主角的名字取得极有意思——福在——福气自然存在,不过她却并不一如其他爱情小说中女主角那般幸运,有福气,年少时父母相继去世,丈夫是个内心脆弱,经不起一点考验的男人,经济不景气时失去安身立命的职业,彻头彻尾沦为一个黄赌毒俱全的恶魔,福在变成他压抑生活的陪葬品,挨打是家常便饭,很多次都是死里逃生。人生有否极泰来一说,如果果真如此的话,便好了,坏到不能再坏的时候,自然会往好的方向发展。福在与小中学同学月枚偶然相遇,旧时的友谊电光石火之间便恢复如常,时间的隔阂在她们之间仿佛从来就不存在似的,她住进月枚家里承受着她操控一切般的庇护,享受着她梦境般奢靡的华丽生活,甚至连那个伤害她至深的丈夫也从楼下意外坠落,死于非命。一切真的应该已经否极泰来了,可是总有什么不对劲,仿佛一切早就操控在谁的手上,福在感到身不由己。
月枚并没有想象中幸福,也没有想象中善良,她从一开始就厌恶自己的丈夫,那个人人人眼中优秀持重善良T恤下属的男人,她恨不得杀了他(杀与煞同音),苦于找不到机会,福在的出现,使她看到希望。她太了解这个相处十几年的女人,她是那么软弱,那么无助,任何一点东西都能左右她的命运。福在一点点地掉进别人给她铺设的陷阱里。
小说最大的亮点是结局,一切看似平淡无奇的描述,一切看似平常却又让人犹疑的章节在最后一刻都变成了夜空中闪闪发亮的星星,衬托出结局那明月般的光华。最后,福在被人发现死在一列开往上海的火车包厢里,死因心脏病。没有人怀疑,没有悲伤,人们只是遗憾生命的早逝。现在让我们追溯到故事的那些细枝末节。
亦舒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将一个晦暗阴冷的故事讲得不动声色,不着痕迹。她像一个无意间路过的路人,偶然目睹了某个事情,于是投了随意的一瞥。全文没有用一个消极反面的字眼形容过那个男人,可是,这是一个沉浸在阴郁与阴冷中的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个被阴暗包围的人。三个女人先后遭遇同一个男人,无一幸免地全部死于非命,第一个女人死于车祸,一个本来不善喝酒的女人,那天却得酩酊大嘴后独自驾车遭遇车祸;第二个是女人便是月枚,她大概是最受折磨的一个,他不知道那个男人从一开始就了解她的一切,提供她大量金钱供她挥霍,购买毒品,包养情人,她不知道那个人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让她活。最开始,我们看到一个任性,骄纵,贪图享受,甚至不惜利用朋友的女人,她妖艳危险得如同一朵带刺的玫瑰。但是她这种看似不正常的激烈,与男人异乎寻常的善良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这大概是全文中最喧嚣最醒目的地方,突出的却是男人藏在善良面具下的那颗阴暗的心。福在大概是最无辜的牺牲者,也是死得最不明白的那一个,她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的无意闯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自己朋友的死亡。也不了解那个男人的真面目,认真地拒绝男人的求婚,接受那个男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去异地的火车上喝下那个人特意为她准备的水,看完最后那一幕,合上书,封面上那飞舞般的“恨煞”两字真是真真切切,言简意赅啊
看过太多爱情小说的人都愿意相信这个世界上的爱是无私的奉献,爱一个人就希望他幸福,我们却似乎忽略了人的多面性,有的人爱自己更胜过别人,一旦发现爱的人不能如自己所愿,便宁可毁掉。一个看似诚实稳重的好人,他的内心又是否真如表现的那样纯洁。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我们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好好保护自己,努力生活下去。
PS:小说看完了,却还沉浸在那种阴郁中无法自拔,晚饭一个沿着巷子散步,一条仄逼的窄巷,曲曲折折,两旁是密密匝匝紧密排列的房子,窗户里透着晦涩的灯光,浸透在渐暗的夜色里,不禁想起那三个死去的女人,想起总是在困扰着福在的梦境,一阵寒意紧逼而来。于是赶紧加快脚步走到繁华的地方,灯光通明,人潮涌动,惊慌一霎那烟消云散散,果然,还是有光亮的地方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