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文化随笔

最新经典心情散文随笔

发布时间:2022-03-26 02:48:25

  最新经典心情散文随笔:存在

  我该如何存在?

  我用双眼目睹了这一切: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流、上班族的人们、各类商家店贩、火车站外广场上背着大包小包眼里饱含泪水的外来务工人员、日夜露宿街头的穷人、路边讨钱的乞丐、捡垃圾的清洁工、街头四处招聘或求职的人们、学生、社会闲杂人等,这是构成城市发展每日都不可或缺的画面。站在这其中,我该如何存在?

  日复一日,每当新的朝阳再次升起,城市便进入了水深火热的状态之中。生存在这个社会里的我们,所面临的是强大的竞争。今天要么他死,要么我亡。总之若是两者共存的话,必定是矛盾的。

  每当看见大街上各行各业的人们,我总是感叹哪里才是我的栖息之地。我好像那街边的行道树,整天面临的是城市的杂乱与喧嚣、灯红与酒绿。而我所能做的是尽可能更多地吸收污染气体而释放出氧气,仅此而已。

  再繁华的城市,所拥有的最多不过是汗水与泪水。比如每逢佳节到来之际,在城市里务工的农村劳力人士总是怀着激动、喜悦与急切的心情,带着自己的血汗回到自己农村的家里与亲人团聚。然而,每当佳节结束之时,却又带着家乡的味道、大包小包、饱含深情的泪水与家人不舍的诀别,再次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之上。再比如,整日处在一个角落里以卖艺或肢体残疾的身份乞讨的人们,即使他们不受到重视,碗里也只有可怜的几毛钱,对于夜晚在垃圾堆里寻找食物而露宿街头的他们来讲,能得到别人同情的眼光也就足够了。没有他们,社会能进步、能有温度吗?

  当尊严与生命相处于同一个天平的时候,生命往往会占领上风。同时,我又再次亲眼目睹到了这一切: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尊严),已沦为何物,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勇敢前行,保持愤怒;或是展翅高飞,挣脱牢笼——我该如何存在?

  最新经典心情散文随笔:雾,洗尽铅华

  喜欢秋天,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天气,让人分外舒心。天空中没有一点瑕疵,像一个天真的孩童,亦像一张白纸,等待着你去描绘。天地之间,澄澈明净,没有一丝污浊。尤其喜欢秋天的早晨,稍有一丝雾气,似一条乳白色的丝带,缠绕在小城的腰际,似翩翩仙女。此时,仿佛给小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好似一座人间仙境。

  最喜欢在这样的清晨,迈着轻快的步伐,散步在这雾蒙蒙的天地之中。很快的,小城已被我抛在身后,雾霭越发的浓厚了,周围也变得愈发宁静。偶尔远远地传来几声鸡鸣犬吠,久远悠扬,为这寂静的清晨增添了几分生机。视线骤然变得模糊不清,白茫茫的一片,仿佛置身于神话中的天国,思绪也随着这蒙蒙的雾气远播开去。

  不知过了多久,眼前豁然开朗,一缕金光透过林间的缝隙照了进来,穿过这茫茫的白色,更增添了几分神圣的色彩。紧接着,第二缕,第三缕······好像受到命运的召唤,紧接着全都透过来了。终于,太阳露出了他那灿烂的笑脸,雾霭编织的这张白色大网也终是被撕裂了,粉碎了。眼前的一切变得清晰起来了,极目远眺,世界似乎已变得有所不同。

  雾气能够洗涤人的心灵,我一直这样认为。站在这茫茫的天地之间,受尽雨露的洗礼,我的心异常的平静,生活带来的浮躁早已远去,污浊的思绪已然退去,给心灵留下许些空白,未尝不是一件美事。看那阳光下草木间的那一粒粒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露珠,不就是万物接受恩泽褪尽铅华的结晶吗?澄净的露水载满昨日的灰霾,终归于尘。

  新的一天悄然来临,世间万物皆以新风貌迎接新气象,沉浸在昨日的迷醉中永远也走不出污浊的泥沼,身处世间的我亦应沉降昨日之晦以迎今日之新!

  看,他在向我招手;看,他在向我走来。

  最新经典心情散文随笔:做一个体面的普通人

  我来到丽水出差,新华书店的老师陪着我参观古堰画乡。这些年去过丽江,游过凤凰,总觉得商业化在侵蚀着古迹风光,看着灯红酒绿,慢慢地变得不喜欢古都,就算是曾经安静有文化的南锣鼓巷,也随着人越来越多,开始变得乱糟糟。时不时的车水马龙,震耳欲聋的小贩叫卖,总让人无法完全放松地发一个呆。

  可我们在古堰画乡的路上,在河里乘着船,听着小溪的声音,忽然心安静下来了。这里都是小人物,默默的做着自己的工作。陪同的老师大概和我母亲年龄一样,安静中,她忽然跟我说:真羡慕你们这些成功人士。原来我小时候也渴望成功,后来发现成功者毕竟是少数,想到这里,心里就公平了一些。

  这段话说得我云里雾里,因为第一,我不知道自己哪里成功。第二,我对她的成功观念产生了好奇,于是,我问:您觉得什么是成功呢?

  她没有回答我,只是不停地说:你这样就很成功啊,年轻有为的。

  我想她也没弄明白,于是没说话,思考着她背后的逻辑,就走到了一家客栈。

  客栈的门口写着三个字:大碗茶。据说,来往的游客劳累后,可以免费喝上一碗,传说在唐景龙年间,他们研制了这种大碗茶,把茶包放在木桶、大缸中,去治疗那些得了病的人。久而久之,这种风俗就流传了下来,当地人本着初衷,于是直到近年,所有的茶水都免费,行人可以自取之,以解夏日之酷暑。

  我坐在里面喝了两大碗,然后坐在床边,看着野花发呆,景色很美……放心,我不会矫情地赋诗一首,我只是在思考背后的商业逻辑。

  我问这位老师,这些碗肯定是要消毒的,这个房子肯定是要打扫的,这些茶肯定是要有人泡的,可是问题来了,谁在做啊?

  老师指了指一位穿着简朴的老大娘,说:就是她,她就住在这里,应该已经干了好几年了。

  我有些震惊,就问了一句:是工资高吗?

  老师笑了笑:一个月应该几百块吧,算高吗?

  我说:不算,那她为什么坚持干了那么多年啊。

  老师摇了摇头,然后继续说:所以啊,我现在就觉得,成功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都只能过成这样,默默无闻地过着一辈子。

  她差点就说服我了,可是,当我离开的时候,我分明看到,这位大娘在笑,她笑得很开心,然后笑着跟我们说再见。接着,又去迎来另一群客人,笑嘻嘻地告诉他们哪里可以拿到碗,哪里可以盛到茶。

  我问那位老师:您觉得她幸福吗?

  那位老师说:反正每次来,她都笑嘻嘻地跟每个人打招呼,你觉得呢,她幸福吗?

  我说:至少,在我身边的有些“成功者”,我很久没看见他们这么笑了。

  在路上,我忽然意识到,那位老师说得不对。成功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只要活得开心,做自己擅长并且喜欢的事情,都应该是成功的。

  吃饭的时候,我再次问这位老师:您觉得自己成功吗?

  她说,没有你成功啊!

  我说,那您觉得自己幸福吗?

  她想了想说,应该很幸福吧,女儿考上了清华,我自己从农村走出来,一点点地打拼到了现在,生活稳定幸福,家庭也挺和睦的……这么一想,还是挺幸福的。

  她好像猜出了我要说什么,然后赶紧补了一句:但我还是没有你成功啊!

  我说: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不一样,但我觉得,只要把日子过得幸福,就应该是成功的。

  她好像愣住了,然后想辩解着什么,可又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没有再开口。

  我想我还没有完全说服她,于是我们就继续踏上了路程。

  那天下午,我在当地的一所初中做签售,那是我第一次在操场上面对几千人做演讲。在开讲前,我非常紧张,编辑给我递过来一杯咖啡,这位老师帮助我调试麦克风,学校的老师负责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坐下,幸运的是,演讲很成功,学生和老师都很满意。

  晚上,这位老师又跟我说:我觉得成功就是发光发亮,你看你站在台上的刹那,就和我们不一样,你就是那少数的成功者。

  我看着她,终于开始认真地说:可是,如果没有我的编辑给我递过一杯咖啡,没有您帮我调试麦克风,没有学校的每一位老师的组织,没有学生的参与,连这场活动都没有,我又如何去发光呢?

  她想了想,这一回,她终于点头了。

  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人,做的事情都是普通的事情,就像拍摄一部电影,不可能剧组里人人都是演员,每人都是主演,一定会有人买盒饭,一定会有人抬机器,这些普通人,也很体面,也很伟大,也很成功。

  一部成功的片子,背后的每个人,都很伟大。

  我遇到过很多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他们在出行的时候,身边一定跟着许多助理,一些帮他们备水,一些替他们沟通,其实每一束舞台上的光,背后都有无数的默默无闻。

  毕竟,不能每个人都上台,如果每个人都上舞台,舞台就失去了意义。真正的成功,是幸福的生活,努力地过着每一天,或许我们每个人终将会回归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有自己的传说。

  我曾经写过一个音乐人的故事,我问他,你唱了这么多年的歌曲,都没红,为什么还要写歌?

  他笑笑说,我一开始写歌就是为了自己听,给爱的人听的,现在那个爱的人是我的老婆,自己依旧在写歌,初衷未变,梦想还在,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幸福的呢。

  的确,还有比这个更成功的吗?

  飞屋环游记里面说:幸福不是权倾朝野,不是大鱼大肉,是饿的时候有饭吃,是想要人陪时爱的人在身边。

  从这个角度看,做一个体面的普通人,过平淡幸福的生活,就是一种成功。

  愿我们都是那种在幸福的路上奔波而且成长的普通人吧。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