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舞蹈
可能出于女孩的天性,女儿最喜欢的游戏是跳舞。
没有老师教,没有榜样模仿,只要一听到节奏明快的乐曲,便会放下手里的玩具,和着音乐的节拍,扭起了身子。有时,自己高兴,就唱着唯一会唱的广告歌”宝宝金水少不了”模仿小孩子在澡盆子击水的动作并对这一动作,作了艺术的夸张化,产生了艺术的美感。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在唱一首无字的歌,配合着这些歌,扭动着腰身,变幻着表情与手势,那眼神,转盼多情;那表情,如痴如醉;那舞台动作与表情协调统一,完美融合整个舞蹈过程,就像一个完全入戏的舞蹈演员在阐释作品的艺术魅力。不管有没有人,决不害羞。我发现,女儿的舞蹈,不管配合着什么曲子,都显得那么节奏和谐,情感表达得得体自然。艺术家们提倡的”艺术的生活化””生活的艺术化”等艺术准则,在女儿身上,却毫不费力地实现了,真是不可思议。
曾在一期”艺术人生”节目中,看到一位在一部电影中扮演了孩子的母亲的著名演员,在谈到自己和孩子配戏的感受时,深有感触地说了这么一番话:任何一位演员,不管多么有名气,你可千万别小看和你配戏的孩子,尽管他们可能是第一次拍电影。你的表演没法超过他们。你时时在揣摩当母亲的感觉,而他却已经”成了”你的儿子。在和你演戏的时候,你寻找进入角色的感觉,而他则就是角色,以致戏拍完后,他见到你,还依然喊着”妈妈,抱抱”,说着,就扑过来,小手抱住你的腿,不管这双手是否沾上了泥巴,因为在他的心中,自己有两个母亲,一个生身母亲,一个是你。你确实是自己的母亲,而不是角色的需要。而我们每一个演员,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说得太中肯了。我不懂表演,我不知道表演的真谛是什么,我觉得,表演的最高境界,就在于艺术地塑造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既然如此,那么生活的艺术化,艺术的生活化,就成了演员塑造角色的基本规律。一位著名的电影化妆师,在谈到给演员化装这个话题时,爆出了影视化妆面临的尴尬:”老一代电影演员像斯琴高娃潘虹等大腕,在化妆时,完全遵循艺术规律,服从于人物的需要,从不在乎是否歪曲了自己美丽的外貌。而现在某些演员,在化妆时,却不太考虑剧情人物的需要,不管扮演什么角色,一定要展示自己年轻而美丽的外貌,哪怕扮演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面黄肌瘦的乞丐,也是面色红润,没有一条皱纹。”演员一旦表演这个角色,你就不再是你自己了,你完全变成了角色,如果还想着在任何角色中不要破坏自己美丽的形象,那又怎么能塑造好这个角色呢?
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主持节目,就是要把自己当成观众的朋友,把自己融到观众中去,让自己的亲切,真诚打动观众;幻想靠一些主持技巧,而忽视这些最本质的东西,都将是一种哗众取宠。”技巧,永远服从于艺术的需要,脱离了形象塑造本身,完全靠艺术包装,那只能是一种精美的外壳,没有任何意义。
女儿的舞蹈,也许有人从专业本身来看,根本不叫舞蹈,因为它没有主题,没有舞蹈的基本功,更别说其塑造形象。但从艺术真谛来讲,我觉得女儿的表演,是有主题的,这主题就是他当时的情感,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她手舞足蹈,歌以咏志;她将自己的情感与独创的舞蹈动作完美的结合,表达自己单纯美好的内心感受,创造了一种只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才能创造的艺术形式——少儿舞蹈。这出舞蹈没有编剧,自己就是编剧;没有导演,自己就是导演。这是集编舞导于一身的艺术作品,这一切,都出自不到两岁的女儿——一个没有受过任何专业熏陶的孩子不经意的创作。这部作品的特点就是真,自然。当别人想法进入角色时,他自己就已经主客交融了。女儿的舞蹈作品有着一定的典型性,真实再现了不足两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对生活美的表现能力。令我佩服的还有一点,从女儿这种捕捉生活的能力,强烈的表现欲望中,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堕落。我们早已经把这种与生俱来的天分丢到九霄云外了,也许是长期不用,这种天分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退化了。这是多么遗憾的损失呀。这一切,都源于我们所谓的成熟以及种种合情合理的理由。
女儿是天才的艺术家;女儿的舞蹈,也是世间最美的舞蹈。不过,我隐隐的产生一种惧怕心理,这种可贵的天分是否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2006年6月20与临潼中学语文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