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文化随笔

义之大者 莫大于教

发布时间:2023-10-18 20:25:27

  (朋友要参加一个“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的演讲,让我给她写一篇演讲稿。我向来很反感那种对教师夸大其词的赞美,更反感那种“为了给学生上一堂课而忍痛不去看望临死的父亲”的宣传方式。而在朋友拿给我的那本“楷模”的资料里,就有这样的事例,我很疑惑这种功利的缺乏人性关怀的伟大,也很疑惑这种虚伪的引导对一些纯净的心灵的影响。所以,在写这篇演讲稿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个世界呀,有些事本是自然的,却被变得不自然了;有些事本是理所当然的,却被变得不再理所当然了。所以,有些本是单纯的人,也就变得不再单纯了。)

  《吕氏春秋。尊师》中说:“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教,是人类繁衍生息、兴亡更替、开拓发展的命脉,是成天下之才者效力于国的基石,是树人之计执于久长的根本。庄子也说:“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

  从这些古老的声音读去,我就在想,教师究竟是什么?是辛勤耕耘的园丁,还是奉献成灰的蜡炬,还是如我们常听到的美丽的颂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当这些光环笼罩在我们头上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教的涵义。教师究竟是什么,真的就是园丁、蜡烛或太阳?我想,是,也不是!因为先贤的声音在告诉我们:教者,是自觉承担文化与历史使命之人;教者,是以道义为本、立身为先之人;教者,是受命于大义而尽其所能利与人之人。是的,从教为师本身就是一种职业的定位,就是一种不可怠慢的义务,就是一种以身言教的示范。我们既受命于教师这两个字,就必然劳心于久长,立人于为先,奉献于始终。

  所以,当我看到这厚厚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时,我就在想,这些矢志不渝献身于教育的楷模们,他们想过付出必须索取的回报吗?他们想过这些光环笼罩的赞美吗?他们想过被刻成铅字成为别人学习的典范吗?我想,他们可能根本就没有想过。如果想过,又何来于漪五十九年执着坚定地艰苦探索,又何来王生英三十岁无怨无悔想要完成的夙愿,又何来石雪晖三十余载呕心沥血的淡泊寂寞。他们若想过,那那些白雪染霜的华发,且不是要吐出风雨吹打的悲歌;那些爬山涉水的脚步,且不是要印证一寸又一寸的清贫。是的,我想他们确实没有想过,如果想过,又何来汪金全二十三年扎根山区、扶平济困的乐观豁达,又何来姜伯驹五十载致力研究、甘为人梯的德高望重,又何来黄金莲知难选择、献身特教的爱心。如果他们想过,这些都将不会成立!

  是什么促使他们如此坚定地走在这条同样的路上?是什么伴随他们几十年不悔的育人丹青?是什么谱写了他们桃李不言的师心?我想,就是教师这两个字!是教师这两个字给予了他们执着与信仰,是教师这两个字赋予了他们精神与魂魄。他们从受命于教师这两个字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知道了这两个字饱含的深意:“利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既承“利之大者”,必以大利于人,要不何为义之大者!

  是的,教师就是一种责任,就是一种使命,就是一种付出,就是一种精神!作为教诲人之人,就要竭尽自己所能,为天下人的提问作出应答;就要修身致学,务实于本职。要不,何为教,何为师!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担当了大义,就得须有大义之言行,大义之风范,大义之精神!蜡炬与太阳的颂歌不用去宣说,粉笔与讲台的朴拙不用去添色,天地之间,自然会有一支笔,书写这大义的魂魄。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