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清词
词起于唐,兴于宋,衰于元明,复振兴于清。但是对于清词却知之者甚少。清词流派和群体众多,是历朝历代都无法比拟的。其间有云间词派、柳州词派、阳羡词派、浙西词派等等。清初有三次规模宏大的词的唱和活动。杭州的《满江红》调“江村唱和”、扬州的《百字令》调“红桥唱和”以及北京的《贺新郎》调“秋水轩唱和”。三次唱和对推进清词的南北交流影响极大。唐宋词长于抒情,传神的细腻,往往让人拍案叫绝,然而题材的狭隘性是显而易见的。而清词描绘的是广阔而又复杂的社会生活。题材上的拓宽,生活气息的浓厚,审美情趣的嬗变,表现手法的多样,造成了一代清词的“中兴”。虽历经战乱和水火虫蠹之灾,清人词集之浩繁仍然超越前代许多。可以说清代词人当在万数之上,词作不下20万首,是《全宋词》的十倍之多。
从《词话丛编》中可以看出清人词话之多,也是前人无法相比的。以浙西词派创始人朱彝尊词《卖花声·雨花台》为例:“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前人评为:声可裂竹。抗清英雄夏完淳的《卜算子》:“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桐思结。十二玉阑干,风有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前人评为:寓意既工,自是再来人。西湖老僧《点绛唇》:“来往烟波,此生自号西湖长。轻风小桨,荡出芦花港。
得意高歌,夜静声偏朗。无人赏,自家拍掌,唱得千山响。”前人评为:音调超绝。又云,高超简括,一片化机,古今绝调也。龚自珍《水调歌头》:“风雨飒然至,竟日作清寒。我思芳草不见,忽忽感华年。忆昔追随日久,镇把心魂相守,灯火四更天。高唱夜乌起,当作古人看。一枝榻,一炉茗,宛当前。几声草草休送,万古遂茫然。仙字蟫饥不食,故纸蝇钻不出,陈迹太辛酸。一掬《大招》泪,洒向暮云间。”前人评为:奇崛渊雅,不可一世。又云,银碗盛雪,明月藏鹭,中有异境。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尽,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鉴湖女侠不愧为巾帼英雄。其词荡气回肠,豪气冲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