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文化随笔

相 机――旅美散记(十七)

发布时间:2022-08-13 12:50:47

  来到美国,看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所有的感觉凝聚成一个词――兴奋,遏制不住的兴奋。走在大街上,鲜亮的阳光,透彻的蓝天白云,翠色欲滴的绿地,除了兴奋,我想不出任何其他形容词可以形容我的心情。只好努力把这些兴奋记录下来,记录在我的相机里。

  这次旅美,充分利用相机记录兴奋的几乎是带了相机的每一个人,而其中把摄影最当回事的要数我们四位,一位是大我一轮的蒋哥,一位是与年龄相仿的杨兄(他摄像,回来制成碟片,一家一套的送,真是难得),一位是小我半轮的金妹。他们都在老年大学摄影班进修,唯我是“顾自瞎拍”的门外汉。一开拍,蒋哥总会给我一些有效的点拨,可是我连机身上仅有的几个旋纽究竟派什么用场也说不出,只会瞄着景物按快门,而且是接二连三起劲的按。在人家眼里,看我这么起劲,还以为很专业――但我自以为我善于发掘“美”(发掘“美”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四个人“臭味相投”,碰到一块,“摄劲”骤增,那天到了科罗拉多大峡谷,看到那神奇的景色,举着相机跑东跑西,摄来摄去,真的不想回了。

  到了美国,看出去,全是我见所未见,一出旅馆的大门我就开始按快门(当然在住宿的房间内也按,坐在车上隔着玻璃也按),到了新景点,逢上紧要处,电板没电了,只得“双手直落”――我像是一个中国人民公社时代不会计划用粮的大肚汉,粮食分到家,餐餐白米饭,没吃几天,米就光落了,只好看人家吃,自己饿肚子。我的“摄欲”难填,患的就是这个病。尤是到了美国,少拍,或者有计划地拍,我是绝对熬不住的……

  外出旅游,游人胸前的相机,是搜索“美”的武器,是捕捉“美”的工具。游人之有了相机,也就赋予了搜美捕美的“权力”――有了相机,他就有“权”时刻在脑子里组织“美”,圆睁双目,在四处搜寻“美”,随时随地捕捉“美”。我这个人,旅游在外,一旦相机断电,就丢了魂灵一样,成了木头人一个,再不知道要看什么,要走何处。相机一关,游玩也便失去了意义。因此,给电板充电就成了我每天傍晚走进旅馆的第一件大事。我的尼康,自从去年在日本换了个镜头,充足了电最多也只能拍到一百三四十张照片(不知人家的能拍多少)。为满足“摄欲”,我只好再买电板备用。去年,在日本与镜头一起也曾花500元买过一块新电板,原以为日本电器,经久耐用,原以为备下两块电板,就足够我拍的了,谁知道,那块日本电板到了美国突然“死”了:充电器的指示灯就是不亮,充不进电,急死人了。于是,在美国商店里到处找有合得着我这架相机的电板,找到了,掏89。99美元又新买了一块,灰白色,一看商标,又是“日本制造”。

  摄影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但更是一门学问,蒋哥讲到:“在拍摄之前,心里要像绘画前那样首先‘立意’,考虑照片画面中,主要表现什么,安排好被摄主体的位置。然后通过光线、色彩、线条、形态来突出主体。”“构图,要达到视觉平衡,能给人以稳定、协调的感觉。构图要运用‘黄金分割法’。”他看过我的相机,说:“你的相机,可以先对准拍摄主体半按快门对焦,然后重新构图,不要松开,保持半按快门状态”……蒋哥教我,我都虚心地听。

  每到一处。我们三人也相互的拍。而金妹,有更多的时间拍摄大家的“随意”照,她说,装模作样摆一个姿势,拍下来的照不好看。拍照要自然,自然便真实,真实的便是最美的。你看大自然,它就不摆姿势。回国后,她在网上发了她拍的不少风景照,画面清新淡雅,别有一番情趣,比我拍的漂亮多了。拍尼亚加拉大瀑布,刚好碰上彩虹,我们都拍了,为什么她拍的就比我好看。是的,应该上“老大”摄影班去!摄影是科学,瞎折腾又能折腾个什么东西来呢?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