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思想钩沉

由强迫到自愿

发布时间:2022-08-24 22:33:43

  以前在农村,每年的四夏大忙,总是农民们最难熬的时刻:既要抢收成熟的麦子,又要抢插秧苗。尤其抢收麦子,那可是一件特别辛苦的农活:冒着炎炎的太阳,在麦田里挥汗如雨挥舞镰刀割麦子,那滋味可真不好受!低头割麦,那毒毒的太阳炙烤着脊梁;站直腰杆想喘口气,迎面吹来的又是那火辣辣的热风!可收麦如打仗,容不得人有喘息的机会,因为,每年的麦收尾期,正好是梅雨季节来临之时,农民们为了能在梅雨来临之前把麦子全打下来,必须没日没夜的干活。

  麦子割下后,接着就要把麦把挑上场,场上的脱粒机日夜不停地响,“稻上场,麦上仓”,麦子只有脱粒扬净晒干入仓,收麦的工作才宣告正式结束。

  场上的麦子还没全部入仓,拖拉机又要辗转到大田犁田。等连接在一起的一大片农田都耕翻过来,抽水机立即粉墨登场。人们又都集中到这里了,耙田、平田、插秧,早晨还是白茫茫的一片,晚上已经成绿地毯了。

  尽管很苦很累,但人人都充满了快乐!因为只有劳动,才能播种希望!

  现在又到了四夏大忙,大机器生产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救出来。再也看不到那轰轰烈烈的壮观劳动场面,再也不需要冒着炎热奋力挥舞镰刀,就连天空中飞的杜鹃的叫声,也不像以前那么急骤,而是很温柔地“准备收麦——准备收麦!”

  不但收割麦子不需要像过去那样辛劳了,就连插秧也全部改革了。以前是先做秧池下秧,等小秧长到一个月左右再移栽到大田里。而现在直接把肥料和稻谷一同撒到田里,拖拉机用盖籽机一盖,抽水机往田里灌水。等水有二寸深,栽秧这农活就算结束了。经过几年的试验,产量比大田移栽的要高上百斤一亩。

  可接着问题出来了:以前,把麦子割下来挑上场,麦子用脱粒机一脱,麦草堆在场上或分到各户作柴草用;而现在,收割机把麦子收下来后,麦秸丢在田里。收起来吧没有时间和精力,放在田里又很能烂掉,弄得不好还把小秧的根烂掉,于是,各户图省事,一把火,麦秸并化为灰烬!

  所以,现在每到麦收季节,整个乡村总是浓烟滚滚,人在公路上行走,如同腾云驾雾一般,呛得人睁不开眼。

  焚烧麦秸,对空气环境的污染是显而易见的,政府化了很大的力气来整治,依靠行政命令来干预,我总觉得这仅仅是治标不治本。要想真正杜绝焚烧麦秸,让麦秸还田作肥料,必须要以科学技术和新型农业机械作后盾。否则,就是立下“军令状”又有什么用呢?

  不由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小故事。有两个城市都在创建“文明卫生城”。一个城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防止市民乱倒垃圾,一经发现哪里有市民乱道垃圾,立即在那里树立一块“此处不许倒垃圾”的牌子!结果,这座城市到处是垃圾,到处是“此处不许倒垃圾”的牌子!而另一个城市,只在几处允许倒垃圾的地方树立了“此处倒垃圾”的牌子,市民们一看,立即把垃圾倒在指定的地方。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街道干干净净!

  同样对于焚烧麦秸,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行政命令,不允许老百姓放火,更应该设身处地地为老百姓想想,麦秸不放火烧掉,出路在哪里!要为老百姓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措施。

  前天我看见报纸上介绍,我市有的地方已经试验秸秆全量还田。其实,老百姓也知道焚烧秸秆不好,可收割机把麦子一收,麦秸都碎了,收集很不方便,留在田里对小秧又有妨碍,惟有一把火了事。

  记得前两年我们这里有几户人家,麦子收好后,就直接把稻种撒到田里用盖籽机一盖。其他农户都担心杂草除不掉。可现在除草器种类繁多,一般田块只有化除两次,杂草就基本控制住了,并且产量比移栽的还要高。现在我们镇及周边乡镇很少有人家还要插秧。

  同样,要全面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开始可能要做一些工作。只要老百姓从中尝到了甜头,以后你要他们放火焚烧麦秸,他们也不乐意!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