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思想钩沉

漱玉酒词:醉“翁”之意不在酒

发布时间:2023-09-22 11:02:47

  摘要酒与李清照坎坷风雨的一生行影相随,烛照出她悲欢离合的人生轨迹,成为其词作的重要内容。在她生命的七十多个春秋里,可谓时时有词,处处有酒。少女时饮甜蜜的酒,少妇时喝苦涩的酒,而老年时吞的是悲凉的酒。本文立足漱玉词“酒”这一特定意象,试从情感载体、男性崇拜、文化代言三方面论述之。

  关键词李清照酒词情感载体男性崇拜文化代言

  写作者在其创作过程中,会习惯性地使用某些形象,这些特定的形象往往带有深刻的审美意蕴,能够鲜明地体现出作者的个性、气质等,从而形成写作者的风格。这些“大量重复出现的字眼”[1]其实也就是文学上所说的意象。

  意象是作者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的复合体,是作者为了表现内心情感,通过精心选择提炼的客观物象,并灌注了作者的主观情感,经过加工之后而形成的有特定情感意义的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它“既有第一自然物象的个别特征和属性,更有创作主体赋予特殊内涵的特征和属性”。[2](33页)几乎每位诗人或作家都有一个自己钟爱的意象群。在漱玉词中,“瘦”、“舟”、“酒”、“花”、“憔悴”等是高频率出现的意象,其中又以“酒”为最。从现存的众多材料看,无论是叙述易安之生平,还是评析其作品,均无她“嗜酒”或“豪饮”之记载。可是,李清照词45首(据王廷梯《漱玉集注》统计,附词未计),虽无一词题“咏酒”之类,但是竟有23首涉及饮酒,居一半还多,比例超诗仙太白,几成泛滥之势。这些言酒之作,有的直截了当以“酒”、“醉”、“酌”的身份出现,有的则用“尊”、“杯”、“盘”、“盏”等酒器暗指,还有的以“绿蚁”、“琥珀”等借代酒。累计用四十次之多[3]。如表:

  酒16次醉9次酌1次

  尊5次杯3次盏2次盘1次

  琥珀2次绿蚁1次

  被誉为“酒中女客”的易安居士是否真的饮酒,或者她的酒量究竟有几何,这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但她卓荦的才华和芳菲的美酒相交媾分娩出名垂青史的漱玉词,倒是不争的事实。前彦时贤在论述易安酒词时大多结合其多舛的命运遭际,进而评析她是饮酒解忧,举杯浇愁。我在研读了漱玉词后发现,其实,易按居士多数时候是“未成沉醉意先融”(《浣溪沙?莫辞杯深琥珀浓》)(24页),或者是躲在酒后羞答答地告诉世人她“酒不醉人人自醉”的醉翁之意。本文将从情感载体、男性崇拜、文化代言三个方面浅论漱玉集中“酒”这一特定意象。

  一、情感载体

  酒,是一种心情,一种意趣,一种寄托。

  翻开易安居士那一首首抹不掉酒渍的词作,穿越那散溢着酒香的词句,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体悟到,在李清照的一生中,欢娱也好,痛苦也罢,千般情思,万种感悟,她都一一寄托于酒。酒,就像溪亭日暮兴尽晚回的那叶归舟,如轻解罗裳怅惘独上的那艘兰舟,似双溪载不动许多愁的那叶舴艋舟,承载了她一生的人情冷暖,悲欢离合。纵观她的一生,可谓时时有词,处处有酒。少女时饮的是甜蜜的酒,少妇时喝的是苦涩的酒,而老年时吞的是悲苦的酒。酒,仿如一根维系着李清照灵魂之舟的救命稻草。其饮酒、醉酒、病酒词,随着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生命情调。

  酒和愁在文人的生命体验里,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姐妹,在酒杯面前,文人们那一腔愁浓得能拧出一把水来。曹孟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43页)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复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85页)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碧云天》)(179页)同千古文人一样,在李清照的生命旅程中,愁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愁而醉酒,因酒而吟愁。少女时的愁思,因才而酒;中年时的哀怨,因爱而酒;晚年时的悲苦,因痛而酒。情之越深,愁之愈浓;愁之越浓,酒之越醉。

  少女时的愁思,清新雅致,韵味悠长。如婚后居汴京时追忆少女生活的《如梦令》(亦题作《酒兴》):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4](1页)

  李清照出身名门,为书香之第,生活不可谓不优裕。齐州文化的熏染和健康开放的家庭教育让李清照如鱼得水地成长,游山玩水,赏景赋诗,欢娱尽情。但从本词开朗明快的背后,我们仍能隐约地读出词人的几分愁思。她的愁,反映出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就如同位极人臣的晏殊仍吟咏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2页)的词句一样,都敏锐地感受着人生中的危机。词人是对往昔的追念,是对韶光一去不返的伤悼。峥嵘记忆就像窖藏的美酒,历经的时日愈长,越见其浓香淳郁。千言万语,尽在一“尝”中,饮酒而醉,醉而忘归,归而迷航,误入藕花深处,因此出现了争渡的情景。而这一切,都关合了酒。而另一首《如梦令》则借醉酒更直白地吐露了自己红颜易老的伤感和伤春惜别的情怀: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4](8页)

  天生的艺术家气质,让她分外敏感,一朵花开,一声鸟啼,一阵轻寒,都会细腻而温柔地在她的心中掀起涟漪。生命流逝,红颜难驻,聚散不定,尽在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正因为如此,她才“浓睡不消残酒”。惜花即惜人,伤春则伤己。“养在深闺人未知”②的李清照如同一朵忧郁的水仙花,寂寞而骄傲地含苞待放。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才华绝代的易安仿如遭了前世的魔咒,她的一生,是身心无涯的凌迟过程。少女时代无忧的岁月和婚后短暂的欢愉总显得那么仓促。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不久,就品尝到了分离的痛苦,饮啜了空闺难捱的滋味。夫婿封侯,空闺独守,与君一别,“酒意诗情谁与共?”(《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122页)劳燕分飞,关山阻隔,易安黯然神伤,只能选择高楼临远,肝肠寸断地吟咏出:“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寂寞深闺》)(103页)多情伤别,酒入愁肠,苦得难言,醉到忘我。“金尊莫诉连壶倒,卷起重帘留晚照”,(《花木兰令?沉水香消人悄悄》)(178页)这时词中酒得意象,蕴含着念远伤别得闺思情调。无涯白昼,酒是她消愁解闷的好伙伴;漫漫长夜,酒是一剂苦涩的安眠药,在沉醉中她暂时忘掉与夫君天各一方的寂寞与孤独。。

  南渡后,尤其是丈夫赵明诚的死,给以她晴天霹雳般的沉重打击。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形影相吊的生活,更使她镂骨铭心地体味到国破家亡的惨痛。为了驱除心灵的苦痛,为了打发苦闷的日子,为了缓解浓郁的乡愁,为了释减对家国的伤悼,她更加沉湎于酒,孤苦伶仃,瘦比黄花,面向北国故土,她用沧桑破碎的心一遍遍呼喊:“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163页)诚然,酒以瞬间快感的方式慰藉了她的心灵,但同时也摧残了她的身体。到了暮年,她再也没有了先前年少的疏狂豪放,她悄悄地远离人群,谢绝“酒朋诗侣”(《永遇乐?落日熔金》)(239页)的邀请,一个人躲在帘幕低垂的深闺,看落日衔山,听人笑语,拾掇一把旧梦,在孤寂中反刍生命的况味。词人身如飘萍,行无定所,国运维艰的哀痛,在渺渺无期的愁苦之情中,词人不仅倾诉了个人的不幸,同时也表达了南渡后人们背井离乡、骨肉参商的共同感受,超越了个人狭小的天地,折射出时代的面影。江山风雨飘摇,人生百味一杯酒!

  在酒的背后,屈辱、尊荣、得势、失势,什么大起大伏都经历过了,这一切,在词人的生命里酿成愁。“愁”于是成了她一生都走不出的梦魇。如“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251页)“似愁凝,汉皋解佩”、(《多丽?小楼寒》)(81页)“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寂寞深闺》)(103页)“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50页)“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90页)“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205页)“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108页)等这些有长度,有重量,有浓度的“愁”,无不把人引入一种愁怨、愁苦的氛围。另外,还有与“愁”同族的字眼,如“憔悴”、“瘦”、“凄凉”等,让人依稀看到词人从“绿肥红瘦”的少妇凋零到“人比黄花瘦”的怨妇再到“孤舟之嫠妇”的风雨历程。这些“愁”如酒一杯又一杯,喝下的是无尽的悲凉,承载的是满腹的泪水,而惟有酒是这一无法释怀的内心之痛的寄托。借酒解愁,以酒淡化人事之沉浮,万物之兴衰。一生屡遭挫折与不幸的李清照,“寻寻觅觅”却找不到人生的出路,只好将自己的种种感情以一“愁”字诉诸笔端,无论是乡愁,国愁,情愁,还是她与生俱来的忧郁气质都在作者的词中反映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感人肺腑,令人销魂。李清照在国破家亡的情况下活到了七十多岁,“酒”也许是一个重要支撑吧。 [1] [2] [3] 下一页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