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思想钩沉

靠谶言起家的皇帝--王莽

发布时间:2023-06-19 17:13:21

  1、在汉代以前,“谶言”只是零零碎碎地出现。如在西周历王时代,出现过一个神秘的谶言“桑弧萁服,实亡周国”。而西周王朝真的亡于“桑弧萁服”者抱养的女儿----褒姒。

  春秋时斯,鲁国也传说了一个谶言:季氏亡,鲁不昌。这些谶言所以能有一个开始,是当代一些文化人,对于当时的国政,或诸候国里重要政治人物议论时政的看法,想法。偶然应验,实不足为奇。

  到了汉朝,特别是到是西汉未期,王莽要称帝之前,及称帝之后。因为王莽的政治需要,“谶”从一家之言、某些人之言。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谶学,或谶纬学。

  当时,所谓的封建体制刚刚成熟。皇帝,还没有完全敢向天下人宣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个观点。所以有人提出,异姓可以受命之说。这个理论配合了王莽的需要。

  西汉末期,汉室大权实际由王莽撑控,他治理国家的目的,不是为刘姓皇帝服务,作汉王朝的周公。他是要取汉而代之。

  所有的政治理论,都得为政权、政治服务。异姓可以受命的政治理论,符合王莽的需要。

  可谁异姓什么时候可以受命?

  谁来宣告异姓受命?

  2、这个时候,谶言出场了。

  先是有人挖井,挖出了一块石头,石头了写了字。《资治通鉴》记载:“武功长孟通浚井得白石,上圆下方,有丹书著石,文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这块有字石头,其实也是汉代谶学兴起与发展的奠基石,东汉王朝的国家,谶学,就是从这块有字的石头开始。

  没有证据表明,王莽参与了丹书石的造假。有司向王莽报告了这件祥瑞之石后,王莽相当积极,确切地说是兴奋。他马上带领群臣,向他的姑姑王政君,当时的太皇太后报告。

  “莽使群臣白太后。”

  太后却开王莽泼了一盆冷水,她说:“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可施行天下!”

  这位王太后,否定不是石头,而石头上文字所代表的内容。

  可王莽的弟弟王舜却说:“天意如此,非人力所能沮也!更况且王莽非是作真皇帝,他只是想称摄以重其权,为汉家镇服天下!”

  王舜是把王政君、王太后当孩子来哄,“太后心以为不可,然力不能制!”只能下诏令王莽为“假皇帝”。中国历史独一无二的“假皇帝”,就是被一块谶言石,装神弄鬼地推了出来。

  武功长孟浚的石头,没有能把王莽一下子推上皇帝的宝座,但至少把王莽推得,与真皇帝只差一步了!

  3、公元6年,王莽开始做起了假皇帝。他的这个假皇帝,其实少一顶真皇帝的帽子,其它与真皇帝没有什么区别。天下明眼人都是肚知心明的事儿,但迫于王莽的权势,敢努而不敢言者众。

  王莽居摄二年,东郡太守翟义等人起兵造反,移檄天下曰:“莽鸩弑孝平皇帝,摄天子位,欲绝汉室……一时郡国震动。从者如云,有数十万人”。

  这说明群众的眼睛还是亮的。王莽得知翟义等人选造反消息后、及造反的口号之后,“惶惧不能食”。

  太后也看到了起义部队檄文。替王莽说话:如果是我,我也会惶恐不安啊。王莽此时已经准备把汉王朝给卖了,王太后还在帮他数钱。

  起义部队没有能做大做强,没多长时间,就让王莽的手下人摆平了。王莽好了伤口忘了痛。他认为起义部队所以没有能成功,是因为他“威德日盛,大获天人之助”,遂与部众“谋即真之事。”

  把做真皇帝的事儿,摆上了议事日程。

  4、这个时候,有一些聪明人,看出了王莽的心思。其中一人是汉广饶候刘京,他上书曰:“始初元年七月,齐郡兴亭亭长梦见天使对他说,摄皇帝当为真!如不信我,昌兴亭当有新井!亭长晨起视亭中,诚有新井,入地百余尺。”

  刘京是汉家宗室,他出面上奏王莽,说天使下凡传“摄皇帝当为真”的天旨。政治意义不同凡响,作为报答,王莽称帝之后,按新王朝规定,汉室所有的王候都除爵位,收玺印,但他对刘京网开一面,让他保住了自已的候位。

  始初元年,十一月,巴郡太守也来凑热闹,他报说巴州某山上出现了石牛,石牛上也刻了字。当地人文化素质不高,不知文字代表何意。

  王莽下令,不措一切代价,把石牛运至未央宫。据前去看石牛的人回奏,见到石牛时,天突刮起大风,沙尘冥天闭日,风止以后,居然发现天下降下了铜符帛书。书上说:“天告帝符,献者封候。”又云:“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摄皇帝当为真!”天使们都出来替王莽说话了。“假皇帝”这个“假”,要成真了。真是所谓“假到真时假亦真”!

  大臣们向太皇太后请愿,要求让王莽诏令天下时,“毋言摄皇帝。”另外王莽本人对天使事件,铜符事件,相当重视,他指示大臣们,要对此事件进行深入的学习讨论。每人还要写出自已的学习心得,上奏给王莽。《资治通鉴》上说王莽“指意群臣博议别奏”。

  5、一切如果秃子头上的跳蚤,明摆着。王莽要做真皇帝了!

  当时,长安城里有一个叫哀章的文痞,或者叫无良文人,游学于长安。司马光说此人“素无行,好为大言。”

  道德水平差,不是一般的差,没有多少人能待见他。哀章却没有自知之明,他喜欢到处吹牛,而且是吹大牛。

  他听说王莽称“假皇帝”之后,花了血本,先到集市里购买了当时相当昂贵的铜,用了几个月时间,制作铜匮。铜匮正面书曰:天帝行玺匮图。一面书:赤帝刘邦传黄帝金策书。书云:“王莽当为真天子,皇帝当如天命。”

  在策书里书写了王莽现有的八位大臣的名讳。同时哀章也在铜匮书里,也给自已封了“国将”的大官,为了掩人耳目,他还子虚乌有地加上了两个陌生人名:王兴,王盛。他在金策书里说这十一人,会辅助王莽至天下太平。

  在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哀章没有立即行动,他先把铜匮藏到地里,象现代的一些伪造文物不良商人,伪造古董一样,几个月之后,“齐井”、“石牛、”天书”、“祥瑞”迭起。哀章在一个日薄西山的黄昏后,装神弄鬼地穿上黄色的长衣,持铜匮跑到高祖神庙,把铜匮交给仆射(守庙的官员)。

  黄昏。

  飘飘若仙的黄衣人。

  金光闪闪的册书。

  哀章到是一烘托气氛的高手。铜匮交给仆射后,就飘然而去。哀章导演的这出戏,让先看祖庙仆射震服了,他赶紧上报。第二天一早,王莽立即到高祖庙里拜受金匮,接受神和天旨。

  其时的王莽,正在于找到一个作真皇帝的理由,哀章想王莽所想,急王莽所急。弄出的高皇帝传位策书来,给了王莽一个最后的作真皇帝的、最好的理由。

  刘邦是何许人也?

  他是汉王朝的第一创建者,连他在天是的灵都说“王莽应为真天子”了。世人还有什么话说?

  所以王莽赶紧把高庙出现金策书的事儿,报告给王太后。还没等到王太皇下令,他自已就颁诏天下:“予以不德,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今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以符契,图文,金匮策书,神明诏告,属予天下兆民。另赤帝汉高皇帝灵,承天命,传国金策之收。予甚畏惧,敢不受命?!”所以:“以戊辰真定,即真天子之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新!”

  自此,王莽作了真皇帝。

  6、王莽称帝之后,大封功臣,“按金匮书拜辅臣”。哀章如他所愿,被拜为“国将”--美新公,为新朝四辅之一。

  对于哀章在铜匮书中,杜撰出的两人物:王兴、王盛。王莽下令左右查找,居然还真找到这两个人:王兴,原为“故城门令史”。守都城的卫士。王盛,是长安大街上卖烧小伙计。都被王莽按金匮书兆示,王兴被封为卫将军,奉新公;王盛封为前将军,崇新公。

  大封辅臣之后,王莽又令五威将军王奇召集了十二人,把全国出现的,有影响的四十二件符命、祥瑞事例的物证,整理成图片资料,到全国各地办展览。让全国人民学习。他想对全国人民说:新朝受汉,乃天命所至。

  元始四年,王莽就下令召集天下异能之士数千余人,特别是通《图谶》,《月令》之方士、术士。组成了谶学编辑委员会,收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谶言”。并且与时俱进地与传统的儒学结合起来。结合了谶言理论的新儒学,成为王莽新朝有当代特色的哲学理论--谶纬之学。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