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瑀事略(1)
我喜欢那些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的人,这种人有着明显的缺点,但更多的是明显的优点,即使其缺点也总是透着些许憨朴与可爱,无法让人真正生他的气。在生活中我喜欢与这样的人交朋友,可能会有性格上的冲突,但更多的是欢乐与愉悦。
在李世民的诸多群臣中,萧瑀,就是这么一个性格鲜明的人。《资治通鉴》中说他“性狷介”,即性格正直孤傲,洁身自好,说话直来直去,很少给人面子,属于那些宁折不弯的人物;当然,他有时还非常任性,搞急了,谁都不尿,天王老子也不认,更别说李世民这个贞观天子了。正确的时候当然很好,偏狭的时候就很好玩儿了,通过这个人物的存在也可以反衬出李世民的容人之量。
萧瑀出身皇族,有着非常高贵的血统。他的高祖是是梁武帝萧衍,曾祖就是那个昭明太子萧统,祖父是后梁的开创者宣帝萧詧,父亲是后梁明帝萧岿。他九岁就被封为新安王,后梁被灭后,他去了隋朝,因为他的亲姐姐是后来成为隋炀帝的杨广的皇后,那个非常有名的萧皇后。他从小就天资聪明,以孝行闻名,爱经术,善属文,性格却“鲠急”,这种性格看来是先天带来的,以后不管他做了多大的官,也无法再改变了。
他还“鄙远浮华”,生于那样一种很优越的环境里,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出人意料之外,这可能与他们老萧家传统的信仰释氏有关,他也毫无例外,是个虔诚的佛学家。他经常去寺院修行,不断的与高僧论难,使那些高僧都对他刮目相看,佛学造诣相当的深。史载,他曾看到著名文学家刘孝标写的一篇哲学论文《辨命论》,当时这篇论文的思想影响很大,他读后却认为里面的内容“伤先王之教,迷性命之理”,便做了一篇《非辨命论》,对刘著里面的“诡悖不经”处进行了详细的驳斥。当时晋王府的学士柳顾言、诸葛颖读到了这篇驳论后,大加称赞,一致认为自从刘孝标这篇论文行世以来,数十年间,讨论性命之理的,没有一人敢于指摘诘难的,现在萧君的这篇力作,足以治疗刘子已入膏肓的疾病了,对他这篇论文的评价非常高。
隋炀帝登基后,因为萧瑀与皇后的关系,非常器重他,提拔他为尚衣奉御、校检左翊卫鹰扬郎将。就是在此时,他突然产生了一个怪念头,这和能与他长期的念佛有关。一次他突然得了“风疾”,嘱咐家人,不要去找医生,不要治疗,说道:“如果老天还能够让我在活几年的话,那就算是我避世退隐的资本吧。”萧皇后知道后,慌忙过来,教训了他一顿。她说道:“凭你的才知,足可以显亲扬名,怎么能这样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还产生隐居的怪念头呢?”他听从了姐姐的劝勉,病好后,重新燃起了从政的信心。
他很快又受到隋炀帝的重用,提拔他为银青光禄大夫、内史侍郎,因为是自己的内弟,杨广把许多最重要的机密事务都委托他去办。但人的性格这种东西,确实在决定着人的命运,萧瑀耿直的秉性使得他对看到的弊政,不可能沉默;问题是,他现在为之服务的老板,是个最不喜欢别人对他提意见的人。这下可就麻烦了,他不断的对杨广的指示评头论足,很让杨广讨厌,杨广不能杀这个内弟,就对他采取了疏远的态度,不再让他参与机要事务的处理。
炀帝大业十一年八月,突厥始毕可汗借打猎为名,率数十万骑兵,突然包围了雁门关;而此时隋炀帝正好在雁门关,这明显是冲他来的,情况万分危机。萧瑀认为:“突厥的风俗,可汗的妻子可以参与军机,调动军队;陛下的女儿义成公主正好可以帮忙,当时始毕是骗义成公主的,说是出去打猎。如果派遣一个使者秘密地告诉公主,即使达不到退兵的目的,也没有什么损失。另外,现在的将士们都担心一旦这次打垮了突厥,您还要征讨高丽,所以大家心里都不是很安定,您如果下一个诏书,就说不在打高丽了,专打突厥,大家就会安下心来,各自奋勇作战了。”隋炀帝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下诏停止了辽东的战役。
于是,隋炀帝就派了一个秘史,去向在突厥的义成公主告急;巧合的是,义成公主也知道了突厥可汗的真正用意,也在想方帮助自己的父亲,几乎是在隋炀帝特使出发的同时,也派出特使向突厥可汗告急,伪称“北面有急”。突厥可汗接到告急文书后,马上就撤兵了。这件事因为隋军抓获了一个突厥的间谍而知道了真实的情况。正因为萧的这条妙计没有起到作用,这使隋炀帝对萧瑀非常恼火,因为杨广一直有一块心病,那就是要把对高丽的战争进行到底;在萧瑀的要求下他下了一个不再攻击高丽的诏书,他心中的愤恨可想而知。杨广对群臣说:“突厥狂悖,他们能够翻出多大的浪呢!萧瑀竟然这样吓唬要挟我,情不可恕!”当天就给了他一个河池郡守的官职,把他赶跑了
也许萧瑀真正的意图就是要使杨广停止攻伐高丽,因为,这时的隋朝实在是太危险了,内忧外患,百姓水深火热,国基已近崩溃;而隋炀帝这个时候是谁进谏他杀谁,萧瑀在这样的紧急关头,拿了杨广一把,逼着他下了个不再攻打高丽的诏书,那是冒着很大风险的,同时也看到了他的政治智慧。但萧瑀的努力并没有阻止的了隋炀帝自我覆灭的步伐,隋炀帝马上就食言了,又开始了对高丽的军事行动。
08-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