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过客》的观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04-18 08:16:34

  《过客》是一部由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执导,杰克·尼科尔森 / 玛利亚·施奈德 / 珍妮·鲁纳奎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过客》观后感(一):北京垫下巴哪家医院好?多少钱?

  北京整形好的医院太多了 北京八大处 北医三院,中日友好 协和医院 这些医院感觉都听不错的,我以前是非常纠结选哪个医院,后来到【惜美网 】他给我推荐了几家医院去面诊,反正不要钱我就去了,之后选了一家做手术,效果很好,想想当初的决定真的很正确,也很感谢咨询妹子那么贴心。也可以加群 451959885

  《过客》观后感(二):虚无之旅——《职业:记者》

  在《放大》中探求“真相”未果,安东尼奥尼却又在《职业:记者》开始寻找“身份”之旅。一个人要置换身份,即使改变衣着、扮相、证件,其言其行却囿于阶级出身难以纠正。如此奇异的“身份”之旅,亦以死亡作为旅程的终端。

  情感、工业文明、现代制度、阶级身份······安氏的电影愈发困惑,直至整个银幕都弥漫着虚无主义的迷雾。

  《过客》观后感(三):过客

  套用一句话“影片如果一开始就忘了本,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土了”。他们一直念叨着自己的痛苦和绝望,却不知道对于每一个努力认真生活的人,尽管会历经各种不同的生活艰辛,但面对这些每一个人还是努力的追求的幸福和快乐。

  我的父母常常和我一起看一些影片。他们的青春岁月对我来说太过遥远陌生。世界观价值观爱情观等等等等,我们之间的代沟大过任何一代人

  《过客》观后感(四):逃离与背叛

  首先记者是厌烦这个按部就班的生活的,结果回到旅馆发现跟自己非常相似的军火贩子意外死去,于是挣扎的记者洛克就“变成”军火贩子罗宾逊。

  可是,在这个双重身份下,更多的逃之不及的东西涌来,妻子日渐发现并未死去的丈夫就追查,特务亦开始追杀。

  这样的情况下,碰到了巴黎最后的探戈里面迷惑了马龙白兰度的姑娘,然而此时洛克依旧纠结,不敢,然而又想去突破什么。

  结尾的推轨长镜头,慢慢推到室外,又从室外回到室内,妻子亦未承认。。。

  《过客》观后感(五):没看懂

  安东尼奥尼的《过客》真的是没看懂,坦白讲这真是个煎熬的过程。疏离的时空,不明就里的人设,令人费解的构思,始终没get到点上。不过有一点,坚定了我一定要去西班牙看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的决心!当然,好在知道了华星附近还有萨拉花儿,以后可以来这撸串儿了。

  别人家的影评这样写道,改变现有的人生,围城情结世间皆然。个体的孤独让人抓狂。人的精神的孤独和对逃避的需要,让人总是想超越现在的状态。最后的镜头让人感慨,个体的死亡与消失何等地微不足道,夜晚仍然灯红与酒绿。

  我很是佩服。

  《过客》观后感(六):希绪弗斯的意义

  弃绝生活身份-换个马甲逃离-放纵沉溺于无人知晓之地;

  双重身份-双重追捕-冷漠孤独的惩罚-疲累无根基-如何辨认自己?

  人生如剧场-人际身份的必须-逃不掉的罗网-社会学的合法性根基;

  绝望般地抵抗宿命-希绪弗斯的意义。

  人生如寄,活着尽力。本分而已。

  莫要连根拔起,肢解自己的社会性。理应强大自己的根基,对命运认同并抗拒。

  剧本内核很好,换个身份生活,与过去身份构成张力,便于探讨人的社会属性问题。

  安东尼奥尼的影片,人物总是主动或被动地介入陌生地,社会学意义大于美学意义。

  《过客》观后感(七):我不想这样活下去

  一前一后

  两个窗户镜头太可怕

  你的问题透露了太多关于你的信息 而我的答案则不会透露我的

  我开始认为这三部曲要好于爱情三部曲

  安东尼奥尼创造了三个我们永远不可能抵达的未知的世界。

  “忘记一切发生的事,一切切丢掉”

  “你在逃避什么。”

  车的后面 是过往

  主题是

  “存在”与“不存在”嚒

  安东尼奥尼是意大利人

  橘子绝对是厄运

  一直被人寻找

  仿佛看到自己被缅怀一样

  作为“过客”的“宴会恐惧。”

  窗户中的远去

  也只是过客

  罢了

  《过客》观后感(八):旅客/过客 片尾的吉他曲

  旅客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当初看完电影后非常喜欢结尾的吉他曲,但是在网上怎么也查不出这首乐曲的曲名和作者,只知道担任电影配乐的是Ivan Vandor ,但由于那时我在学古典吉他,所以我感觉这首曲子的风格实在不像是出自一个现代音乐人之手,而更像是19世纪中后期西班牙塔雷加时代的作品。

  过了一段时间我买了一本吉他谱,打算练习一些新的曲子,在弹其中一首“Canco Del Lladre”的时候突然发现正是那首片尾曲的旋律,惊喜不已。原来这是一首古老的加泰罗尼亚民谣,虽然旋律优美,但名字实在不怎么样,翻译过来叫“盗贼之歌”。现在的版本是由西班牙近代作曲家兼吉他演奏家Miquel Llobet Solés 整理改编而成。

  《过客》观后感(九):这也是一部风景片

  看候麦的电影可以看到很多细腻的法国风光,同样这个电影带大家去了非洲沙漠, 去了英国, 西班牙, 南斯拉夫, 一路风光无限。特别是西班牙部分, Barcelona城里的格式建筑可以好好欣赏一番。本身故事和背后的想法也比较容易懂。所以这个电影可以轻松看完。

  恰巧两个香港朋友去西班牙玩,也都路过这些地方。

  http://good-times.webshots.com/photo/2282218410101611350ssvhTK.

  《过客》观后感(十):钩沉

  发表时间:2007-2-10 8:53:00

  变身后,一些本应紧张刺激的情节淡化到只有草蛇灰线,这意思是让你们都给我集中注意力。每一次回忆都很重要,主题不断显现深化。现在记得有三:

  1. 尼克尔森同另一位在旅馆里的对话。饱受折磨的尼抱怨说全世界都一样。那一位回答,不是全世界都一样,而是你用老眼光看世界,你看到的都是你希望看到的。

  2. 尼在院子里像发疯一样烧东西,脑后之反骨毕现无遗。

  3. 这个最牛。尼采访非洲医生,医生拒绝拍摄,说只有把摄像机对着尼他才接受采访。

  先说3,作为记者,尼代表所谓客观公正,然而医生的建议把这张羊皮撕碎,客观背后是赤裸裸的主观,一个记者一辈子采访一万个人,归根结底只采访了一个,那就是他自己。

  这样就是1的问题了。对于一个厌倦了的人,问题不是出在这个世界,而是出在自己,换一个身份只是表面功夫。黑白两道的追逐具有象征意义,怎么逃也逃不出自己啊,躺在床上等死是宿命。

  最后一个长镜头,有很多人忙着拆装窗户栅栏吧。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