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永远多一天的心情随笔
每天晚上的九点后,我按照习惯把耳机插入手机,按下收音机,每每在这个时候,我都会听这个频道讲解的文章。来到这里之后,我是无意间发现还有这么个节目,音乐巧妙地配合着播音员的声音,无疑是一种享受。
听着听着,这声音便在我脑海里有了一个扎根,不是像蜻蜓点水般优雅,总之还是书的享受。
一段节目开始前的独白,听书香浸染,心相依韵。随后便是主持人的自我介绍,今天讲解的第一篇文章叫《永恒的一天》。那时的我,已经早早地关灯躺在床上静静地听着。在这里我总能听到些我从来都不知道的,是关于一些作家之类的事迹。
印象最深刻的是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故事,我以前压根就不知道还有这么两个人,还是和胡适、徐志摩、林徽因....这些人是同一个时代的。因为书本上的,老师说的,对于我来说这是仅能熟知那个时代的人。我不知他们其中的感情纠葛,有些知识还是得在其它地方获取的。
沈从文是一个操着湖南口音的老师,张兆和是学校的校花,是学习中的佼佼者!可是,当沈从文第一次叫这位校花时,却把“校花”说成“笑话”。我听到以后,立马噗嗤一声笑了,湖南口音原来是这样的。沈从文与张兆和相依相伴60载,可最后也敌不过命运的捉弄。因为人生容不得两个人都正确。1988年5月10号,沈从文逝世,也无缘诺贝尔奖。60年前,沈从文写过: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你这不幸是同我的生命一样长久的!他们的爱情令人向往,同时也令人感到惋惜。张兆和在沈从文逝世后,她才懂他,才真正的明白他。可惜,一切都太晚了。
沈从文说:爱情使男人变成了傻子的同时,也变成了奴隶,不过,有幸碰到让你甘心做奴隶的女人,你也就不枉来这人世间走一遭。做奴隶算什么,就算是做牛做马,被五马分尸,大卸八块,你也是应该豁出去的!
之后,便是李云迪。这个曾经大家都以为会成为中国肖邦的李云迪。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李云迪的演出虽没有朗朗的演出次数更多,收入也没有他多,商业代言之类的也没有他多,但是李云迪活的自在。钱再多又如何,适用便好,不懂得去享受生活,才是最可悲的。因此,他有了自己的知己,他喜欢美食,这位知己可以带给他真正的人生最大乐趣,两个人都喜欢吃,都有自己的音乐爱好。李云迪被说成不务正业,但我还喜欢李云迪的生活。人生,本就是互补的。
一位在得知自己有可能有癌症的患者,在银行取款机面前看了自己大半辈子奋斗的成果,他拿出一张纸,一支笔,写下了在最后能够存活的这些日子里用这些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信心十足,不完成,离去也不甘心。后来,去医院那病历报告单时,医生告诉他其实没什么大病,这对于他来说确实是个好消息。但是,他茫然了,自己订下的是件要做的事情,该怎么办?随后,医生又告诉他:“不过,你得了一种很严重的病。”男人问:“有办法医治吗?花多少钱我都愿意!”医生回答:“没有。这是每个人都会得的一种通病,每个人都无法医治。”那人问:“什么病那么厉害?!”医生回答说:“人生。”后来,男人从口袋拿出那张皱巴巴的纸,他知道该怎么做了。
再来说说这篇《永恒的一天》。这是由安哲罗普洛斯导演的以追寻为命题的风格之作。影片描述了一个老人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偶然遇见的阿尔巴尼亚男孩,改变了他的一生,体验到生命之爱的纯净以及命运的和谐。一个老人,一个小孩,导演却让他们的时空在这一天交错,于是化作永恒。这影片说实话,我没看过,也是通过这个收音机频道熟知的。但是,我也觉得挺好的。
亚力山大问妻子安娜:“明天有多长?”安娜回答:“比永远多一天。”-----如果把这个换成“你还能爱我多久?”回答:“比永远多一天。”每个个体都是孤独的,两个孤独的生命走在一起,也只能汲取那一丝温暖。谁不害怕孤独,谁不愿爬上坡,看到阳光…
王樽在《永恒的一天》这篇文章的结尾是:“人的一生如同一年的四季,一年的四季又如同一天的四时,人的一天也正如同人的一生。生命如同四季的轮回,生活就如同一天天的循环往复。还是古人说得好: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何谓忽然,日夜一天。忽然一天,却也是永恒的一天。”
其实,细数下来。人生中的一些不期而遇,一些后悔难舍,一些有过的疯狂与糊涂,一些沉默与喧嚣背后的微笑和泪水,一些不懂什么是希望的家伙还在拼命的寻求希望,一些你不懂的我曾看过的,都是值得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