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文化随笔

无需大嗓门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发布时间:2022-06-05 13:53:47

  幼儿园教师往往都有张“婆婆嘴”,他们时刻提醒、指引着孩子们。面对数十个孩子的喧闹,我的嗓门往往在不自觉间就大了起来,仿佛只有“大嗓门”才能体现教师的“权威”,才能让孩子接受我的教育。在组织孩子游戏前,我同孩子们讲了一遍游戏规则,可游戏一开始,活动室内像炸开了锅一样,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夺自己喜欢的玩具,叫闹声此起彼伏。我立即“镇压”,大声制止。可不一会儿,吵闹声又响了起来,而且比“镇压”前还要响,都盖过了我的声音。此时我口干舌燥,嗓子也有点哑了。瞬间我对之前自己的做法产生了怀疑,孩子们每天浸润在“大嗓门”的环境中,还能听进去其他声音吗?我的做法真的对孩子好吗?

  我是一名新教师,虽然系统地学过幼教理论,但由于孩子们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个性特点的不同,要让他们听从我的安排、接受我的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小班孩子倾听习惯还不是很好,哪怕我的嗓门很大,他们依然我行我素、置若罔闻。我请教师傅,师傅告诉我要教好孩子,不是靠“大嗓门”,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学会用适宜的方法去引导孩子。

  后来,很多时候,我借助柔和的音乐吸引孩子的注意。例如在一日活动中,起初我会选择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引导孩子一起打节拍、做动作,很快我便可以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然后,我再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孩子们兴奋的情绪慢慢地平复下来,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气氛,让优美的音乐引导他们游戏;再后来,我会征询孩子们的意见,让他们主动选择喜欢的音乐,然后根据音乐的特点开展不同的活动内容,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兴趣。我发现音乐不仅可以替代教师的“大嗓门”,更能熏陶孩子们幼小而纯真的心灵。

  很多时候,我会用亲昵的拥抱、与孩子说悄悄话等方法与孩子沟通。当我发现孩子有不守规则的行为时,我会走到孩子身边轻柔地对他说:“老师喜欢你,和你说悄悄话。”让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行为。“悄悄话”非常适合小班孩子的心理与年龄特点。不管是鼓励、约定还是批评,都可以通过“悄悄话”传达给孩子。这样不仅让我和孩子们建立了感情,使孩子们增加了对我的信任感,而且能在最小范围内最快地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我逐渐改掉了“大嗓门”的习惯,学会了多种适合小班孩子年龄特点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