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雨中的树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6-09 05:13:17
雨中的树观后感

  雨中的树观后感(一):

  致敬雨中的“树”,让我们在感动中前行

  《雨中的树》作为献礼十八大的影片,让我们再一次重温了这位“爱民干部”的平凡与伟大。无论是他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还是以争朝夕,干就干好的忘我拼搏,都无声地演绎着最令人动容的“组工精神”,更传递着来自大巴山深处的“暖人情怀”。

  42载风雨或许太过短暂,但却抒写出太多让人感动的诗篇。无论是身先士卒战洪魔的挺身而出,还是甘于清贫重名节的淡泊名利,甚至在身患绝症时仍继续拼的鞠躬尽瘁,这些在平凡岗位上驻守出的片段和缩影,正彰显着身为党员干部所恪守的信仰,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展现了新时期组工干部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那就是“争当优秀、习惯卓越”。[由www.telnote.cn整理]

  这个时代所呼唤的“公仆”,也正是这些在点滴中践行美德,在实干中孕育成绩,在风雨中毅然挺立的“大树”。他们或许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豪言壮举,也不是时刻准备牺牲自己的勇士,却凭着一份对事业的热情,对人民的热心,对生命的热爱,用无私和奉献弹奏出了动人的音符,成为世人传唱的一首“金曲”。

  有人说,这是一部献给“所有平凡而卓越的人”的电影,而我觉得这更是一份献给“10万组工干部”的精神食粮,让他们不断汲取着“公道正派、甘为人梯、清正廉洁”的营养,学会把根脉深植在脚下的热土,成为不怕风雨的“大树”,学会将汗水浇灌在基层的事业,成为不畏艰难的“勇者”。关爱留守儿童标语

  而作为一名80后的年轻党员,我也想把这可贵的精神延续,更想将这份感悟化为行动,从平凡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践行,让成长的每一个脚步带着恪守敬业的无悔。也许我得不到“救命书记”、“拼命三郎”的殊荣,也无法塑造“万民有口皆碑”的形象,但是我坚信,用青春和热情忠诚于岗位、服务于人民就是助我从一粒种子成长为树的雨露,去滋润我所根植的土地。

  正如这部影片的主题曲所唱,雨中的树,平凡地如同森林中的一草一木,却把人间最美的画卷颂读。让我们致敬这样一位默默奉献的“大树”,更将这份敬仰内化于心,在平凡中扬起最鲜红的旗帜,在点滴中拓展生命的广度。

  雨中的树观后感(二):拿什么来爱你

  10月26日,学校组织观看了电影《雨中的树》,该片以李林森的儿子李东阳追寻父亲生前足迹为线索,串联起李林森曾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交往过的人物,以及他生前说的那些朴实却铿锵的言语,将李林森短短42年的人生透过父子间跨越时空的对话,生动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虽然观影已经过去好多天了,但许多感人的画面仍历历在目,让我久久不能忘记:忘不了,牵着水牛、几次把鞋子脱给逃命的灾民,风雨中背起80岁的老人,与暴雨搏击与死亡抗争的救命书记;忘不了,一手打吊针,一手掏手机询问灾情,靠在床上组织会议,即便是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心里装的还是工作的倔强病人;忘不了,应对妻子心有遗憾,捧着孩子照片,眼泪肆意流淌,用颤抖的手给孩子写下箴言的柔情父亲。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圣诞晚会上,他对青年朋友们幽默而朴实的语言:“抓紧你们的青春多做事,但要做事,首先要做人,做善良的人,做清清白白的人……”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尽了他为组织鞠躬尽瘁的一生,寄托着他对后辈真诚殷切的期望,承载下他与百姓甘苦与共的岁月。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一名人民教师,要以广阔的视野与心胸,牢牢把握时代脉搏,身在校园,心系时代;热爱人民、忠于理想,光明磊落,一身正气。首先要把做学生放在首位,要有一颗爱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要有一颗恒心去对待我们的工作。工作中勤奋发奋,乐于奉献,加强师德修养,扎实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争取像李林森一样,成为一棵“雨中的树”。

  雨中的树观后感(三):

  平凡的事业,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是一颗奉献的心。李林森,一名优秀的组工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地做着平凡的每一件小事,在平凡中谱写不平淡的人生。他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新时期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典范。

  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做立足岗位,履职尽责的“雨中树”。透过观看《雨中的树》,了解到李林森同志时刻将工作放在第一位,在他病重期间依然坚持工作,()这种爱岗敬业、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励我们要增强职责与奉献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工作岗位看作是实现个人价值、为民建功立业的平台,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件事,每个问题,并及时准确地处理好,发奋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

  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做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雨中树”。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李林森同志用他的言行诠释了对党、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作为新时期的组工干部,我们要像李林森同志一样扎根基层,真情为民,将人民群众至于心中最高地位,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扎根基层,到群众中去,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亲历群众甘苦,直接为群众服务,始终持续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本质上认清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真诚拜人民为师,善于学习、总结、运用人民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引领基层工作,发奋为人民群众多办好事,多干实事。

  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做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的“雨中树”。威信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李林森同志严以律己、清正廉洁,不利用职权为自己牟利,甚至在他病重期间,为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隐瞒自己的病情。组工干部要将李林森同志当做“一面镜子”,从严律己,坚持公道正派,时刻谨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不断加强党性锤炼,增强拒腐防变潜质,发奋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公仆。

  李林森同志用其一生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更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向李林森同志学习,更应以其为榜样、以其为动力,发奋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履职尽责,人生即使平凡也不会平淡。

  雨中的树观后感(四):

  看完《雨中的树》,我久久无语。那雨、那山、那树、那人、那情、那景、那笑声、那喊声……万千意象,萦绕于心。我承认,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最打动我的,是那情。在碎片化的情节中贯穿着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主人公李林森的情。他对老百姓,有大爱。洪水中,他不顾危险、不顾疲累,冲锋在前,撕心呐喊,冲入危房救人;病魔带来巨痛之时,他仍然争分夺妙地办那些“破事”,挂念着为困难党员盖房,他心中想着的全是老百姓。他对基层干部,有真情。一位乡党委书记,在高寒偏远山区工作了15年,县领导很少有人上去过,李林森亲自上山体验基层干部的辛苦,在市委常委会上据理力争“不能让老实人吃亏”。李林森与那位乡党委书记打乒乓的球声,反复回响在荧幕上,那是一位组织部长与基层干部心与心的交流、心对心的回应。他像平凡人一样,深爱家人,但正因工作太忙,抽不出时刻陪伴妻儿,他内疚不已;正因工作原则,他拒绝给妹妹安排工作,只能诚挚地道歉。这些完美的、富有人味的情感,却正因生命的短促,而破碎、而断裂、而幻灭,影片由此产生巨大的情感张力,抓人心魄,带给观众精神的升华。那些怀抱大地的山峦,那些充满生机的树木,仿佛都是那个人精神的化身,让人回味无穷。

  更打动我的,是那真。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它没有刻意夸张人物事迹,而是刻意还原一个真实的人。那些真实的场景、真实的言行,就像我们以前见过或正在身边。“土能够被污染,水能够被污染,人心却要深深埋在泥土里……”“泡上一壶浓茶,好好洗洗你的肠子!”“我人生的航班已经取消。”他没有毫言壮语,朴实的语言更令人肃然起敬。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他没有一点官架子,同老百姓一齐挤公交、吃排档,奔波在嘈杂的市井之中,年迈的父母还住在农村破旧的房子中……这些场景,没有艺术的“提炼”,甚至画面有些杂乱,却更真实地反衬出李林森的崇高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物欲横流之世,一个人,一个纯粹的人,真实地生活在山的那边、水的那边,温暖着那一方百姓,也激励着我们的心。影片不仅仅展现了客观世界的真,还巧妙展现了精神世界的真。主人公在生命弥留之际,眼中浮现出妻子一段娇媚的舞姿,一颦一笑,那样鲜活、生动、美丽。看到这一段,坚信每位观众心中都会涌起一种痛,为一个即将离去的丈夫对妻子无限的爱而痛,为一个即将离去的好人对生活无限的不舍而痛。

  这部105分钟的电影,几次让我落泪。为李林森的种种精神而落泪、而动容。

  李林森深入基层的“树根精神”让我动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李林森扎根基层、真情融入,他带领群众修桥铺路、重建“新五宝”;他无私资助贫困女孩上学,弥留之际仍然牵挂着帮扶对象;他总是穿梭在抗洪救灾第一线,迷彩服、黄胶鞋、扩音器是他不变的行头。学习李林森,就是要学习他一心为民、扎实深入的“树根精神”。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更就应沉下心来,带着职责、热情、真诚做群众工作,扎根基层,真心为民。

  李林森坚毅正直的“树干精神”让我动容。李林森以一种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的形象,集中展示了一名组工干部高尚的职业风范。他任人唯贤、唯能,大批优秀基层干部被选拔到适宜岗位,干群信服、社会满意。学习李林森,就是要学习他公道正派、刚正不阿的“树干精神”。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公道正派是立身之本,我们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将“公”与“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公道正派、知行合一。

  李林森无私奉献的“树叶精神”让我动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燃尽生命写忠诚——从乡村教师到组织部长,无论在什么岗位,李林森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应对病魔,顽强斗争到最后一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了无限的事业。学习李林森,就是要学习他不求所取、但求奉献的“树叶精神”。(lz13)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去回报群众、回报组织、回报社会。

  感谢电影《雨中的树》,让我又一次沐浴了那个平凡而崇高的人精神的光华。

  雨中的树观后感(五):

  雨,长久以来都是情愫与感性的代表,缱绻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干净玲珑剔透,“细雨,烟雨,乌篷雨,狐狸雨,斜风细雨,烟雨凄迷,好雨知时节,夜来风雨声,清明时节雨纷纷,寒雨连江夜入吴,”不一而足。人们在雨中抒发感叹,在雨中俯仰情感。雨,也是一个民族群众思绪的载体,香港回归的倾盆大雨,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的耻辱,汶川地震的骤雨不歇,则是天公对华夏儿女苦难的呜咽。而这天,雨,被寄托了新一层含义,那就是我们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李林森同志的雨,在他身前,和煦如春风雨露,在他身后,悲恸如雨雪嘶歌。

  《雨中的树》这部电影,正是以此为契机,讲述李林森同志平凡而又卓越的人生轨迹。他的名字中有五个木,五代表多,代表广,代表众,代表他丰硕的工作业绩和博大的精神境界。之因此取树,是正因树正是由众多的木所组成的,树刚正不阿,浩然正气,站直了就是顶天地,立乾坤,为人民遮阴,为环境守卫,倒下了,也是浑身是宝,果可入食,叶可用药,枝条可做燃料,躯干可作建材。这些都是对李林森同志鞠躬尽瘁的精妙比喻,在这部电影里,他身先士卒战洪魔、扶弱济困献爱心、甘于清贫重名节、公正用权不谋私、工作当命抗死神、燃尽生命写忠诚,一幕幕慷慨悲壮之歌,响遍银幕内外,响遍每个观众的心间。

  那些震撼心灵的点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洪浪滔天之际,他沉着应对,劳心费神,难舍昼夜,心力交瘁,体力严重透支。他声嘶力竭地呼喊,奋不顾身地救助百姓,让人感慨万千;病重之后他强忍剧痛忘我工作,审签文件、组织会议、接访群众、下乡调研,万源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镌刻了他的信仰;他在生命的尽头,脸色愈加显得苍白,幽深的黑眼圈更加显得形容枯槁,他还坚持呕心沥血,修改文件,布置会议,上传下达;最后他的小儿子深情呼唤父亲的镜头,所有的人都不免泪眼迷离,鼻中酸楚。诚然,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在死神面前,生命都是苍白无力的,李林森是平凡的人,同时也是伟大的,他的伟大是在他不懈追求生命好处中体现出来的。他始终持续善良、真诚的本性。这正是我们所苦苦追寻的人生主题。

  最后,让我以一首小诗表示对他的景仰与尊崇吧: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十分沉默,十分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雨中的树观后感(六):

  电影是群众化的艺术,也是人们感知社会和人生的“窗口”。10月18日,街党工委组织党员观看了电影《雨中的树》。《雨中的树》是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重点影片,该片主要讲述“全国优秀党组织工作干部”李林森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燃尽生命、谱写忠诚的感人故事。影片以李林森的儿子李东阳追寻父亲生前足迹为线索,串联起李林森曾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交往过的人物,以及他生前说的那些朴实却铿锵的言语,将李林森短短42年的人生透过父子间跨越时空的对话,生动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雨中的树》里的李林森真实、亲切、可信,一位朴实、平凡而又卓越的新时期基层优秀组织部长形象跃然于屏幕之上。

  雨,长久以来都是情愫与感性的代表,缱绻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干净玲珑剔透。人们在雨中抒发感叹,在雨中俯仰情感。雨,也是一个民族群众思绪的载体,香港回归的倾盆大雨,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的耻辱,汶川地震的骤雨不歇,则是天公对华夏儿女苦难的呜咽。而在此处,我想她又被赋予了一层新的含义,那就是在人民群众的利益、急难险重任务和物欲横流的当下产生的各种诱惑的“雨”中,李林森同志经受住了考验和洗礼,最终成为了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成为了一棵在雨中挺立的“树”。

  影片从中国人熟悉的乒乓球推打开始,一幕接一幕,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紧凑而不繁琐,平淡却不单调,庄重并不矫情,比如,买解放鞋和打摩的时的还价、泡方便面、在小饭店就餐、追公共汽车、搭轮船、挤火车等,都是人们再熟悉但是的场景。这些故事,是每一个基层干部群众都会遇到的。

  艺术来源于真实,也高于真实。将这么多真实的、平凡的、亲切的事串连在一齐,展现出来的就不再平凡。应对生活境况和工作岗位的不断变化,李林森能始终持续着心底的崇高和真诚。这在现代社会难能可贵,也注定了李林森的平凡而卓越。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李林森那样,在纷繁复杂的诱惑和困难面前持续淡定、从容,这个社会就会涌现更多的先进和优秀。如果每一位观赏过《雨中的树》的人,都能够更加慎重地应对自己的寻常,珍惜属于自己的平凡,整个社会通向完美未来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共产党人和共产党的干部,首先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都要为人子、女,也会为人父、母,为人夫、妻,都有普通人的情感,普通人的职责,普通人的乐趣,但作为党的干部,肩负着更大的职责与担当,有的时候务必在公与私、个人与群众之间作出“二选一”的抉择。影片中,当洪水来临时,李林森选取的是冲锋在前;当道路塌方时,李林森二话没说就迎灾而上。李林森的思想和精神必定不朽,他诠释的不仅仅是组织部长的风范,也浓缩和展现了当代中国党员干部的形象。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