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杀手不太冷影评
这个杀手不太冷影评(1):
看了《这个杀手不太冷》,一部老片子,法国大导演吕克?贝松执导的。据说他不止自我做导演,他还编剧,兼后期制作,有人说,这样的导演是作家型的。
这个杀手不太冷,看名字,就感觉到一股悲凉气息。做了杀手,就应像冷漠的风,无所依傍,自由来去,没有根,永不落脚;或者像一块拒绝融化的冰,冷到彻骨,没有温度。但是,这个杀手不太冷,他不太冷,血液里有了温度,冰融化成水,这温度岂不是要了他的命吗?这部片子,不必看,也能预料到结局,必须是悲凉的灰飞烟灭,一切仿佛命定,无法逃脱。
里昂,这个住在纽约平民区的意大利杀手,有着一切杀手的特点,独来独往,沉默寡言,严谨机警,他每一天喝两杯牛奶,每一天健身,每个晚上坐在椅子上睡觉。做为杀手,他出手时,动作利落,像迅捷的豹子,但他有自我要奉行的准则——不杀女人和孩子。看着那样一个胖子在他的刀下瑟瑟发抖,那一刻的他,闪着独属于他的冷冽的光,眩目得美。当他离开他所在的那个场,卸下杀手的面具,又成了轻易能够淹没到市井人群中的普通人,他自我熨衣服,一个人去剧场看《雨中情》。他爱着他的大叶兰花,常常细心擦拭。他爱它的理由,不只是因为它易活,还因为,它像他一样没有根,它是他最好的朋友。他无数次迁徙,怀里永远抱着它,那简直就是他的影子,他们在一齐,像是如影随形。
如果不是遇到马蒂达——这个倔强又聪明的小女孩儿,里昂的杀手生涯必须会这样坚持下去的吧,他一样会在他的对手面前所向披靡,或者难免在某一次出手时,不幸地倒在血泊中。这就是杀手的命!但是如果必竟只是个假设,缺少成为现实的可能——他们无可躲闪地遇到了。缉毒警察杀害了她全家人,甚至连她四岁的弟弟都没有放过,如果她不是恰好去购物,如果她不是聪明地去拍里昂的屋门,如果里昂没有心软,没有让那束明亮的光照到马蒂达的身上,那么,所有的故事,就都会沿着另外一条线走下去了。
马蒂达,在她身上,有着不属于一个十二岁孩子的成熟。她坐在楼梯旁边,抽着烟,脸上有着明显的伤痕,她问里昂,“生活本来就这么苦,还是只有童年的生活才会如此?”里昂告诉她,“人生就是如此。”她已经会掩饰自我的伤,说是骑车时摔的,她没有其他同龄孩子那样的单纯天真,她的复杂,必须是缘于那个缺少爱的家庭,爸爸揍她,妈妈不管她,姐姐也会因为一台电视而满屋里追她,只有那个还只有四岁的弟弟跟她亲,每一天早晨起来,就愿意粘在她身上。所以,她要为他报仇,那么小的孩子,懂得什么?那些警察也不肯放过。[由www.telnote.cn整理]
想想,真是让人难免心痛,连杀手还恪守着不杀女人和孩子的准则。那些口口声声为了正义而存在的警察,怎样能够如此残忍?
她下定决心要跟里昂学着做一个职业杀手,她咬着牙把枪随意射向窗外。里昂无奈,只好带着她和他的兰花再次离开,他们开始了职业杀手的训练。
还是东尼明白,他明白,做了杀手,是不能动情的,但是此刻的里昂,已经是不愿意回头了。看着他那么在意马蒂达,不许她抽烟,不喜欢她骂人,愿意在不用出去执行杀人任务时,和马蒂达一齐,在小小的房间里,扮演电影中的主角来开心一下,顺从地和她一齐认字。真为他的改变而高兴呀。她呢,也开始喝他每一天都要她喝的牛奶,听他的话不抽烟。在这个黯淡的世界,他们两个因为彼此的存在而看到了光和温暖。
马蒂达对里昂说,我想我爱上你了,因为我的胃,它是热的,以前总像是打了结似的,但此刻不会了。她的爱,多么实在,是胃里的暖,这是只有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才会说出的话吧。里昂呢,也在不知不觉间爱上了这个执拗倔强,把它的冰一般的生活渐渐融化的小姑娘。他已经想到,如果有一天,他遭遇不测的话,要把他的钱都留给这个与他相依为命的小女孩儿,他在思考她的未来,爱了,才会事事处处为她思考的呀。他为了她,在警察的大楼里一路冲过去,是决绝的姿势,拼了命的。当他看到马蒂达,把她紧紧地抱住,仿佛抱住了一个失而复得的宝贝。或者,从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决定要为她报仇了。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地闯入,那个变态的警察斯坦利就不会气急败坏的找到东尼,不会气急败坏地调动所有的警员来对付里昂和他的小女孩。
影片最后一刻,里昂把马蒂达和从未离开过他的兰花送进地下管道,他告诉她,他必须会在四十分钟后与她相见——当他喜欢上了在床上睡觉,喜欢上了那样明亮温暖的生活,喜欢上了这个小女孩之后,他怎样会放下生命呢?真的是期望他能在伪装成警察后,成功地走出来,以那样从容的步子,走上一段新的路。但是,终究是事与愿违,他在感受到了人生的一点点完美之后,却不得不用同样的“拉环游戏”为马蒂达复了仇,那个恶警,到底死了。他最后能够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了。
阳光之下,马蒂达把无根的兰花栽到泥土里,它有了根,她们最后安全了。她,这个像天使一样美丽的女孩,最后能够放下仇恨,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了。或者,这才是里昂真正想要的吧。
这个杀手不太冷,他是一块已经融化的冰。而他那颗心的形状,是漫长得看不到明天的爱。
这个杀手不太冷影评(2):
我们拥抱着就能取暖——《这个杀手不太冷》
李荣涛走了,他走进候机厅的时候,我挥了挥手,没有回头。
从机场回来的路上,杨健靠着车窗,看外边的路,之后告诉我他在想剧本。
我低着头,盘算着开学之前还有多少事情要做。
晚上坐在家里,听着李荣涛版《取暖》。听着听着就想起那部电影来,华灯初上的夜上海,我们怎样温暖我们孤寂的心?我们如何应对世界的黑暗,里昂那双忧郁的眼一向在我眼前晃悠。
一、世界比我们想象中残忍
里昂,一个纽约贫穷的意大利移民,没有合法身份,没有其他谋生手段,靠杀人为生。玛蒂尔达,一个纽约贫民区的女孩,因为父亲贪污毒品而全家遭屠杀。
即使在纽约这样全世界最繁华的都市里,生活也有其黑暗、残忍的一面。
里昂,是一个被这个社会培养出来的职业杀手,作为一门谋生的手艺,他对杀人很在行,作为职业,他没有更好的选取。他从意大利因为杀人而逃了出来,飘落在纽约,尽管影片没有正面交待,但是从他和那个杀手中介的几次谈话能够看出,他受制于人,连冒着生命危险杀人所得的收入都控制在别人手里。他虽然有潜力简单地置人于死地,但是他应对着这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却无法主宰自我的命运。而这架巨大的社会机器根本不顾及个人感受,只要为了利益,它就把里昂这样的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培养成一台杀人机器。
马蒂尔达,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拥有一个完整却不幸福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关怀,父亲因为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被警察灭门,马蒂尔达靠着自我的聪明侥幸逃脱。但是唯一让她感到安慰的亲人她的弟弟也被警察杀害。
打着法律的名义杀人,逼迫善良的人杀人,让十几岁的小姑娘不得不去学着杀人,。。。。。世界有时候真的比我们想象中残忍。
二、我们拥抱着就能取暖
当里昂犹豫之后最后向马蒂尔达打开自我的门,我最后在茫茫黑暗中看到了一线耀眼的人性光辉。引用句百果晴黛的签名“因为有爱,我们才能永恒不灭地生存下去”。爱,是我们人类最初和最后的依靠。里昂向马蒂尔达敞开的,不仅仅是一扇充满人性光辉的拯救之门,更是一扇充满温情的感情之门。
里昂和马蒂尔达,看上去是那么的不协调,一个高高大大,一个小巧玲珑,一个略显木讷,一个伶牙俐齿,,但是两人都在社会的最底层苦苦挣扎,相互依靠的温暖让两人擦出了感情的火花。当然里昂最终为这感情付出了代价。
在夜上海清凉的秋风中,我一向在想,人究竟依靠什么度过那些最黑暗最寒冷的日子。没有上帝的眷顾,没有救世主的拯救,有的只是人类的相互依靠。几万年以来,人类一次又一次失去一切,但我们最终能够生存下来,这不是因为我们幸运,而是我们懂得相互依靠。
在冰天雪地的人间,在陌生的城市,在孤独的海岛,在茫茫未知的人生旅途上,我们拥抱着就能取暖,不管我们是朋友还是爱人。
三、这个杀手不太冷
里昂是个优秀的职业杀手,这只能说明他业务好,并不能掩盖他善良的本质。实际上他的生活很可怜,窗台上的花是他唯一的朋友,每一天晚上只能坐在黑暗中睁着一只眼睛睡觉。初识马蒂尔达,里昂那一脸木讷的傻笑就是对这个罪恶的社会的最严厉控诉:卿本佳人,奈何从贼。
当杀手重归温情,为了感情而死去的时候,我相信所有观众的心里都会涌起一股暖流,里昂最后找到了自我的支撑点,有了马蒂尔达的依靠,他不再感到孤寂、寒冷。
“尽管世界比我们想象中残忍我不会遮盖寂寞的眼”
很多时候我们被生活折磨得精疲力尽,会变得冷漠、麻木,想要直面生活的磨难,需要很大的勇气,在最绝望的时候,我们仍要像里昂照顾那盆绿色植物那样,相信世间完美事物的存在,因为美是值得我们追求的,因为还有很多人能够供我们依靠。
李荣涛来了条信息,我到了。
这个杀手不太冷影评(3):
《这个杀手不太冷》:从不后悔爱上你
这是一个关于杀手和女孩的故事。
莱昂已经40岁了,他是一名习惯独来独往的职业杀手,并且始终恪守着不杀女人和孩子的原则;而玛蒂达却只是一个普通的12岁的邻家女孩。这样的两个人的生活轨迹本互不相干,原先也不会有任何交集,然而只因后者不幸惨遭灭门之祸才令二人意外的走到了一齐,并且在他们之间还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感情。
这乍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毕竟两人的年纪相差太大,但细细一想,却又在情理之中。
莱昂虽然已年届中年,而且为人沉默冷酷、机智干练,但在他不苟言笑的外表下,却深藏着一颗温柔善良、天真质朴的赤子之心,多年来离群索居的杀手生活令他倍感孤独与寂寞,生活中唯一的亮色就是那盆龙舌兰。他把它当成自我的生命一样来培育,不知不觉,这盆绿色植物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朋友——在他眼中,它甚至就是另一个自我。而女孩玛蒂达虽然年纪尚小,且看起来是那般的柔弱无依、楚楚可怜,但她的生活经历以及悲惨的特殊遭遇令她的性格变的十分的倔强任性、独立自主,而且还有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莱昂对于她而言,固然是值得信赖与依靠的对象,而她对于莱昂而言,又何尝不是后者黑色生命中那缕突然出现的金色阳光呢?同是天涯沦落人,再加上长时光的相濡与沫,生死与共,于是这样两个有着同样孤独且渴望温暖的灵魂自然越走越近,最终擦出微妙的火花。
虽然莱昂最后为了救玛蒂达而牺牲了自我的性命,但他必须不会后悔爱上她。因为是她,让他重温了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了感情的甜美,并且完成了对自身灵魂的救赎(他最终用自我的血,洗清自我曾犯下的罪孽);而玛蒂达呢,相信亦不会后悔把自我的初恋给了那个叫莱昂的中年男人,因为是他,让她得到保护不受伤害,重温久违的家庭的温暖,并明白了感情的真谛,且学会了该如何去珍惜。
从不后悔爱上你,走得越久越珍惜。若时光能流转回到过去,我也必须还要与你再共谱恋曲,因为,你就是我今生的唯一。
这个杀手不太冷影评(4):
《这个杀手不太冷》:热血渐冷一曲衷肠
当玛蒂尔德把那株万年青从盆中移入土地后,镜头越过女孩的头顶渐高渐远。夏日中的纽约城阳光明媚,绿树葱茏。此时Sting的《ShapeOfMyHeart》悠扬地响起。冷面杀手莱昂刚刚被温热的血液无法逆转地冷去了,但是这一曲衷肠的人间爱歌却被所有观众所铭记。莱昂和玛蒂尔德之间的这段故事因为其传奇性而令人侧目,却又因为细节上的精巧和严谨而显得格外真实。吕克-贝松在好莱坞的第一部作品,就把法国电影的艺术性和美国电影的商业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齐。
影片故事的最大戏剧性就在于两位主人公之间的身份落差,一位是让-雷诺饰演的年越40,性格孤僻的冷血杀手莱昂;一位是娜塔丽-波特曼饰演的古灵精怪,人小鬼大的12岁少女玛蒂尔德。两人本是相安无事的邻居,却因为玛蒂尔德遭遇灭门凶杀,而走到了一齐。这两个主角在年龄、社会身份以及性格方面都相差甚远,拧巴在一齐便引申出了成长的主题。两个平静的湖面,因为交叠而掀起了波澜。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合作,以及日复一日的共同生活,冷血杀手渐渐学会了沟通,而不良少女则体会到了初恋的甜蜜。主角成长完毕后,全片以一场激烈的警局大战做结,不仅仅仅是商业思考,更是这段情感发展至必须程度的迸射。影片的故事虽然并不曲折,但是由这个身份落差引发的错位成长,在吕克-贝松颇具人文气质的细腻描述下,尤为真挚感人。
影片最大的成功,在于塑造了几位鲜明的人物。影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杀手、小女孩和毒贩头子,都变成了经典的电影符号。让-雷诺之后饰演的众多主角,大都延续了莱昂的几大特点:凶悍的动作、寡言少语的性格和冷冷的幽默感。加里-奥德曼饰演的史丹更是被无数影迷津津乐道为头号癫狂型反派。史丹既是毒贩头子,又是缉毒署官员这一设定,更是对政治腐败进行了一次严厉的反讽与批判。玛蒂尔德这个主角的个性展示做得更为充分,也取得了更大的赞扬和肯定。在2008年英国《帝国》杂志组织的民意投票选举“影史100位最伟大主角”活动中,玛蒂尔德总排行第62位,在女性主角中位列第5。起初选角时波特曼曾一度由于年龄太小而落选,但她并没有放下,再次回到吕克-贝松面前来了一段精彩绝伦的表演。正是这段表演征服了吕克-贝松,从而令其在处女作中便饰演了如此一位惊艳的主角。抽烟、借烟、脏口骂人、心疼弟弟、渐变的穿着打扮、炫耀和莱昂是恋人关系、呵护莱昂的万年青“朋友”,一系列的动作细节,波特曼都表演得自然流畅,把玛蒂尔德的情感变化展现的十分真切。这个本来站在社会道德对立面的问题少女,逐渐地获得了观众从主流情感上的认同。
和很多大师一样,吕克-贝松也有几个“铁哥们”一般的御用人员,比如本片的原创音乐艾瑞克-塞拉。虽然吕克-贝松常常是一手包办编导剪的超级全才,但是他的诸多作品在配乐方面还是得仰仗塞拉的神来之笔。本片拥有独特的节奏,在配乐方面则是配合着画面时而舒缓时而急促,紧紧地契合着画面的调度和主角的情绪。尤其是史丹射杀玛蒂尔德一家的那场戏,独特的配乐把气氛渲染成了恶人兴奋无比的狂欢。
除了配乐,影片还在很多细节段落上十分考究。比如用旋转楼梯营造悬疑感,用眼镜反射增加画面信息量,用猫眼窥视凝结紧张气氛,用小物件体现生活中的情调,用换装秀融化主角间的隔阂等等。在细节上的严谨,造就了影片常看常新的特质,使得不一样的影迷,在影片中找到了不一样的自我。
这个杀手不太冷影评(5):
《这个杀手不太冷》Leon年代:1994年/导演:吕克·贝松/主演:让·雷诺、娜塔莉·波曼
《看电影》的一句话评价:一个女孩,一个杀手,似是而非的感情。
曾有一位出言不逊的网友对榜单中出现《这个杀手不太冷》这部电影而大加指责,问我“这难道也算感情片?”我解释说,这份榜单是评选影史最伟大的银幕感情,而并非是感情电影。或许不止他一个人会有这样的质疑,但是你却不能否认,除了那些紧张激烈的动作戏之外,《这个杀手不太冷》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那个小女孩和杀手之间生生死死的感情了。称这段感情“似是而非”有它的道理,毕竟这不一样于你以往在银幕上看到的任何形式的感情。它的纯粹、决绝以及悲情都是那样令你措手不及,并刺痛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他们不一样
身份的悬殊是这段感情的最与众不一样之处。莱昂是一个职业杀手,移民到美国之后受雇于一个餐厅老板,以杀人赚取酬劳。由于职业的特殊,养成了他孤僻的性格。他的生活单调平淡,每餐必喝牛奶,晚上坐着睡觉。而小女孩蒂尔达生活在一个并不幸福的家庭,她的爸爸对她非打即骂,她的继母对她漠不关心,至于她和她的姐妹相处的更是极其不融洽。蒂尔达的早熟与她的家庭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她小小年纪就会抽烟酗酒,一副放浪形骸的模样。而他们年龄的悬殊也是不容忽视的。蒂尔达只有十二岁,虽然她故意把年龄说的很大。而莱昂怎样说也得40岁左右了,把他们当成父女俩肯定没问题。然而谁能料到他们之间居然是情人的关系。
他们本来只是邻居,一次意外使她们产生了交集。蒂尔达的父亲为黑帮分子私藏毒品,结果惹来杀身之祸,蒂尔达的家人全都被杀害了。蒂尔达因下楼买东西而免于一死,就在这最最关键的时候,莱昂大门的打开挽救了蒂尔达的生命。但是,莱昂大叔起初是犹豫的,也有一种不想惹祸上身的想法。他在开门前思衬了好久,一脸的茫然,对门外苦苦哀求的小女孩表现出无所适从的举动。待他把蒂尔达接进门之后,他只是给她吃的、喝的,外加铺好被子,并打算第二天就让她离开。蒂尔达对于一个杀手来说,无疑是累赘,即便是莱昂有一枪打死蒂尔达的冲动,但是他还是放下了。从死亡线上挣扎回的生命已属不易,他莱昂尽管冷酷无也不会如此无情吧。
蒂尔达明白自我的处境之难,她提出向莱昂学习杀人的方法,要做一名杀手为弟弟报仇的想法。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要做杀手?这岂不是太荒唐了?蒂尔达却不这样想,她拿起手枪向楼下一顿乱开,那股放肆的神情满是不服输的倔劲,令莱昂彻底呆住了。蒂尔达的疯狂之举让她有了一个得以栖身的场所,也从此开始了她颠沛流离的历程。
杀手的生活充满了危险,时时刻刻的危险。那个杀害蒂尔达全家的黑帮老大成为了蒂尔达所要复仇的对象,但是她精心设计好的流程却并不抵老大的阴线毒辣,危险降临在了蒂尔达的身上。按照一般感情片的套路,这个时候就就应是英雄救美了。没错,莱昂只身进入险境,三下五除二的撂倒一票子人,救出了还不知天高地厚的蒂尔达。经过这一次生死相救,两个人的手牵得更紧了,蒂尔达明白,要想在这个城市立足,没有莱昂是不行的;要想为弟弟报仇,只靠自我也是不行的。
全片中少有的几次让人舒心的地方是蒂尔达与莱昂的玩乐。蒂尔达觉得每一天日复一日的喝牛奶、练习组装手枪的生活太乏味,就提议来一次化妆舞会秀。她饰演了玛丽莲·梦露、卓别林等许多明星,而莱昂也一改以往冷酷古板的形象,也上演了一个让·雷诺版的西部老牛仔,令人喷饭。有意思的是,莱昂居然喜欢看金凯利的歌舞片,看来他的爱好确实与众不一样,够有品位。而蒂尔达和莱昂相互泼水游戏的场景更是让人意想不到,一个杀手竟然能够如此充满温馨的逗趣,可见其一颗平凡人的内心世界。
关于感情,他和她,谁又能说的懂究竟什么是感情呢?一个12岁的小女孩会明白吗?她对能够保护她、能够与她躺在一张床上共眠的莱昂的依靠感难道就是感情吗?她早熟的心智和复杂的经历令她比一般的孩子要懂得更多的事理,她没有只把莱昂当作父亲来看待,这份感情超出了年龄的界限,超出了蒂尔达自我所能及的理解范围,更超出了亲情和依恋感的范畴。能够说生死攸关的命运才是连接两个人的纽带,也正是这样时刻被危险吞没的他们才会显现出对感情的渴望和珍惜。莱昂有过一次失败的感情,而且他还因此犯了杀人罪,从此他不问情事,一心成为冷血杀手。但是世事难料,他封闭已久的心被一个小女孩敲醒,融化了他冰一般被冷藏的感情线。虽然,开始就意味着结束……
生死相牵
最关键的地方来到了。全副武装的警察们包围了莱昂的住所,还拼命的狂轰滥炸。莱昂敲碎墙壁上的管道,让蒂尔达顺着管道逃走。临走前,蒂尔达要和莱昂一齐走,但是莱昂安慰她,告诉她他立刻就能出去,还对她说“我爱你”。在这个时候,一句“我爱你”显得如此具有力量,它几乎是蒂尔达能够逃出险境保全性命的最大精神力量。而此时也正是这段忘年恋焕发出光芒的时刻!
结果,莱昂没能再见到蒂尔达。就在他即将离开现场的时候,那个心狠手辣的老大在背后朝他开了一枪。莱昂的倒下仿佛摧毁了我们心中期盼的那份重逢的完美,而令人顿感悲凉。尽管你能够从一开始就断定,这段老少恋肯定不会有结果,然而真正的结局不出所料的到来,你依旧会悲从中来,默默的滴泪。蒂尔达的靠山,准确的说是她情感的归属消失了,但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也激励着她弃恶从善,重新回到学校,做一个真正用善行去回报社会的人。她将莱昂栽培的那株万年青种在树下,让这种叫做“莱昂”的植物永远扎根大地,永远常绿常青。
其实,这部电影的主线不是蒂尔达的复仇,也不是莱昂的出生入死,而是他们两个人这一段离奇而又感人的恋情。随着剧情的推动发展,他们的情感也逐渐加深并渐入佳境,在最后即将升华的时刻化为泡影。感情的完美就在于它的不完美,一份难以延续的情感倒不如终止在最高潮的时候,毕竟只有这样,“情”才会永存。
最后简单的评价一下这部电影。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个杀手不太冷》实在是太熟悉了。让·雷诺酷酷的杀手形象深入人心,将这个侠骨柔肠的主角塑造的出神入化,难以超越。影片的节奏把握的很好,紧张刺激与简单调笑并存,感情与动作交织,堪称商业片的成功典范。看这部电影,你不会觉得很累,你只会跟随剧情发展而心跳起伏。
这个杀手不太冷影评(6):
喝了些酒,光线很暗。最喜欢趁着这时候写东西,畅快淋漓。放着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想起那个变态恶人说的:“贝多芬的开场很好,让我感觉十分爽,但是到之后,它就开始他妈的无聊。——明白我此刻还不杀你的原因了么?”话说完,一阵乱扫之后,硕大的身躯倒地。一次屠杀完成。
《Leon》的每一个主角都出乎意料的精彩出色。它没有很多高深的思索,却又太能让人琢磨。做为职业杀手的Leon,他的生活是单纯的——单纯的甚至像旧时代的手艺人,早出晚归,为生计而奔波,一次又一次的训练,完成任务,因为危险的职业他连睡觉也要坐着,应对感情和可能的闲适生活,也要持续克制提醒自我。他与其说是一个杀手,莫不如说已成了一种生活本身——他代表着男人最极端的一面——对待强大残暴的敌手冷酷无情,对待温顺的女人和娇弱的儿童时却务必持续规则——不伤害他们,甚至妥协,而温情甚至是他们的阿迦琉斯之踵,最后以生命为代价去报答。“一行有一行的规则。不杀女人,不杀小孩。”这个规则和禁忌的背后,印照的是他渴望又欲求不得的感情和亲情。麻痹很多年后一个小女孩的意外闯入又令他把这些遗忘给想起,就像想起他儿时的故事。老头子说:“你刚来这个国家的时候,乱七八糟,被女人弄的一塌糊涂。此刻,却是一个优秀的杀手。”人的强大和冷酷,是在痛苦和摧毁的土壤上生出的根,却注定成了杀手手中精心照料却开不出花结不出果的植物。玛婷达的出现成了他一生的光亮,也成了她的自我的毁灭和新生和救赎。就像他在应对她家人被血洗之后惊慌无措时刻的那一瞬的开门,光亮照亮了她的脸也照
亮的自我的人生。他被她改变,而他,成了她的热爱和新生。痛苦人生的一切至此完成颠覆。
我一向为结尾的情节猜测不已。大多数人认为,杀手走向门的时候,是向往着新的生活——那个生活里,屠杀和警惕将不复存在,有的只有他的玛婷达,和那株不开花不结果的他的心爱。他脸上希冀的眼神和迷茫又向往的表情出卖了他的情感,却令他丧失了杀手的本能——一只手枪跟在后面,他竟然全无察觉,最后,枪响,杀手死在了暗黑的走廊尽头,离光亮的门口只差一步。但我却隐隐倾向于认为,杀手明白后面的手枪,他在寻找他遍寻不得的梦,那个梦连着长廊与出口,也连之后现世的痛苦与来生的梦幻——它是死亡。他一人斗百人,最后已经没有手枪,无法为玛婷达报仇,唯一和期望,是和那个变态同归于尽。更重要的是,他出去了,又能怎样呢?有他的玛婷达,更好还是更坏?依然和他在一齐,小女孩的生活恐怕还是在仇恨中度过,没有新生,一切重新归回到旧的轨道——练习,杀人,执行任务,生活像尖利的刀寒光闪闪。他选取了死亡,倒下后的最后一刻,将炸弹拉环送到变态恶人的手中,几乎深情款款,柔和的仿佛是临终的嘱托:“这是——来自——玛婷达——”炸弹引爆,报仇完成,杀手已死。
“这是,来自,玛婷达——”一种好处上,显然,这是他为玛婷达报了仇。但更根本的,是他代她完成了他不要她此生完成的使命。报仇的使命完成了,玛婷达作为杀手的使命完成了,两个杀手痛苦的生命同时结束——一个得到永恒的休息,另一个最后解脱。不开花不结果的植物最终被种进了草地,它能够生长因为它从来没有这样靠近过自然。他从来都是被扭曲被节制的,直到有一天疯狂执拗又天真的玛婷达拯救了他,最后他用他的全部力量作为对她长久以来热情的报答,杀人者最后完成了拯救。偶遇照亮了他,就像最后榴弹爆发出最猛烈的光——“人生是一向这么痛苦,还是只有是小孩子的时候才这样?”杀手沉默了一会,喃喃地说:“一向如此。”一向如此,但此刻能够不要这样了,她也能够不要这样了,生活和感情把他逼上了这条道路,但最后又把拿走的东西还给他。不一样的是,这一次他心甘情愿,也为自我不开花不结果的植物找到了主人——她最后把它根植于土壤。
变态恶人喜欢贝多芬,理解莫扎特,推荐自我的猎物尝试勃拉姆斯,却疯狂残忍冷漠之极;杀手不识字,不懂得经典电影,不认识梦露和卓别林,却在冷酷的一生中找到了归依,打开了心灵的窗和门。原先艺术能够陶冶性情,却不能改变灵魂——什么东西都不可能改变灵魂,因为灵魂根深蒂固,它就是人们自我——就像杀手的职业让他性情冷酷,但磨不掉他心中原本温情脉脉的灵魂——那个灵魂引而不发,坚忍地埋伏,最后在积聚了太久之后,把他交还给自我。它就像那株植物和牛奶,来自自然,容不得半点污染,却找不到自我的土地。但它最后还是回家了。是绿色,它就属于土壤。是天真的女儿,她就必将属于另一个世界,只是那是他有生之年所不能给予的、渴望而不可及的,过去的时光。原先我们每一个人寻找的,不是成熟的个性,也不单是幸福,而是被自我丢失已久的灵魂,它属于昨夜的领地和昔日的城堡。它起源于我们童年时候的梦幻。它长着一张孩子般的天真的脸。孩子能够爱,能够幻想,能够单单凭着自我的生存本能打碎成人世界的游戏。而人的成长和岁月的磨砺,但是是在动荡中把它抛弃,在感情中被它迷乱,在严酷的生存法则中把它压抑,但它依然坚强隐忍,藏的隐秘。看不见它的,它也一向在那里;看见它了,它为我们把全部
秘密揭示。它会一向引领我们,如迷藏般不断的隐埋又不断的揭露,直到死亡把这场诡异眩丽的梦幻从我们身上抛开。
这个杀手不太冷影评(7):
《Leon》。LucBesson的作品。
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会翻译成如此古怪的一个中文片名。
全英文对白,拍摄于美国纽约。一部有着浓郁的好莱坞色彩的法国导演作品。影像风格和故事情节保留了法国片特有的表现手法,虽说是商业电影,却拍的相当有艺术感。
影片开始的时候就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杀手。
墨镜下的男人敏捷狠辣,一个著名的杀手。
他以此谋生。
杀手并非杀人狂,对于Leon,杀手只意味着一份职业,一份他别无选取的职业。在他的身上,让人感受到杀手的魅力。那是一种在暗处的力量,他在暗处持续着生杀予夺的权力。如同上帝一般,在暗处,在高处,在不可见之处,悬在每个人的头顶,昭示着生命的脆弱与虚无。
舒缓的口琴的协奏曲带来几分凄迷。法兰西温和的阳光下,活着的方式黯然交替。
工作,打理植物,喝牛奶,坐在沙发上睡觉,旁边放上一把枪。
Leon干脆利落地完成了那单生意,回到家,取下所有的装备,开始淋浴。那一刻,让人看到了他赤裸的无助与疲惫。随后,他细心地熨衣服、喷花肥、喝牛奶,一个牌子的牛奶。一个人到空荡荡的影院津津有味地看歌舞片,像孩子一样新奇愉快,还不时回头张望除他以外的唯一观众,想和人分享他的快乐。这个英俊优雅的男人穿着盖不住脚腕的裤子,长长的风衣,悠然地掠过大街小巷,幸福地唱歌,路人驻足观望。不自觉地渗透着中年男人的落寞与孤寂。
Mathilda出现。十二岁的问题少女,绿色外套,小红帽,童话一样娇好甜美的脸庞,清澈却直指人心的眼睛,充满敌意却又有些怯生生的表情。
当Mathilda的全家被杀,她捧着牛奶到他门口求他开门的时候,他的杀手生涯也就即将结束了。这个无依无助的女孩闯进了他的生活。
“我要跟你学做一个杀手。”
他一生中唯一温暖的时光,不再只是一个人。
她会为他买两夸脱鲜奶,会和他一齐训练,会和他玩放松脑筋的游戏,会对他说,“Leon,ILoveYou。”12岁小女孩的爱,象是甘泉,那么清醇,毫无杂质;象是阳光,那么温暖,令人目眩。
Leon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他会笑了,有时甚至是细心而又温柔的。一个杀手,命中注定,不能有爱,有了爱就是有了弱点。
夜间,他忽然跳起身,装上消声器,将枪口对准Mathilda睡梦中的头颅。但是Leon没有办法推开她。否则,他的手不会因柔情而发抖,谈生意不会因难舍而迟到,杀人不会因牵挂而受伤。唯一能暗示他的内心生活的,只有那盆茂盛的龙舌兰。他把它当成自我的生命来培育,在任何时刻都不会舍弃的朋友。所以,杀手的结局已然笼罩着杯具的阴影。
一切自然而完美,从容不迫地叙述,他们笑闹,他们日益亲密。两颗冷透了的心在相互接近中发出了微弱的光芒,互相温暖、互相救赎。他成了她的信仰,她却成了他的弱点。
为了复仇,他手把手地教会了女孩如何用枪,却又伸出有力的手保护她,让她能够免于拿枪,直到最后,因为她的缘故而中了致命一枪。
最后的血战中,他用自我极限的生存智慧与对方较量。保护Mathilda逃出生天。重杀伤力武器发射后,大家都以为已经死亡的Leon乔装成警察,走向出口,外面是等待着他的小天使。这给予了一线两人幸福生活的期望。但这并非出于怜悯,而是为了让人更加绝望。只是真正绝望的不明白是剧中人,抑或是我们这些旁观的闲人。一步之遥,天人永隔,那门外亮丽的日光,和门内刺目的血光,一样令人窒息。他终究还是逃不掉,当他满面血污地走向咫尺之隔的大门时,一只手枪跟在后面。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主观镜头:逐渐倾斜的地面宣告了他的死亡。他死了。一切都结束了。
影片从一部有着另类怪异的感情故事的动作片,升级为探讨孤独灵魂之间的交流、冷漠心灵救赎的启蒙之片。
开始时是Leon保护受害者Mathilda,之后延伸为双向的依靠与安慰;从他平面的杀手生活,转化成个人立体的性格成长。性格最终成长完全,他对Mathilda说:“你不会失去了。我刚尝到人生的喜悦。”可他最终死去。
让·雷诺的演出令人惊喜。喜欢他那张充满沧桑感的脸庞。他塑造的Leon无疑是一个经典的主角。如同木头那样纯洁温暖,仿佛是个走错了时空的异乡人。他在这闹市里凭本能维持着自我的生存,他活得那样扎实,让我们又心痛又爱怜。
故事的结局。女孩无法遗忘的仇恨带走了他,似是早有预料的归期,这是一个杀手的宿命。也许死亡是完美的结局。他最后永远属于她。女孩把他心爱的植物种在地里,不再活在盆里。她说,Leon,它在那里很安全。
镜头拉远,随着摄影机的上升,女孩和植物越变越小,再次运用横拉,你能够透过茂密的树林的顶端,眺望到另一端的纽约,那里辽阔的海岸柔和一片。
生活继续。
阳光下的海洋,只有绝望,然后一切消失。
影片外,有Sting的歌声传来:That’snottheshape,theshapeofmyheart。AndifItoldyouthatIlovedyou,You’dmaybethinkthere’ssomethingwrong,I’mnotamanoftoomanyfaces,ThemaskIwearisone……
这个杀手不太冷影评(8):
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并不单纯的是一部杀手电影。它更多地讲述了友爱,呵护,交融与为爱献身。影片资料大致讲的是拥有童心的中年杀手与早熟的少女一齐亡命江湖的故事。本片风格明快,很有黑泽明电影的血腥即视感,并用到了东亚电影中常用的快刀流来表现暴力,快慢镜头的巧妙运用,长镜头的处理,真正是吕克贝松长期的积累的经验的表现。当然,片子中不缺乏精典名句,而这也为片子本身增色不少。但为了表现杀手身体之外的心灵之力,导演还采用了东方电影常用的心灵物化手法。而表现的最多的当然是随身携带的兰花盆景。写意而生动,不落俗套的同时,能方便将主人公的思想进行具象的进一步表达
电影开始不久,少女主人公玛蒂尔达从外归家,踱在走廊血泊当中,一秒钟之内看清了被血洗的一家老小。玛蒂尔达没有退路,忍住抽泣直接走往邻居意大利杀手莱昂的门并且敲响了它。莱昂从门镜向外张望着,犹豫着,手里端着上膛的枪。正当片中警察可能要对玛蒂尔达行凶时,杀手莱昂为少女打开了一扇门。瞬间的接纳,挽救了生命。更加紧要的是,杀手莱昂与少女玛蒂尔达从此开始,相依为命。步履为艰。
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当中,有一个比较温情的电影镜头始终贯穿了电影首尾,那就是杀手莱昂总是怀抱着一盆绿色盆景,四处流浪也不离身的兰花。表面看去,莱昂眼罩黑镜,沉默寡言,拎只旧厢,怀抱兰花,吊裤腿大皮鞋步履匆匆,敬业地完成着属于个人的任务。我们能够从片中看到,一向没有太多动作的莱昂作为一名冷酷杀手,他心里也还是有他自我行为准则的。他决不滥杀妇女和儿童。当然啦,不管杀什么人,总归不是一件怎样正常事情。那里我们还是就电影论电影。
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第一次出现兰花盆景,是在中年男主人公莱昂与少年女主人公玛蒂尔达正式遭遇时候。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影片相当洗练精致地表现到了莱昂更为细微的人物个态:烫衣服,喝牛奶,洗花叶,搂着武器,坐着睡觉,等等纯视觉化的电影语言,让观众深入感到这一部《这个杀手不太冷》更象电影。而不比太多的东方电影或者我们中国电影那样,电影更接近了话剧样式。咦,说着说着就跑题了。还是回到莱昂的兰花盆景。显眼得很,这盆花草在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当中,表白得总是那么的人情济济。真的有一点是这个杀手不太冷了。
电影当中莱昂的兰花盆景,显然是作为这个杀手不太冷的一处置关重要的陪衬物而存在的。确实也是,人家莱昂的那一兰花盆景,并不一样于我们某些国产电影当中的花鱼虫鸟随心所欲。我参观过不少各地的人造电影城,就的亲眼瞧见过置景人员用彩笔刷子把花花草草刻画到布景墙上去的。当然了,这种所谓的涂墙布景显然是不真实的一种艺术表达。但是,西方文坛有一部著名小说叫做《最后的常春藤叶》,也是表现一位老匠人为了搭救一个年轻性命,深夜冒雨把常春藤叶画到了那年轻人的窗口上。
其实我的心里面,并不太怎样渴望扎挣着,将这样一部几乎接近了后黑色创作的合拍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抬至比较崇高的阶梯上方。杀手电影就是杀手电影,只但是导演在讲述这一个残忍杀手莱昂以暴治暴的时候,用心注入了许多这个杀手莱昂心内世界不太冷的额外成份。是的,杀手莱昂一但遭遇到了不幸少女玛蒂尔达之后,杀手的整个身份开始慢慢的演变了。最终,莱昂成为了玛蒂尔达的佑护者。仅仅从这一个视点看出去,莱昂无疑属于英雄一派。
反过来,电影当中的那一帮法式警察,就显得过份胡做非为了。在观感莱昂与警察的自身行为中,如果拿好人和坏人加以度衡的话,那么谁好谁坏,我们的观众心间自然会有自我的价值与道德决定。在那一个变态警长的屠手之中,究竟死得属于什么人?而且该不该死?都成为了这部电影的问题症结。莱昂在整个后半部电影的场面中,仿佛统统都在舍己为人?相形之下,那盆兰花的映衬作用就显得更为有用。由此一来就不能不钦佩导演吕克贝松给于这盆兰花的按插。旧照我从前对电影的习惯欣赏,莱昂为救人死后,银幕上是不是好象就应亮出翠苍青松的吧?
这是逃命途中,玛蒂尔达认真的问:Islifealwaysthishard,orisitjustwhenyouareakid?莱昂平静的回答:Alwayslikethis!真正的反映了社会的残酷而现实。
在这部《这个杀手不太冷》里,艺术气息尤重的法国人没搞青松或者大山什么的,却弄出了一盆比较阴柔的兰花花儿。不明白青松跟兰花的催情效果是否能够,异曲同工?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收尾时份,少女主人公把莱昂的那盆兰花种植到了一处看上去阳光暖照,人际和睦的地方,并且自言自语朝着莱昂的盆景讲了一句:我们此刻安全了,莱昂……这个时候,电影人物那么那么简单而又明鲜的表白,反叫视听者觉到了越加多重的东西?起码,我们此刻安全了,莱昂。这一句少女式的纯洁话语,让我们听上去,更加象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说话。而且说得正好是这个时刻就应说的话。
也许导演吕克贝松觉得电影的话语还是不够说得释怀吧?所以在影片当中个性加入了一曲主题歌《心的形状》(ShapeofMyHeart)。本首电影曲是英国大名鼎鼎的歌星斯汀为《这个杀手不太冷》量身定做的。其中的歌辞写得微妙出彩,咏叹了杀手莱昂将杀人比成了一出纸牌游戏,黑桃,梅花,方抉什么都在手心握着,唯独只差那一张红心。其实影片深处的潜在用意,恐怕也是把杀手莱昂的心间自我比成游戏?比成这一张红心来的?于是在杀手的清道夫游戏中不断寻找,不断游移,不断测试自我的心?
西方人很少讲牺牲精神,但这样就使得牺牲精神显得更加珍贵,肯为他人牺牲,本身就是表达人性光辉的一面最尊贵的一种精神,最终莱昂向马蒂尔达解释了两个人不能一齐逃出去,小女孩不法理解失声痛哭。于是来莱昂向马蒂尔达说出了Iloveyou。并且最终与可恶的警察同归于尽。
莱昂也许永远不能找到那一张游戏中的红心,但是杀手最后寻找到了属于自我的一颗爱心。这颗心好像是用那一盆里的兰花草充当他流离失所生命中疵护伞的。少女玛蒂尔达在影片末尾,将兰花从盆子里拔出,种到了院子里,注视着兰花,正如注视着莱昂,若有所思的自言自语,她话说得殷切而从容。她淡定地说道:“我们此刻那里安全了,莱昂……”而此时《ShapeofMyHeart》的歌声再次响起。。。。
这个杀手不太冷影评(9):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杀手
“生活本来就这么苦,还是只有童年的生活才会如此?”12岁的小女孩玛蒂尔达有一双过早成熟并沧桑的眼睛,她神情茫然地问里奥。“人生就是如此。”里奥的眼睛被墨镜遮住,觉察不出丝毫的感情。
原本这样有规律的生活能够一向到里昂老的那天的,结果一次遭遇却改变了这一切,这是因为一个偶然,一个12岁小女孩走进了他的世界里面,玛蒂尔达,她和里昂本是邻居,相互并不了解,只是见面打个招呼的邻居而已,有一天上街买完东西的玛蒂尔尼回家后,发现全家被缉毒组的人都杀了,而自我只好求得邻居里昂的帮忙,结果心存良知的里昂的在最后一刻打开了自我的门,救了她,但因为他的职业是一个杀手,所以他也在开门前犹豫过,迟疑过,因为他早已习惯了了无牵挂的生活,也习惯了与外人不再往来,但玛蒂尔达苦苦乞求的眼神和呼喊最后使得里昂的心软了,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样一个小女孩也惨遭毒手,因此最后打开了自家的大门。侥幸逃脱的玛蒂尔达,也因此成了里昂生活的一部分。
女孩玛蒂达虽然年纪尚小,且看起来是那般的柔弱无依、楚楚可怜,但她的生活经历以及悲惨的特殊遭遇令她的性格变的十分的倔强任性、独立自主,而且还有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莱昂对于她而言,固然是值得信赖与依靠的对象,而她对于莱昂而言,又何尝不是后者黑色生命中那缕突然出现的金色阳光呢?同是天涯沦落人,再加上长时光的相濡与沫,生死与共,于是这样两个有着同样孤独且渴望温暖的灵魂自然越走越近,最终擦出微妙的火花。
这两个在世上毫无血缘,毫无依靠的人就这样被命运之神绑在了一齐,接下来,玛蒂尔达教里昂读书认字,而里昂就教玛蒂尔达拿枪,做一个杀手。在这期间,他们不知不觉地离不开对方了。虽然影片里并没有明显地表达出他们两个究竟是什么样的感情,感情?亲情?相信大多数观众都认为此片表达得是感情,而我个人却更愿意将他理解为亲情,并不是我有什么偏见或者是不能理解他们之间会产生感情。恰恰相反,两个年纪相差很大的人能够产生出感情,我一点也不奇怪,两颗寂寞的心因为有了彼此而变得温暖,变得充实,这样的感情令人动容,也会令我心生羡慕。
虽然影片到快结束时他们彼此都说了我爱你三个字,但我仍然认为他们之间更多的是亲情。在天地间,两颗孤独的心相互理解,相互依靠的感觉,除了彼此之外再没有其他人可怜惜,可信任的那种感觉,可能就是里昂与玛蒂尔达之间的感觉,我觉得那样的感觉并不仅仅仅局限于感情。
让。雷诺饰演的杀手里昂很酷,很帅,个性是他杀人的时候。但奇怪的是,里昂做杀手的那些镜头并没有在我脑海里留下什么个性的印象。相反,一些展现他天真,可爱,柔情,沉默,简单,热情的镜头却印在我脑子里。。。。。。
他拿着他所珍爱的朋友——一盆植物,他轻轻擦它,每一天按时给它晒太阳的样貌一向在我脑子里;
他一个人去电影院里看电影,看着主人公在大声地唱歌时,而他在台下目不转睛,憨憨的样貌一向在我脑子里;
玛蒂尔达问“生命如此艰辛,还是只童年如此?”他回答“一向如此。”时平静地样貌一向在我脑海里;
他结结巴巴地向东尼要钱的时候样貌一向在我脑海里;
他发疯般地冲进警察局,看到安然无恙的玛蒂尔达时露出了失而复得的表情,并紧紧地抱着她时的样貌一向在我脑子里;
他委托交托他任务的托尼,如果哪天他遭遇不测时把他的钱交给那个小女孩时慎重的表情一向在我脑子里;
他打破管道,在枪林弹雨中与玛蒂尔达诀别时,说“我爱你,你让我的人生有了乐趣。。。”那些话的样貌一向在我脑子里;
他最后与那个可恶的斯坦利一齐同归于尽时,里昂无悔的样貌一向在我脑海里;
杀手里昂将杀人比成了一出纸牌游戏,黑桃,梅花,方抉什么都在手心握着,唯独只差那一张红心。其实影片深处的潜在用意,恐怕也是把杀手莱昂的心间自我比成游戏?比成一张红心来的?于是在杀手的清道夫游戏中不断寻找,不断游移,不断测试自我的心?影片以杯具终结,那个黑须,黑镜,寡语的杀手莱昂,也许永远不能找到那一张游戏中的红心了。但是杀手莱昂最后寻找到了属于自我的一颗爱心。这一颗心,好像是用那一盆的兰花草充当他流离失所生命中疵护伞的。真是将心换心,少女玛蒂尔达在影片最尾,一边种栽兰花,一边自言自语着。话说得那么的殷切与朦胧。席草依跪,动容抚灵:那里安全了,莱昂……
这个杀手不太冷影评(10):
又一次看完了《这个杀手不太冷》,这次感觉就好象冰箱刚拿出来的牛奶,温润却又冰凉地滑向心里。
首先我务必对大陆的译制者表示崇高的敬意,片名的翻译简直完美。比起《杀手莱昂》来说,真切了太多,贴近了太多。不太冷,这是对莱昂最好的评价。
影片的开头,穿越纽约城的长镜头,这样的用法是吕克贝松十分喜欢的方式,作为他的早期经典作品,本部电影做了很好的尝试。接下来,昏暗而压抑的环境,阴森的脸庞,迟迟不露的正脸,简洁而冰冷的对白,还有不合时宜的牛奶,构成了我们对这个巨汉的第一印象,也先行给本片注入了灰色的色调。但是,谁也不明白,这又是他给我们开的一个玩笑。
的确,前面这部分的故事,都萦绕在黑暗之间。毒品、杀手、枪战、灭门。。。充满了法式暴力和美式粗犷的柔和,让这一部分有着别样的魅力。就如同史丹的话一样:我总是喜欢贝多芬的作品,序曲总是让人激动。在这些鲜血子弹横飞的画面中,唯一的暖色,就是莱昂对玛蒂尔达的似有似无的温柔。那里也为接下去的情节转换埋下了伏笔。
人生是否总是艰难,还是仅有童年如此?一向都是。
这两句对白,简单却有力地改变了故事的走向,一刹那的温柔,虽然冷冰冰的温柔,却也一样是她心里的光芒。
紧之后,有两段很有意思的光影转换,完成了两段的剧情变化。
第一,史丹带着恶警们全副武装地走进大楼,一个逐渐迫近的推镜头,加上不断向镜头走来的持枪恶汉,狭窄的走廊空间。气氛不断地压抑起来,光线也在必须范围里慢慢缩减,紧之后史丹嗑药时狰狞而疯狂的模样,气氛一下子把刚才仅有的一点温情全部抹杀,瞬间掉到冰点以下,强烈的比较让我们对接下去要发生的一切有了极度不安的预感。
第二,灭门发生之后,购物归来的玛蒂尔达经过家门,轻描淡写的一瞟,眼泪打转在眼眶,阴郁和痛苦不断绞杀着她,当听到弟弟的惨死时,再也控制不住的泪水慢慢溢出眼眶,却没有该有的大哭,所有人心里的难过和压抑在那里到达了顶端。紧之后,玛蒂尔达摁响门铃,一句一句地:“Please。。。”不断敲击着观众的心,顺着玛蒂尔达渐渐决堤的泪水开始崩溃。然后,莱昂开门了。那里的设置相当震撼,没有开门的镜头,却看到一道光缓缓地打到玛蒂尔达的脸上,宛如佛光。这也许,是影史上最美妙的一次开门,最温暖的一道光。
而且,我们会发现,这道光不只是莱昂带给了玛蒂尔达,同样,也给他自我开了一道门。
莱昂的美国人生,只有三个朋友,老汤尼,枪,以及一株银皇后。不管他在哪里,他都会在清早打开窗户让它去沐浴阳光,每一天极为细心地照料着它。“这是我最好的朋友,和我一样安静,不问任何问题。”莱昂如是说。
但,开门的一瞬间,一切都改变了。
于是我们第一次看到了这个职业杀手完全不一样的一面,厨房里的猪,这比之前的牛奶更加彻底地摧毁了他冷酷的形象。当晚,举枪对着玛蒂尔达,却又瞬间放下的时候,我们明白,这个杀手正在失去多年养成的职业习惯。这一段的设置,紧凑,并且全程黑暗,转而天明,正好是莱昂转变的过程。光影和内心的挣扎同步变换着,改变着,然突破了。
杀手培训的过程,完全没有了之前昏暗压抑的感觉,却经常是在青天白日之下。这能够说是十分冒险的一次叙述尝试,稍有不慎就可能把故事搞砸,把烘托的气氛破坏。但是吕克贝松用其超人的方式让一切变得如丝般顺滑,因为在那里,他开始给两个主人公加入不一样的东西,情感。从同情和感谢开始的感情,在不断并肩前行的路上激化成了淡淡的感情。
这样的转变,发生在这样的环境冲击下,让刚才说的冲突变得合理,甚至是势在必行。
两人的合作,在不断切换的镜头和打开门的场景中飞速前进。这是一个很常用的手法,但是看到那里,我有一个很个性的想法。就在这之前,两人为了庆祝玛蒂尔达第一次任务完成的时候,在酒店吃饭。玛蒂尔达旋而放肆地大笑起来,如果把这一个情节和这些任务穿起来,是不是会有更强的的效果?
当然,按照电影该有的逻辑,转折总是就应出此刻那里,本片亦然。
玛蒂尔达重返家中,杯具发生的地方,弟弟以前倒下的地方,白色的轮廓线,明亮得刺眼。史丹嚣张的话语,不屑的表情,像刺刀一样划向玛蒂尔达的心里,也把故事拉回到了复仇的情节中。
警署大楼厕所里的对手戏,不管放到任何时候看都是那么经典。娜塔丽·波特曼和加里·奥德曼收放自如的演出,不管是害怕还是疯狂,都在狭小的空间里释放和蔓延着,紧张到让人凝神屏息的节奏,完美地刻画了主角,拼好了最后一块拼图。也奠定了接下去的所有走向和故事。
想来搞笑的是,2011年的奥斯卡奖,两位十七年前合作完成这段精彩演出的演员都大放异彩,加里·奥德曼荣获最佳男主角提名,而当年的小姑娘娜塔丽·波特曼更是斩获影后。冥冥之中也算是对这场戏最好的表彰吧。
回归故事,莱昂单枪匹马闯进警署救出玛蒂尔达的一幕,极富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看过吕克贝松其他作品的人也不会觉得陌生,这样的表现,一向延续在他的电影中,哪怕是动画片。但是那里的简洁和迅速,让很多看惯了美式大片的观众大呼不爽,莱昂用最极限的方式展现了什么叫杀手,这样的表现手法才是贴合他的性格和职业特点的样貌。有时候,不必须要用最火爆的场景,而是最恰当的方式。
一如当年的《幽游》中,飞影瞬间连出十三刀击杀青龙一样。对看场景的人来说,简直不可理喻。对于真的喜欢并且理解故事的人来说,这才是真正封神的一笔。
最后的决战,我不想赘述什么,吕克贝松在纽约拍的这部电影,在那里,最后像了美国电影。
一如开头,电影在那里,迎来了另外的两次极具分量和内涵的光影转换。
第一,莱昂缓缓走出公寓大楼,大门近在咫尺,十米不到的距离,镜头却在不停不停慢放,漆黑楼道的唯一一道亮光,象征着最后的自由和胜利。闪出来的史丹,为这已经黑暗的环境加重了最后的一笔。我们都明白,那里要发生的杯具,却没有想过杯具会表现得这么个性。我们以为会有枪响,会有狞笑,会有突然的黑幕。却一个都没有,只有莱昂眼里的光明闪到了最亮的时候,缓缓地旋转落地,安静的,甚至是祥和的这样倒下了。
第二,玛蒂尔达在老汤尼昏暗的小餐厅里,瞬间转到自我郊外的女子学校,寓意着新生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当她缓步经过不良少女中,将银皇后植入草地的时候,影片回到了两人相处时候的色调。这一刻,很多的感情释怀了,很多眼泪止住了。玛蒂尔达头顶着蓝天,缓缓地说:“我们在那里都会好好的,莱昂。”镜头上移,逐渐拉动,全景地回到纽约城。故事戛然而止。
再一次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已经是夜深了,我的目光却还停留在那片草地,那株银皇后上方,哦,莱昂,纽约的阳光不太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