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观后感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一):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早已被人们拍成许多电影版本,但是不管别人怎样去评论谁好谁差,我还是坚持选取了英国95年版来观看,因为我一向相信英国影片的拍摄水平是最好的,更能忠实于他们自己的原著。单从一幅幅油画般的场景,就已让我确信自己的选取是正确的。影片共分六集,是由BBC和A&E联合制作,主演:伊丽莎白是由詹妮弗·艾莉扮演、达西是由科林·费尔斯扮演、导演:SimonLangton。
从我们这一代人的经验和体会,欣赏文字的原著肯定大大优于电影的效果,更贴近作者创作的本意。电影经过后人的浓缩编写,成为快餐。只因现代人也太懒了,不屑去读费力、费时的原著。这好比世上的发明主要是为懒人所准备的一样。文字阅读是要用抽象思维转換为形象思维,不如电影直接就是形象思维来得更省力、更简单。
自从计算机有了多媒体传播技术之后,人们的依靠性更加增强,对文字阅读的潜力正在逐步退化着。书籍大有可能被各种形式的电子文化取而代之,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电子文化已成为锐不可挡之势。采用电子版的文字修改和阅读手段,速度将大大优化于手工书写和印刷的书籍,这不但是效益上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更加环保节约。这是一场深刻好处上的真正人类性的文化大革命,而决非是中国那场可笑愚昧的毛氏文化大革命。
简·奥斯丁的前二部小说起的名字都很恰如其意,《理智与情感》环绕两个女主角,一个代表了“理性”,一个象征着“感性”。《傲慢与偏见》单从字意上也就能够分得清二个主人公的表现,达西代表着傲慢,伊丽莎白代表着偏见,这段感情故事也就是由这二个易燃物之间的碰撞才被点燃,这是全剧的主线和亮点,至于其他,统统全是配角,为其服务。[由www.telnote.cn整理]
本来这只是描述保守、闭塞状态下的英国普通乡镇生活里的四段极其平淡无奇的恋爱小素材,但却被简·奥斯汀用她那独具慧眼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娴熟的笔功,巧妙的构思出来,串联成一幕幕严谨精巧的搞笑的故事。我想在我们一生中亲眼所见的场面,也许比她更为宽广复杂,但是我们一个个犹如废人一般,空活在这个人世间,除了空耗地球上的物质,什么也没有给后人留下,惭愧!惭愧!实在惭愧!
故事梗概如下。
乡镇绅士班内特先生是一个睿智的中老年人,他经常用讽刺、愤世嫉俗但是又很冷漠的口吻和其他人说话,他将自己整天沉浸在书籍当中,忽视了对五个女儿们的婚恋教育。班内特先生的妻子毫无见识、粗俗不堪,是一个愚蠢、轻率、毫无节制与美德的女人,而且她根本不懂得关心女儿们的道德和思想教育。整天只愁着怎样让千金们一个个嫁出去,只要嫁给稍许有钱的人家就心满意足了。
班内特先生的五个女儿分别是:大女儿简温柔美丽,但善良软弱;二女儿(主角)伊丽莎白性格可爱、聪颖、倔强、独立、诚实、优雅,有主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善于思考。然而,她犀利的语言和过早的对别人下结论,偏听偏信也导致了她的迷茫;三女儿玛丽是个不谙社交只知弹琴读书、四女儿凯特,未成年,活泼好动,只会嬉闹玩耍;小女儿丽迪亚,虽也同样是未成年、活泼好动,但轻浮、自私,过早恋爱,分不清好坏,拖累家人。
故事一开始就是二个从伦敦来的青年绅士,来那里打猎寻乐,暂时租借这僻静的乡间,成为班内特先生家新来的邻居。二个都是富有的单身汉,其中一个叫宾利,开朗活跃,他立即成了班纳特太太为女儿们设想的追猎目标。在一次舞会上,宾利对班纳特家的大女儿简一见钟情,班纳特太太为此欣喜若狂。另一个叫达西,虽仪表堂堂,比宾利更加富有,但极其傲慢,瞧不起这些乡镇姑娘,让人退避三舍。
在他俩第一次参加的舞会上,许多姑娘纷纷向达西投去羡慕的目光,但他均一慨不屑一顾,认为她们都不配做他的舞伴,其中也包括简的妹妹伊丽莎白。达西对宾利说,伊丽莎白长的还能够“容忍”,但还没到能引起他感兴趣的程度。伊丽莎白自尊心很强,决定不去理睬这个傲慢的家伙。但是不久,达西对她活泼可爱的举止产生了好感,在另一次舞会上主动请她同舞,伊丽莎白同意和达西跳一支舞,达西由此而逐渐对伊丽莎白改变了看法。
宾利的妹妹卡罗琳一心想嫁给达西,而达西对她十分冷漠。她发现达西对伊丽莎白有好感后,怒火心烧,决意从中阻挠。达西虽然欣赏伊丽莎白,但却无法忍受伊丽莎白的母亲以及妹妹们粗俗、无节制的举止,担心简并非是钟情于宾利,便劝说宾利放下娶简。在妹妹和好友达西的劝说下,宾利不辞而别,去了伦敦,但简对他还是一片深情。
班纳特先生没有儿子,根据当时法律,班纳特家的财产只能由男性继承,而班纳特家的女儿们仅仅只能得到五千英镑作为嫁妆,因此他的家产将由远亲的一个侄子柯林斯来继承。柯林斯古板平庸又善于谄媚奉承,依靠权势当上了牧师。他向伊丽莎白求婚,遭拒绝后,立刻与她的密友夏洛特结婚,这给伊丽莎白带来不少烦恼。
附近小镇的民团联队里有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军官威克汉姆,擅长玩弄女性,逢场作戏,初来乍到颇得人喜,伊丽莎白也对他产生了好感。一天,他对伊丽莎白说,他父亲是达西家的总管,达西的父亲曾在遗嘱中推荐达西给他一笔财产,从而体面地成为一名神职人员,而这笔财产却被达西吞没了。伊丽莎白听后,对傲慢的达西更加增添了反感。
柯林斯夫妇请伊丽莎白去他们家作客,伊丽莎白在那里遇到达西的姨妈凯瑟琳夫人,并且被邀去她的罗辛斯山庄做客。不久,又见到了来那里过复活节的达西。达西无法抑制自己对伊丽莎白的爱慕之情,向她求婚,但态度还是那么傲慢,加之伊丽莎白之前便对他有严重偏见,便坚决地谢绝了他的求婚。这一打击使达西第一次认识到骄傲自负所带来的恶果,他痛苦地离开了她,临走前留下一封长信作了几点解释:他承认宾利不辞而别是他促使的,原因是他不满班纳特太太和班纳特小姐们的轻浮和鄙俗(不包括简和伊丽莎白),并且认为简并没有真正钟情于宾利;而威克汉姆说的却全是谎言,事实是威克汉姆自己把那笔遗产挥霍殆尽,还企图勾引达西的妹妹乔治安娜私奔。伊丽莎白读信后十分后悔,既对错怪达西感到内疚,又为母亲和妹妹的行为羞愧。
第二年夏天,伊丽莎白随舅父母来到达西的庄园彭伯里,在管家的门口了解到达西在当地很受人们尊敬,而且对他妹妹乔治安娜十分爱护。伊丽莎白在树林中偶遇刚到家的达西,发现他的态度大大改观,对她的舅父母彬彬有礼,渐渐地她对他的偏见消除了。正当其时,伊丽莎白接到家信,说小妹莉迪亚随身负累累赌债的威克汉姆私奔了。这种家丑使伊丽莎白十分难堪,以为达西会更瞧不起自己。但事实出乎她的意料,达西得知上述消息以后,便想办法替她解决了难题,不仅仅替威克汉姆还清赌债,还给了他一笔巨款,让他与莉迪亚完婚。自此以后,伊丽莎白往日对达西的种种偏见统统化为真诚之爱。
宾利和简经过一番周折,言归于好,一对情人沉浸在欢乐之中。而一心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给达西的凯瑟琳夫人匆匆赶来,蛮横地要伊丽莎白保证不与达西结婚,伊丽莎白对这一无理要求断然拒绝。此事传到达西耳中。他明白伊丽莎白已经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他日后对伊丽莎白表白:你为人太真诚大方,不会以此来愚弄我。于是他诚恳地再次向她求婚。到此,一对曾因傲慢和偏见而延搁婚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剧终是在这二对恋人的婚礼中园满落幕,也园满了奥斯丁一成不变的喜剧故事。
生活中我也常遇上一些傲慢的人,不是地位高就是有相当的后台,或者就是才学潜力远胜于一般人,凡是这样的人一举一动无不流露出对他人不屑一顾的态度,让人无法容忍,但你又对他无奈。凡是遇到这类人,你没有偏见都会产生偏见。偏见,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是视别人对你的态度而由自己主观先设定的。由此看来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平时举止是否得体,都是处人处事的练达要点。
傲慢在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傲慢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原罪”,它有时或者以“自尊”的面目出现,所以很难界定一个人是否傲慢还是自尊。傲慢只是相对于某人或某群人而定的,有时候或在某种特定场合下显现出来,只是视各人的修养不同而已,表面的傲慢和内心的傲慢是二码事。
所以说在现实生活中,凡是遇见地位高的富者,或才学潜力高的人,又能处处表现平易近人的人,实在是难得可贵。他会让别人不由自主的为他加分,在这种状况下,偏见会变成为加分的偏见,如果在二者地位悬殊巨大的状况下,甚至于这种偏见能转化为偶象崇拜。人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动物,每个人都有想要寻找偶像崇拜的念头,喜欢以此为榜样来激励自己,现代人又叫粉丝。粉丝乃是奴才基因的变种。关于此类问题,从心理学角度上去分析,话题那就太多了。
总之,依我看,《傲慢与偏见》对于许多未知简·奥斯丁是何人的读者和观众来说,还是这二个词义更吸引人,它们是人类行为中经常所能遇到的和思考的现象。小说写的好坏,书名很重要,这也就是奥斯丁为什么在成名之前,给她的前二部小说(《理智与情感》和《傲慢与偏见》)起名的动机。再比如说那个马尔克斯写的《百年孤独》,故事并不十分引人入胜,我一向奇怪这件事,那个家族七代人所发生的故事,到底魔幻在哪里?孤独又在哪里?还是人们只明白跟风跑?或许又是那个与资料无多大关係的书名的诱惑?因为每一个个体无不都是生存在孤独之中。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二):
我对《傲慢与偏见》的真正注意其实也是来自于电影,记得在《电子情书》里,相对与JoeFox的言必称《Godfather》,KathleenKelly则言必称《Pride&Prejudice》,给我的感觉就如同在我们中国人里的一句俗语,叫“男不看三国,女不读西厢”。所以常常对傲慢与偏见怀有奇,直到去年明白我十分喜欢的和我同龄的英国女演员凯拉耐特丽担纲主角重拍新版《傲慢与偏见》,我最后有了一睹其详的冲动。
就应说,《傲慢与偏见》所描述的是一个并不奇特的感情故事,它不艰深晦涩,也并没有太过曲折的情节,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那么从容,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但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真正的大师,往往是在平凡中见真谛,把人所常见的故事洗尽铅华,最终成就经典。这个道理就如同厨艺的最高境界是用最普通的材料最出人间最脱俗的美味一般。哈哈,好吃之人啊,说什么都不忘记吃呗!
新版《Pride&Prejudice》基本上忠于原著,没有作过多的添加和删改,演员表演也是中规中矩,出彩不多但是能持续水准,凯拉耐特丽以如此年纪就能简单驾驭经典名著的主角,演技实力实不容小觑,比之其之前演绎的《加勒比海盗》里的花瓶,当然,即使在《加》中,她也让人印象深刻,此番诠释经典,基本上体现了原著神髓,也凭此片拿到今年奥斯卡影后提名,可谓新生代的代表人物。
没有看过经典的旧版,也没有看书,就没有横向的比较,因而感觉优秀,尤其是摄影,完美地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优美的英伦乡村风光,再加上俊男美女的简单而浪漫的感情故事,观看指数五颗星!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三):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单身汉,……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描述了几对年轻人的感情故事,小说没有重大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而是以幽默细腻的笔触展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生活的画面,证明了作者对于感情的态度。像夏洛蒂和柯林斯那样互不了解、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而聪明、美丽、自尊的伊丽莎白与达西的感情则是建立在相互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他们才是幸福的。
初读小说中译本是大约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只是醉心于伊丽莎白与达西这对淑女绅士之间曲折但终成正果的感情,加之喜欢小说流畅俏皮的文笔,所以一连读了好几遍。
与小说同名的电影同样令我着迷,它在对小说的整体把握与剪裁、演员的表演、配乐等方面均可圈可点。()电影限于篇幅删去了一些次要人物和情节,但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彬格莱、夏洛蒂与柯林斯以及莉迪雅与韦翰这四对年轻人的恋爱婚姻仍然脉络清楚、不枝不蔓。演员的表演可称上佳,达西由最初的傲慢到情不自禁到放下架子倾心相爱,伊丽莎白优雅聪明、自信自尊,班纳特太太缺乏修养、忽喜忽嗔,柯林斯谄上倨下、滑稽可笑,还有凯瑟琳夫人傲慢无礼、出言荒唐,无不纤毫毕现,个性是后三位配角略带夸张的表演,实在令人忍俊不禁。电影的配乐也十分贴合影片诙谐幽默的气氛,凡柯林斯出场必配以轻快富于跳跃感的音乐,凡凯瑟琳夫人出场则配以沉重庄严的背景音,给影片增色不少。
但若吹毛求疵的话,影片还是有几处不足。其一是莉迪雅与韦翰私奔后达西才特地前往伊丽莎白家,向她说出韦翰过去的卑劣行径,而小说则安排达西求婚遭拒之后即给伊丽莎白写信,解释韦翰之事。达西之所以要解释,是因为伊丽莎白误会了他,令他自尊心受挫,而待到私奔之事发生后,韦翰的品格已经暴露,解释已无太大必要。因此立即解释似乎比等到人家家中大乱再去解释更为合理。再者,达西登门造访,口称来带给帮忙,实际只是一吐块垒,也显得不太自然。其二是凯瑟琳夫人受达西之托来探伊丽莎白的口气,这是小说所没有的情节,虽然这一改动增强了戏剧冲突,并增添了喜剧气氛,但这位夫人怎样这么轻易就将自己女儿的应得财产拱手相让了呢?其三,电影对简也有些漫画化处理,似乎不太合理。简虽然不是主角,但在奥斯汀笔下,她美丽、温和、优雅,只但是不如伊丽莎白有主见罢了。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四):
我个人十分喜欢这部电影,傲慢与偏见的观后感。看惯了好莱坞的大片,习惯了那种情节急剧变化的电影,再看这部由名著改编的电影时是一种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
影片中我喜欢的地方:
漂亮的景色:英国乡村的绿地、小河、家禽……所有的一切都让人感觉清新与自然,很舒服。当伊丽莎白小姐和舅舅、舅妈等人一齐去外地游玩时,他们到了达西先生老家的庄园。巨大的人工湖,像宫殿一样的建筑,各式各样的白色的人体雕塑,富丽堂皇的室内设计……不仅仅让伊丽莎白眼前一亮,我自己心中也产生了无尽的向往。不禁感叹:英国贵族实在是懂得享受,生活十分有品位。
优雅的钢琴曲:影片中有很多的钢琴曲弹奏:舞会时的伴奏,伊丽莎白小姐在达西姑妈的要求下弹奏的曲子以及西先生的妹妹弹奏的曲子都烘托出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浪漫的感情:达西与伊丽莎白的感情是一个完美的结局。虽然经历了很多的误解,但是在一个黎明,他们最终解除了误会,两个恋人相拥在一齐。虽然伊丽莎白的出身和财富远远不及达西先生,但是她依然不卑不亢,从来不觉得和达西先生在人格上有丝毫的差距。倒是达西先生,其间思考到他的财富与伊丽莎白的差距以及开始时对班纳特一家不得体行为的不满。这是让我不太喜欢的地方。还有就是达西先生在帮忙伊丽莎白的小妹妹解除私奔的丑闻的时候,他说:我这么做全是为了你(指的是伊丽莎白)。我觉得这样的感情未免有一些狭隘和自私了。但是,总的来说,我还是很羡慕他们的感情的。
另外就是彬格莱查尔斯和简的感情,虽然影片中并没有把他们的故事当成是重点,但是,简毅然去伦敦找彬格莱查尔斯。彬格莱查尔斯勇敢的第二次走进班纳特家。我想他们的感情也是值得我们称颂的。
幽默诙谐的剧情:克里斯向伊丽莎白求婚时说的台词,让人忍俊不禁;克里斯和夫人去达西姑妈家做客时显示的窘态,让人开始对他产生一种蔑视;伊丽莎白与达西在舞会上跳舞时,两个人面无表情的样貌以及影片中的旁白让我觉得个性的好玩。
我觉得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就应是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在雨中争吵的时候,本来达西先生是想表白的,并且向伊丽莎白说出了IOU三个字,但是伊丽莎白当时对达西先生有很大的误解,她理所当然的狠狠地拒绝了他。他们两人之间激烈的对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西先生并没有气馁,而是写了一封信给伊丽莎白小姐,来澄清误会,我想这份勇气是最需要我们学习的吧。
另外,看似迂腐的老班纳特先生在关键时刻显示出了一家之长的睿智,在伊丽莎白拒绝克里斯的求婚之后,他能够说出支持伊丽莎白的话,真的是让人感动。
所以呢,《傲慢与偏见》这部电影以他脱俗的、清新的形象打动了我,个人比较喜欢。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五):
《傲慢与偏见》改编自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穷乡绅的女儿伊丽莎白在一次舞会上结识了英俊多金的贵族青年达西。由于各自的敏感和自尊,两人结下芥蒂,相互厌恶。伊丽莎白厌恶达西的目中无人,而达西看不惯伊丽莎白的伶牙俐齿。此后不久,伊丽莎白又与到镇上来驻扎的军官维克相识,对维克渐生好感。维克告诉伊丽莎白,自己是达西家的管家之子,达西父亲视他如己出,去世时遗嘱留给他一笔财产,而达西出于嫉妒,剥夺了他的继承权。于是伊丽莎白越加厌恶达西。而此时,达西的好友、伊丽莎白姐姐的追求者宾利突然离去了。伊丽莎白在一次偶然的状况下得知这是达西的推荐,对达西的怨恨加剧。悲痛的伊丽莎白在雨中奔跑,达西却尾随而至,向伊丽莎白证明自己的爱意,遭到了后者的拒绝。两人发生争执,却又不自觉地为对方所吸引。晚上,达西来到伊丽莎白住处,交给她一封信后离去。信中揭露了维克唯利是图的真面目和自己反对好友追求自己伊丽莎白姐姐的原因。原先维克是一个花花公子,他花光了达西父亲留给他的遗产之后,又试图追求达西的妹妹以获取财产。当发现自己的目的不能得逞时,便加入了军队。达西又在信中承认自己反对好友与伊丽莎白姐姐的婚事确实是出于门第偏见。
伊丽莎白对达西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但是由于自尊,无法敞开胸怀。正处于感情矛盾中的她受亲戚之邀外出旅行,极其巧合地参观了达西名下的庄园,在那里遇到了达西。晚上,伊丽莎白接到家中来信,得知自己的妹妹受维克引诱与其私奔,焦急万分赶回。几天后,妹妹随维克一齐回家,无意中说出是达西找到他们,为他们的婚礼出资,并帮忙维克找到工作。
宾利在达西的陪同下来到伊丽莎白家,向伊丽莎白的姐姐求婚。全家沉浸在欢乐之中。而伊丽莎白与达西虽然相互爱慕却找不到适当的机会互相表白。恰在此时,达西的姨妈找上门来,威胁伊丽莎白放下达西,遭到了伊丽莎白的拒绝。情绪无法平静的伊丽莎白在晨风中散步,遇到了在外守候的达西。两人最后冲破了自尊的阻碍,走到了一齐。
小的时候一向不太喜欢简。奥斯汀的小说,觉得尽是描述资产阶级的生活,视角一向停留在闭塞的乡村社交圈子里面,一点都没有生气。而且也没有耐心看里面那种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觉得爱就爱吗,哪来那么多麻烦事情,搞得那么复杂。此刻年岁渐长,最后有点明白其实爱与被爱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生命诚可贵,感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个“自由”,并不仅仅仅是指肉体的自由,更多的是指心灵的自由。而心灵的自由就是自由意志,就是自尊自爱的情感,不受对方意志的左右。如果爱一个人要抛弃自尊,是十分不容易的。伊丽莎白和达西尽管为对方的气质所吸引,却无法爱上对方,恰恰是因为两人都具有极其强烈的自尊心。强烈的自尊往往和敏感易受伤害联系在一齐。而敏感又会进一步刺激强烈的自尊。当然自尊在大多数状况下是一种好的特质,但是绝不适合于感情,因为感情是一种需要相互体谅,相互退让的情感。他们无法爱对方,于是就只好选取憎恨厌恶对方。因为只有憎恨厌恶才是能够与爱相匹敌的、维系强烈感情的另一种方式。所以从形式上看,男女主人公在感情上走的是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亦即“吸引——厌恶——相爱”。而从实质上来说,他们一向是在肯定的道路上前进。最终的相爱,是建
立在理解上的互相退一步,虽然只是一步,却体现了两人对对方的真情。相当的不容易。现实生活中的男女,很多状况下就是爱自己胜过爱对方,最后放下了感情的。
再进一步思考,就会感觉到所谓的“一见钟情”,其实是相当肤浅的东西。一见钟情,往往包含着盲目和轻信,最终必然导致感情的无疾而终。谁能指望一段建立在外在而不是心灵契合上的感情呢?真正的感情,都是在矛盾纠葛中产生出来的,甚至在最初的阶段会以憎恨的面目出现。因为如果你突然发现一个个体在心灵上与你是如此的相似,你最初的反应不是愉悦,而是恐惧。因为你是如此地害怕对方由于相似的心理而轻易地看穿你的内心世界,以至于你的第一反应是逃避。这就是所谓的同类厌恶。等到你克服了恐惧,进而试图从“外部”去了解“自己”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件十分完美的事情。它能够让你去除性格上的一些粗砺的棱角,重新塑造自己。从而变得更加宽容、柔和和完美。
奥斯汀的小说在有限的环境中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充实的心灵世界。在“资产阶级温情脉脉的面纱”下,塑造了一些充满矛盾的灵魂。所以她的小说到此刻仍旧有存在的价值。
新版电影改编得相当好,充分展现了19世纪英国乡间的风貌。加上大段的苏格兰群众舞的镜头,把当时贵族社会悠闲自得表现得淋漓尽致。男女主角的扮相和表演也很不错。尤其是雨中争吵的那一段高潮,十分到位。值得一看。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六):
由于时隔已久远,对于简。奥斯汀的原作《傲慢与偏见》里的大部份情节,我已记不太清了。想来,那时,读这本书时我的年龄倘小。当初可能也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对于文中的真谛,其实并没充分领会。
随着影片的第一个镜头的打开,同时涤荡在耳旁的是悠扬的古典音乐,而紧跟着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和谐优美的十九世纪英国乡村画面。
老实说,一部影片如果在最初的几分钟都还不足以吸引人的话,只会让人兴味索然,通常我会选取放下。而一开始,就能引人入胜的影片,不管它是否是名著改编而成,对于接下来的情节发展,都是很值得我们期盼的了。
女主角伊丽莎白的表演把一个那个时代的英国乡村少女的机智与傲气表现得淋漓尽致,男主角达西在她的那种纯真的笑容的映衬下,越发显得自己的态度过于傲慢了些。而事实上,随着影片的剧情不断地推进,我们会发现达西真实的为人却并不是这样的,他慷慨大方且有一颗诚实正直的心。这一切,都只因为伊丽莎白最初对达西的偏见而被掩盖住了。
好的演员当然要配上好的电影情节,本片中的舞会为一大亮点,小提琴音乐响起,伊丽莎白与达西逐渐沉浸在其中,两人产生心电感应,周围的人顿时消失了,舞厅中只余下两人深情凝视,手拉着手翩翩起舞,沉醉于欢快的音乐旋律之中。但没过多久,周围嘈杂的人群一下又出现了,两人倏地从幻觉中惊醒,互相对望,恍若隔世。
英格兰的田园风光也很抢眼,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独立着一棵枝叶扶疏的大树,一辆载着绅士淑女的古典双轮马车从树旁疾驰而过,古典钢琴音乐荡漾在其中,美丽得就象是一场遥远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