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骨柔情》的观后感10篇
《侠骨柔情》是一部由约翰·福特执导,亨利·方达 / 琳达·达内尔 / 维克多·迈彻主演的一部剧情 / 西部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侠骨柔情》观后感(一):我喜欢那野花的香味
影片中最吸引人的应该是厄普警长与克莱门汀的关系,从厄普第一眼见到克莱门汀开始,就有一种微妙的情感发生,但导演却避开了这种俗套的情感叙事,而是转而讲述这个女人与医生的关系。两人之间的对话,含蓄却令人回味,当克莱门汀站在路边等候离开小镇的警长,对于两人之间的感情,谁都没有开口,但警长说,我喜欢克莱门汀这个名字,就像克莱门汀说喜欢野花的香味,那其实是厄普身上的香水味……什么都没有说又像什么都已经说了,最后的分别其实是开始,带着羞涩的喜悦,那个叫克莱门汀的姑娘会等着厄普的再次归来……
《侠骨柔情》观后感(二):let her go, god bless her
女儿意英雄痴,塞外约枕畔诗,西部世界在中国的倒影就是江湖。名字翻译的好,侠骨柔情,杨过任我行令狐冲的形象都一下冲进脑海。
脑海里许多美国的片子都穿了起来,美国往事,乱世佳人,西部世界,美国的那种门廊,相比于欧洲多的那一份随意自在都可以在西部的历史里找到根源。片子反映的是1882年的事情,南北战争结束了20年,牙医的座椅是从芝加哥运过来的,女主和医生从波士顿而来,美国东边的大气候是热火朝天的大工业,西部还能偷得一份闲快意恩仇。
酒吧滑溜溜的吧台,眉毛细长的姑娘,阳刚真挚的男主,背的出莎士比亚的医生 “地头蛇”,要用门板吧演员游街的乡民,难得成功一次的演员,就连去教堂的马车上大小的人的形象都清晰有趣。整部剧充满了舞台戏剧的张力,酒吧里的现场音乐跟随气氛而变。
不像简介介绍的是一个清晰的复仇故事,中间很容易让人忘了复仇的时。只是一段众人在墓碑镇阴差阳错相遇又离别的生活片段。有的过客留下来了,克莱门汀成了校长,有的人永远的离开了。克莱门汀是他的心头爱,但还是说再见,等我回家告诉父母带一批牛经过这里会再相见。从初见提箱子,中间打照面,跳舞,落寞地问酒吧恋爱过吗,到挥手再见,柔情恰到好处。这是露水情缘吗?需要奋力追逐喜欢的人吗?他们只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喜欢看这种真真切切在生活的电影,相遇然后挥手作别。
《侠骨柔情》观后感(三):【96】《侠骨柔情》——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西部执法官
《侠骨柔情》 My Darling Clementine 年代:1946年 / 国家:美国 / 导演:约翰·福特 / 主演:亨利·方达、琳达·达内尔、维克多·迈彻
西部片历史上有虎豹小霸王、比利小子、杰西·詹姆斯这样的传奇角色,但是怀特·厄普的名字似乎相比之下逊色不少。事实上,自从1931年一部叫《怀特·厄普:西部警长》的传记畅销大卖以来,根据这位警长的故事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多达25部以上,最近的一部是2012年迈克尔·费法的《执法悍将》。但其中最有艺术价值的当属约翰·福特的这部《侠骨柔情》。然而历史上真正的怀特·厄普跟所谓的传奇相去甚远,他最初是以职业赌徒的身份来到墓碑镇,为了谋求警长职位才捉了几个当地的混混,所经历的枪战也没有那么紧张激烈。后来他发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已经声名狼藉,于是赶紧找来跟他素不相识的传记作家司徒·雷克来为自己重塑形象。约翰·福特拍摄影片前还见过原型本人,可以想象厄普抱着想红的心跟导演大吹大擂的样子,所以怀特·厄普警长是个被神化的英雄,这段故事也是对墓碑镇传奇的再创作。
福特只是选取了厄普为弟弟詹姆斯寻找凶手,为其报仇的一段经历,这期间还加入了与卡特的暧昧情感,真正做到了一半“侠骨”,一半“柔情”。作为配角的医生赫利特,与厄普亦敌亦友,他带着不治之症和感情负债在决斗中以自杀的方式了结生命,这种颓废型的浪子往往更容易受到美女的青睐。不过爱情在电影中只是从属作用,就像那位美艳卡门“吉娃娃”再怎么风骚迷人,还是得被无辜挨上一枪。
经典
第36分钟,厄普警长将腿依靠在柱子上,身子向后仰,与椅子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平衡。在第52分钟他再次拗出了这个造型,看起来他对自己的平衡感很满意。这个动作也成为了他的标志,出现在海报和DVD封套上。有意思的是,当见到卡特时,他立刻收起桀骜不训的造型,站起身来,显得毕恭毕敬。
《侠骨柔情》观后感(四):只是观影笔记
昨天看的是1946年约翰。福特的片子“MY DARLING, CLEMENTINE”。西部片,亨利方达的男主角。说实话,我不喜欢亨利方达的小型地包天的下巴,还有那期期艾艾的眼神。好莱坞竟然让他演“战争与和平“里的pierre,真是疯了也。不过在这部片子里,方达的下巴在胡须的掩盖下还算不大扎眼。
要说的不是上面那些关于演员相貌的八卦。
我看的是影片在公映前,在观众preview之前的版本。说实话,看完后没觉得怎么出奇,是一部杰作。很多时候觉得片子干干的(dull),拖不动似的。除了片头的演职员名单和歌儿让人耳目一新之外,似乎没有令人印象更深刻的。相比起福特的“青山翠谷”,这部片子的确有那么点乏味。
看完之后,又借着洗漱的功夫断断续续看了一些commentary。这一段将近40分钟的评论是比较公映前的版本与公映的版本区别。主要是zinneman对影片进行的剪辑,调整。比如砍掉一些多余的对话,增加一些音乐,还有些镜头重新拍过。据评论者说,经过剪辑,编辑和调整后的电影才是真的杰作。
最有意思的是影片结尾的小修改。本来男主角和女主角握手道别,然后男主角跃马远去。(一般电影在上映前都要让2000名左右的观众试看,然后可能根据观众意见进行修改。比如说,“pretty woman”的片名从前是“3000 dollars”, 是那位红发女郎一个晚上的价钱。比如“fatal attraction”的结尾是第三者杀死了大奶,并且嫁祸出轨的老公。都在观众试看之后改了)可是在观众看完影片之后,一致认为至少在这里应该出现一个吻别(kiss goodbye),因为影片表现出男主角对于女主角的喜爱;所以,在他们二人告别的时候,至少应该稍稍有点“感情“在里面。其实,preview之前的结尾,我觉得挺好。不需要吻别。不过,zinneman还是请亨利方达和cathy downs回来重新拍过。果然有了感情,也有了吻别(吻脸颊)。 也挺好的。
记下一笔。只是去年没看到这部电影,不然这一段绝对是很好的上课案例。我可以用软件把那一段剪辑下来,课堂上用。恨之!去年上课的时候,就是用的pretty woman。讲零售业的时候,用了一段“第凡内的早餐“的场景。说实话,课堂上用电影片断,真是帅到爆!想象一下,在日光灯的教室里,前后左右都是各个教师的讲课声,突然灯光一黑,powerpoint不见了,公式概念图表不见了,出现了大荧屏上的帅哥靓女,爱恨情仇,音乐美图。 那可是把那些破破烂烂法善可陈的企业录像案例甩几条横马路!以前可没料到这么点爱好竟然可以用到教书上。
此处可看到影片的trailer(片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WTaci5qIJ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