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桃李劫》经典影评10篇

发布时间:2022-06-26 09:59:49

  《桃李劫》是一部由应云卫执导,袁牧之 / 陈波儿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桃李劫》影评(一):桃李劫

  1.镜头运动掌握得驾轻就熟。平在监狱里的第一次出场(镜头从老师的背后往前移,平抬头)每个镜头的移动都设计的很有韵味~2.镜子在片中出现多次,镜子映象,是一次更深刻的画面尝试。3.平去饭店找琳是视听的第一段高潮,雨夜弃婴是第二段高潮,声音的斗争。婴儿的哭声和雷雨声,两种声音相互战斗。婴儿的收纳箱就像一口棺材。4.对白片的出现,让人物的发言真的很僵硬 ,很不自然,像在读文章。无声片还是一代丰富的电影遗产呢!此时无声胜有声!

  《桃李劫》影评(二):毕业歌

  毕业歌

  田汉词,聂耳曲

  同学们,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

  同学们!同学们!

  快拿出力量,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共建伟大的民族!

  我只是单纯来搬运下歌词

  另外,向先贤致敬!

  《桃李劫》影评(三):印象比较深的地方

  1、袁牧之在整个片中容貌的逐步转变很精彩,他确实很能演

  2、某些镜头里感觉陈波儿有点象董洁

  3、偷工减料、超载当年就有了,80年后的今天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好转

  4、校长的书架很有特色,山羊胡子也是

  4、男女主角的悲惨遭遇不太令人信服。虽然故事发生在30年代,但两个毕业有文凭的人,又有能力,应该不会混到一个要去做苦力,一个没工作。如真的象这样遇到严重的生存问题,作为男主角来说,如果一时找不到能够发挥自己理想的工作,完全可以退而求其次,多想点其他途径。而片中他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被动等待,比如等同学公司的职位空缺。甚至于老婆在外面上班的时候,他不仅没有主动去找工作,反而就在家烧菜看报。因此感觉影片更多地还是在为左翼宣传服务。

  《桃李劫》影评(四):啊

  1.从镜头语言来讲,从一开始监狱的横移镜头,到人物散步奔跑的镜头,到各处特写,基本的视听语言因素已经具备了。

  2.从声音来讲,留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是毕业歌。一个是两人欢愉时刻的音乐,一个是让女孩掉下楼梯的工厂机器声,一个是最后的警笛声。都起到了推动剧情的作用。

  3.剧组完整度很高,倒叙的手法,从毕业后不愿昧着良心工作到失业,再到妻子被潜规则,不得不说,最后的悲剧是迫不得己,逐渐加深的。

  4.最值得反思的是,1.用假通知书骗钱这种玩意,为何今天还有?2.走关系这种门道,为何今天还有?3.潜规则这种玩意为何今天还有?4.生活的道德正义,该选择什么?

  5.对了,表演和台词有些生硬,时代限制嘛。

  6.桃李劫正好是主人公的名字,这一点巧妙极了。

  《桃李劫》影评(五):故事耐看,配音难听,语速慢得令人发指

  有几处细节值得注意:

  1、当男猪脚枪杀警察时,警察先捂了腹,然后枪响了。我反复看了5遍,皆是如此。

  这种音画错误,说明当初的配音技术存在问题,可能是默片时代向有声时代转变之初,一切都显得简陋。

  2、女猪脚摔死的场景,主要原因是女猪脚产后虚弱,还要提着一整桶水上楼梯,她又提不动,于是倒翻下去,摔死了。这里也有故事逻辑问题,她既然身体虚弱,就不能提那么多水,她完全可以半桶半捅地提,或者1/4桶,但为了设计她的死去,偏要让她提了一整桶水,这是编剧的功劳吧。

  3、男猪脚送出自己新生儿子,是雨天,黑夜,这也是不符合情理的事,你可以等雨停,或等到次日,但编剧为了体现悲剧的效果,非安排男猪角在如上情景中干这些事,悲剧效果有了,但是显得很假,而且还削弱了男猪脚的道德与正义力量,

  4、所有的语速都是慢得令人发指,演员们试图将每句话每一个字都咬清楚,导致的结果是话语里的情感因素消失了,只剩下内容表达的形式,这是一种呆板的形式,缺乏生动性。

  《桃李劫》影评(六):声音描绘的异化和扭曲

  电影因为很早的声音运用,敏感的题材而载入史册……在剧尾,袁枚之被铁门阻隔,无法逃逸,这成了整部电影的贯穿理念,城市是个牢笼,主角一步入社会便就沦陷,更可怕的是,他的原则,让他随着每一次被解雇、搬家而每况愈下,最终不仅是牢狱之灾,而且是丢了性命……可以说,这部电影的社会性非常强,批判意味很重,虽然极端,但是很有点青年亚文化的感觉,青年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和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格格不入,这并不是孤岛时期的专利,任何时代都如此,电影的叙事是倒叙,利用了大闪回,校长成了旁观者,他造就了这些学生,也坑害了他们,因为他们学到的正直,让他们无法生存,可以说,如果校长是父权的代表,那么这部电影显然试图动摇这一切,但同时,电影依然将校长束之高阁,他是道德的化身,父权依然是道德的,现实是现实,这是一种割裂,也预示着现实中的矛盾,那就是,道德和生存的二元对立,似乎讲求道德就无法生存,要生存就要丢掉道德,这是典型的青年亚文化特质,是当时年轻人普遍的困惑……电影的主创人员都是话剧出身,因此,电影显然更多的是舞台感,镜头语言比较贫乏,但是声音的运用是很有特色的,工厂声音、孩子哭声、偷东西的喘息声,一切都是讲述了城市与人的关系,是现代化对人生存的挤破,对人性的扭曲……

  《桃李劫》影评(七):我想起一个装13的标题,表达看完没啥意义。。

  这是一部讲述民国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电影,其中描写最多的就是民国职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其中几个片段特别耐人寻味,桃先生拒绝再往超载的船内装货被辞,李小姐面试时询问有没有小孩对以后工作的影响,桃先生再次因为经理偷工减料争吵被大嘴巴子后再辞职,李小姐经理忽悠她去泰山饭店后马先生改成冯先生为神来之笔,桃李夫妇酒店门口相遇互不说话回到家中,回家后摔花瓶又反手给媳妇一大嘴巴子,落魄时沮丧痛撕毕业证,李小姐受伤后因凑不到钱看病偷了公司的钱,最后妻子因治疗不及时而离世,最后聂耳老师写的 我们要做祖国的栋梁 建设自由新中国。

  以上全是剧透,我想像我这样无聊一边写作业,一边看老片的人绝对是少数,我想说的是,当你做一件无聊的事时候一定要又一件更无聊的事在旁边放着你才能更专注的做事的歪理邪说,但是通过发这部电影我确实比平常速度快了一倍,可见自己一心二用的功能。

  看看这部电影想起一句话:“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现在也是平常,但是看过后在感觉那个学者成为近代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宴时期,文人的思想是及其的左,左的就像我当年超爱的年轻老罗和少年韩寒,左不是目的,迷茫也到不了终点,借古比近,感受最多的是马云的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

  呼呼萱萱的说了一堆,我写影评跟大多数人不一样,我写这玩意不是想让别人明白电影中的涵义,我写这玩意就是为了记录我看一部电影,并且从中寻找它对我消耗了90分钟的意义,仅此而已,满满鸡汤,随时腹黑,专业扯犊子25年,欢迎来扰!

  《桃李劫》影评(八):桃李劫

  看完才知道为什么叫桃李劫。原来有两重含义,一方面是指陶建平和莉丽林的两个人的劫难,一方面又是从老校长的角度来讲述他的学生的劫难。虽然这部片子有着批判现实的意味,但我还是庆幸一点,当陶建平临死前对老校长说“我让您失望了的时候”,老校长并没有回答什么,这也就没有给观众下定一种价值观。

  总体来说,这部反映批判现实的片子拍得不错。很准确地把握了几个故事,几个故事之间又有着递进的关系,一步步走向悲剧的高潮,这个节奏把握的还是不错的。故事带有很浓的抒情色彩,大量长镜头的使用,比如在学生毕业时从学生的背后俯拍他们唱歌的场面,拍了很久,有着很浓的抒情的意味。虽然是批判现实的作品,影片并没有因此失去它的艺术性。它的批判现实的意味,也不是通过主人公声嘶力竭地吼叫,而是通过画面一点点地展现给我们,让我们感受画面传递出来的批判。

  从这部片子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比如一个场面中,从水滴一滴一滴地滴入盆里开始,慢慢得向上摇到抱着孩子的陶建平以及他身后下着雨的窗户。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是屋漏的雨水滴在了盆里。加上婴儿的啼哭,这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意境吧。

  看这部片子也让我想起来法国的现实主义电影《偷自行车的人》,甚至有相似的桥段,就是他们都被迫去偷东西。两者有很多相通之处。在这里,我也想表达下我对于现实主义影片的看法,我是敬佩认真拍现实主义影片的人的。不管他拍得艺术水平怎么样,他的票房怎么样,只要他是认真审视现实生活并想把它展示给大家的,我想他都是一个有思考有担当的导演。也学现实主义的电影不会给大家太多的快感,但是总会提醒我们不要麻木于现实。

  《桃李劫》影评(九):深刻性

  首先,不得不说三十年代的电影思想内涵确实比如今深刻,采用倒叙的方式来讲述故事,有点类似于悬疑大师西区设置悬疑的方式,这个是很棒的~

  其次,对社会问题的强烈批判。人性的自私自利,冷漠,私欲,龌龊。社会关系的勾结。这些都展露无疑,而里面最正直的人,袁牧之饰演的陶建平却屡次因坚持正义与良心而被斥责,终究因不愿同流合污而屡次辞职。最后去了工厂里营生,百无一用是书生,在学校的所学的,所浸泡的,所坚守的,到了社会却统统褪去了~就如之前每每在书上看的,许多文人因不满官场上的勾当,坚持真理正义而被贬黜,终究只能当个小官,抑或被迫害致死般起凄惨。也又如之前看到的郑爽因在节目中因为比赛规则不公平而发怒,却也被许多网友所怒骂。不知道这世界是怎么了,从古至今,亦都是小人当道,君子却往往被推至一旁,当然,这或许也是个例。依旧相信正义与成功有时还是可以划等号的。

  最后,很显然,这是一部悲剧。悲剧的深刻性不言而喻,这样的主题所采用的悲剧的方式确实效果上更加的震撼。原来就业问题是从古至今所有的,也让我想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片《罗马十一时》,也是通过悲剧的方式来揭露就业的问题。剧中也都有有死亡的悲剧。

  再说一点缺点吧,其间特别想笑的是

  其一,在声音上,应该是因为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在声音上的处理不是很好,以至于那个说话都很慢,即使是很生气的话语,语调也是很慢,这点有点搞笑显得。

  其二,在表演上,感觉表演略显夸张,木楞。不是很自然。

  总之,撇去技术上的问题,思想内容上和故事讲述方式还是很值得学习的。最深刻依旧是最后毕业歌的响起,犹如现在的我听着校歌,还在回味着校园的青春,明丽。哪知毕业后社会的污浊,哪知未来的艰辛。残忍的社会终究是把豪言壮语给磨灭殆尽,希望自己依旧能够坚守吧,也不至于过程陶建平那般吧~

  《桃李劫》影评(十):《桃李劫》

  影片中的校长进监狱去探望学生建平,镜头里包含着监狱的栅栏,这镜头表明他已经来到了监狱,但自我感觉这个镜头很难拍,即镜头到底放在哪里。

  影片中校长和学生含泪相拥,画面中只有一个学生眼中含着泪花前景却是栅栏窗的脸部特写,寓意深刻。影片中建平工作无果后走向妻子的镜头,用的就是窗户作为前景,达到类似的效果。影片中丽琳受骗,她和马经理所处画面类似于建平工作无果后走向妻子的镜头,用的就是窗户作为前景,达到类似的效果。这表明她们将要受制于不公平之事了。影片中这个地方神来之笔还在于,镜头一转,就是建平开窗探望丽琳是否回来的镜头。

  戏剧性在于“好人受迫害”和“屋漏又逢连阴雨”

  电通影片公司创作的影片不多,但电通二字,寓意深刻,有了电,就有了现代文明,有了进步;这个公司取这个名字,寓意希望通过他们的电影,给电影观众充电,以期进步。

  影片中建平辞职原因的情节,类似《恋爱之道》的一个情节。

  影片中丽琳找工作跟马经理面谈,影片中他们二人的声音是画外音,画面上出现的是一只猪,很有寓意,这跟后面的同事画画讽刺丽琳的图片有关联,即一只口馋的猪垂涎一瓶花。

  影片中的画面分割画面(二人打电话互通信息,丽琳报告她拿到工资时)。

  影片中门的运用。如建平找丽琳时匆匆忙忙中反复出现的门,这达到了一个“求助无门”的寓意,也是受制于时代的一个寓意。在丽琳逃出马经理牢笼时,这扇门又出现了,这扇门的作用就类似于跳出火坑的关键了。门在影片中有着巨大的寓意。这是不合理时代的一个象征物吧!

  建平形象的转变,这不仅仅是衣服的改变,更是一个经受了挫折之后的无奈成熟与现实。

  建平最后工作的地方给人不舒服的感觉。

  小孩的啼哭,建平心中的痛哭,对丽琳死与对时代的痛哭。

  把小孩送到孤儿院,外面是下着雨的。似乎电影形成了一种共同点,如《群魔》,《大团圆》《关不住的春光》中的风和雨。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